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後用藥不當變耳聾,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不容忽視

最近,一則新聞再次引起了媽媽們對於兒童用藥的關注。感冒藥“蒲地藍”被要求修改說明書,很多家長對於蒲地藍都非常熟悉,因為是中成藥,一般家長都認為這樣的藥比較安全,在家裡面也會直接給孩子服用。

感冒後用藥不當變耳聾,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不容忽視

但是這款藥在使用說明書中並未註明不良反應和禁忌,自今年1月-11月以來,國家藥監局發出的32份藥品說明書修訂公告,有19款都是中成藥,其中中藥注射劑更成了重點關注對象。包括清開靈注射劑、雙黃連注射劑、柴胡注射液、萬通筋骨片、蒲地藍消炎製劑等一批較常見的中藥,明確強調“兒童禁用”。一些家長看到孩子生病且症狀較輕就自己買一些藥或者將成人藥物給孩子吃,殊不知這樣會給孩子健康造成潛在的傷害。

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因用藥不當,我國每年約有3萬名兒童耳聾,約有7千名兒童死亡。而我國的兒童專用藥僅有60多種,不當用藥不僅會造成兒童腎臟功能發育不全,這些藥物在兒童體內不能充分代謝,容易引起毒副作用;並且部分藥物很容易造成孩子身體的殘疾。

感冒後用藥不當變耳聾,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不容忽視

在3萬名因用藥不當而耳聾的兒童中,有一部分兒童完全可以及早的採取預防措施,避免耳聾。

我國聽力語言殘疾人約有2780萬,每年實際新增聾兒(0-6歲)超過6萬,每年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可以發現約為3萬左右聽障新生兒,約超過半數的聽障新生兒不能在新生兒聽力篩查中檢測出來!這些聽障兒童多是遲發性耳聾和因藥物而致聾的兒童,其中60%耳聾與遺傳相關,80%以上是由聽力正常的父母所生育的。

感冒後用藥不當變耳聾,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不容忽視

聽力異常的原因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類:

先天性多由於胚胎髮育時期,因傳染病或妊娠期接受耳毒性藥物等原因,通過胎盤的血循環導致胎兒顱神經中毒,影響聽力。或因父母近親結婚和早產等原因影響聽器的發育,出生後而有嚴重聽力障礙。後天性雖然出生時聽力正常,但是耳毒性藥物使用不慎,或患流行性腦膜炎、麻疹等各種原因引起嚴重聽力障礙,有些患兒是年幼時發燒打針致聾。一針致聾,是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不恰當使用導致。

感冒後用藥不當變耳聾,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不容忽視

隨著新生兒篩查的普及,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時都進行過新生兒聽力篩查,而做過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的相對較少。通過採集新生兒足跟血,進行耳聾基因篩查,可以及時篩查出遺傳性耳聾,遲發性耳聾,藥物性耳聾以及耳聾突變基因攜帶者,採取干預措施。對於潛在的藥物性耳聾患兒,給予明確的用藥指導,避免新生兒在用藥過程中因用藥不當發生藥物性耳聾。避免受強力打擊或強烈聲音影響變耳聾。同時對遺傳性耳聾基因攜帶者,自己不發病,但會繼續遺傳給下一代,可以提醒其在再婚育時接受遺傳諮詢。

感冒後用藥不當變耳聾,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不容忽視

如果可以在新生兒出生六個月的黃金時間內,讓有聽損的寶寶及早被發現,並瞭解聽損的嚴重程度,確認診斷並立即接受聽覺復健,效果將遠優於黃金時間後才被發現和治療。一般來說,在新生兒六個月以內介入復健和治療,聽障兒在三歲時的語言表達和聽力可以恢復到幾乎與一般正常孩子一樣,即使是聽損兒也能進入普通學校主流教育與正常兒童一起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