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平臺的崩塌,誰將拯救它的下半場?

近些年,知識付費逐漸成為互聯網的新風口,尤其是2016年被稱作“知識付費元年”,知乎接連推出了“值乎”和“知乎Live”,在行推出了“分答”,羅輯思維推出“得到”,以及後來的喜馬拉雅、樊登讀書會、十點課堂、有書共讀等平臺都紛紛加入,帶起了一股知識付費風潮。

知識付費平臺的崩塌,誰將拯救它的下半場?

為何知識付費會興起

其實知識付費的興起,和我們當前的大環境是有很大的關係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越來越多的人在滿足生存需要以後,他們就需要得到更高層次上滿足,所以很多人就想到了精神層面的滿足。

所以知識付費的興起,一方面是由於一些城市白領在遇到高物價、高房價、高壓力、多焦慮的情況之下,自然而然催生的一種主動選擇學習的行為;另一方面也是在互聯網的推動之下,好多人為了將碎片化的時間很好的利用起來提升自己,所以他們就想到了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平臺的崩塌,誰將拯救它的下半場?

知識付費市場混亂

但是知識付費目前也面臨著很大的問題:知識碎片化,單一的每節10分鐘左右的音頻形式,使得用戶難以形成知識體系。其次是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個人成長類、實用類內容用戶關注度較高,因而各大平臺都在集中創作並推薦這幾類內容,對用戶而言,並不會重複訂閱這類課程。而且,很多知識付費的平臺都越來越不重視內容質量,反而花大精力在營銷上,忽略了對精質內容的提升,導致用戶的流失。

知識付費平臺的崩塌,誰將拯救它的下半場?

人工智能成焦點

因此,一些“小而精”知識付費類平臺開始出其不意,主打專業垂直類內容的生產,因此備受市場關注。因為最近熱議的人工智能專屬的學習平臺——引力先知,主打AI知識分享解讀,以及對暢銷 AI 書籍、AI深度文章、論文的理解和解說。同時還涉及到AI行業前沿資訊,以及對企業來說很有啟發的國內外AI創新案例。

知識付費平臺的崩塌,誰將拯救它的下半場?

因為近幾年大火的人工智能,影響著人類的生活。人工智能的大潮也正在席捲社會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已經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了,我們更應該深刻習和了解人工智能。不同於知乎Live的實時語音互動問答,以及喜馬拉雅的移動音頻流,先知更傾向於精準垂直的AI人群。

目前,在知識付費市場,喜馬拉雅和得到可以說是目前市場上最具代表性的兩款知識付費產品。前者依靠龐大的內容量和獨家版權佔據了頭部市場,後者依靠眾多學科的知名講師創作專業內容獨樹一幟。相比較而言,引力先知與這些頭部產品,雖然影響力較小,但由於其結合人工智能熱點與精準垂直的內容,仍在市場有其獨特的優勢,在人工智能領域,用戶整體認可度比較高。

知識付費平臺的崩塌,誰將拯救它的下半場?

知識付費下半場?

關於知識付費的熱度在近段時間更是一直在下降,甚至連羅振宇都“焦慮”了。隨之而來的是不絕於耳的質疑聲:“知識付費是不是不太行了?”但也有人指出,未來知識服務領域品類需要下沉、垂直化;二是更多人在做知識付費的時候,捨棄IP、粉絲教育、粉絲經濟,而更靠系統化、精細化一系列的課程。所以說,知識付費市場未來仍有很大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