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亨李嘉誠發家史(二)

香港大亨李嘉誠發家史(二)

白手起家的李嘉誠,用自己幾年來積蓄的7000港元,又向朋友借了些錢,在維多利亞港附近的一條小溪旁,租下了一間灰暗的小廠房,買下了一臺老掉牙的壓塑機,辦起了他的第一家企業——“長江塑料廠”。

香港大亨李嘉誠發家史(二)

萬事開頭難。年輕的李嘉誠就像別的創業者一樣,也碰到了所有初涉市場的企業家容易碰上的難題;產品出現積壓,資金週轉不靈。他沒有闊親戚、富朋友,人家借給他的錢,都是準備自己辦事用的,所以一定要如期歸還。可是李嘉誠借來的錢已經變成了產品,而產品還沒能變成錢,他拿不出錢還給人家,一度面臨破產的危機。

李嘉誠不願意這樣做。他深知,只有在困境中百折不撓的人,才有成功的可能。

香港大亨李嘉誠發家史(二)

李嘉誠冷靜地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主演是操之過急,生產與銷售配合得不好。他果斷地收縮生產,把有銷售能力的工人派出去搞銷售。他自己也揹著產品跑遍了香港,拜訪了上百個代理商。長江廠的產品畢竟質量好,很快就得到了幾個代理商的支持,他們預付了一筆定金給李嘉誠,使他終於得以渡過了這個難關。

李嘉誠經過調查,發現各大商店幾乎沒有塑料花賣。他認定香港人是喜歡擺設的,應該會歡迎逼真、漂亮又便宜的塑料花;而塑料花的生產技術要求並不高。於是,他毅然決定,大量生產各種各樣的塑料花。果然,塑料花很快進入了千家萬戶,李嘉誠的事業開始蒸蒸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