豔麗的蜀葵花 竟然是一種很好的中藥

蜀葵花期較長,花色豔麗,呈紫紅色,或淡紅、白色,花瓣 甚大,有“花似木槿,葉比芙蓉”之說,極有觀賞價值。因其植 株較高,花朵豔紅,又名“一丈紅”;且花於端陽節前後開花, 亦稱“端陽花”。

豔麗的蜀葵花 竟然是一種很好的中藥

許多詩人託物抒懷,唐代陳陶賦詩云:

綠衣宛地紅倡倡,薰風似舞諸女郎。

南鄰蕩子婦亡賴,錦機春夜成文章。

豔麗的蜀葵花 竟然是一種很好的中藥

明代李東陽詩云:

羞學紅妝媚晚霞,只將忠赤報天家。

縱教雨黑天陰夜,不是南枝不放花。

李時珍雲:“蜀葵,處處人家植之。春初種子,冬月宿根 亦自生。苗嫩時亦可茹食,葉似葵菜而大,亦似絲瓜葉,有歧 叉。過小滿後長莖高五、六尺,花似木槿而大,有深紅、淺紅、 紫黑、白色、單葉、千葉之異。昔人謂其疏莖密葉,翠萼豔花, 金粉檀心者,頗善狀之。惟紅、白二色入藥,其實大如指頭, 皮薄而扁,內仁如馬兜鈴仁及蕪荑仁,輕虛易種。”描述甚詳, 以資參閱。

蜀葵花為錦葵科二年生草本蜀葵之花朵。莖直立,具星 狀簇毛;葉互生,圓形至卵圓形,先端圓鈍,基部心形,具3〜7 淺裂,邊緣有鈍齒;花單生於葉腋,有長柄,小荀片7〜8枚, 基部連合,花萼圓杯狀,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紫紅色、淡紅 色或白色,花瓣5枚,倒卵形;果實扁球形。花期5〜10月。 我國各地均有栽培。於夏秋季釆收花朵,曬乾用,其根、莖 葉、種子亦入藥。〈本草綱目》雲:“治帶下,目中溜火,和血潤 燥,通窮,利大、小腸。”現代研究:花瓣含一種黃色素,可能為 二苯酰甲醇型的結構與山柰酚相關的物質;白花分離兩種可 會巨是^氫山蔡酸的苷,一種是無色結晶,另一種是淡黃色結 晶;深黃色分離出一種蜀葵苷。花的紅色素在酸性時呈紅色,鹼性時呈褐色,可作中和的指示劑。

豔麗的蜀葵花 竟然是一種很好的中藥

蜀葵花性味甘,寒。有和血潤燥,通利二便功效。治療 痢疾,吐血,血崩,帶下,二便不通,瘧疾,小兒風疹。根能清 熱涼血,利尿排膿;苗能清熱利尿,解毒止痢;種子能利水通 淋,滑腸。

  • 白帶量多:白蜀葵花30克,白雞冠花30克,共研細 末,每次6克,食前溫酒調服。
  • 二便不通:蜀葵花15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或單 用種子15克煎服。
  • 痢疾:蜀葵花或根15克,委陵菜15克,水煎加紅糖 調服。
  • 黃褐斑:蜀葵花15克,研為細末,加凡士林調成軟膏, 晚睡時搽面。
  • 燙傷:鮮蜀葵花適量,浸於香油中數日,外塗患處。

瞭解跟多健康知識,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