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走進了死衚衕?內容創業還有未來嗎?

在2015年底,知識付費已經初見雛形。12月,果殼推出了在行,提供一對一付費諮詢服務;羅輯思維推出了得到,從知識新聞、音頻書切入知識付費領域。2016年是整個知識付費領域爆發的元年,幾乎每個月都有一款新產品上線。而這一年,

也被認為是屌絲經濟從主流舞臺中退出,消費升級和新中產風尚開始。至此,分答、知乎、得到和喜馬拉雅FM成為知識付費領域的四大平臺。一時間,知識付費突然熱火朝天,風頭一時無兩,內容創業的浪潮眼看又出現了第二春。

知識付費走進了死衚衕?內容創業還有未來嗎?

知識付費為了迎合用戶被時代拋棄的焦慮,以及對深度學習的畏難的心理,你看起來是在消費知識,其實只是緩解了焦慮。

得到:販賣焦慮?

得到起源於羅輯思維的每天清晨一分鐘推送,這種形式的知識脫口秀獲取了百萬級別的訂閱用戶。羅輯思維團隊推出得到後,從電子書、音頻書開始逐漸突破,並邀請了多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共同創作,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收入了2.3億。

知識付費走進了死衚衕?內容創業還有未來嗎?

羅振宇也已經意識到垂類的重要性,並在商業、經濟內容之外,也請到了嚴伯鈞、徐來等人來開講藝術、科學等課程。只不過得到的KOL垂類付費內容比較少,優勢並不大。相比喜馬拉雅的解讀,質量差不多,但是你掏出的學費要更多一些。

《羅振宇的騙局》文章曾在去年10月刷屏朋友圈。該文直言,包括羅振宇的得到在內大部分知識付費其實都是大忽悠。事實上,該文是轉載於三個月前一篇《羅振宇永遠不好會告訴你的秘密》,僅僅是改了標題。文章寫到,得到的內容產品為“二道販子產品,聽著很高大上,但是都不夠系統,且失真,更多意義上只是滿足絕大部分不喜歡讀書的人被人稱之為讀書人的虛榮心。簡而言之,得到的三宗罪是:一、羅胖更多意義上滿足了絕大部分人不喜歡讀書卻喜歡被人稱之為讀書人的虛榮心;二、得到傳授的知識常常“藥不對症”;三、得到傳授的知識“是未經你羅胖思考的”。

喜馬拉雅FM:主要還是音頻

喜馬拉雅FM是國內的音頻平臺,在FM領域已經穩居前列。其本身就是做UGC內容起家,在各個垂類運營都有豐富經驗,而這一經驗也被遷移到付費內容上。在得到推出音頻+文字的知識付費產品並獲得巨大成功後,喜馬拉雅聯合馬東奇葩說迅速推出《好好說話》,正式進軍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走進了死衚衕?內容創業還有未來嗎?

用戶吐槽喜馬拉雅的功能繁雜,要找到讀書會的入口很麻煩,用戶體驗不太好。

知乎:總有知乎大佬教你做人

知乎以問答平臺為核心,長期耕耘於知識分享社區,並通過用戶的自我篩選形成高質量內容,用戶粘性和認可度都非常高。

早期的知乎live起家依靠李笑來,左小祖咒這樣的明星來打造爆款內容,吸引用戶購買,而在其擁有一定聲勢之後,知乎Live也徹底扭頭,開始扶持自身平臺的腰部KOL,不斷拉攏各種人來開課,形成內容沉澱。知乎目前已經將所有付費業務整合進“商城”,與免費內容一刀切開分而治之,可見其轉型的決心。

知識付費走進了死衚衕?內容創業還有未來嗎?

分答:改名在行到底行不行?

在行在2015年3月推出,通過一對一線下諮詢滿足用戶對領域專家的需求。2016年在行團隊推出分答,早期使用付費語音問答形式,答主用1分鐘時間回答用戶的疑問,用戶可以支付1元“偷聽”回答。

分答此前由於政策原因被迫下線了長達47天的時間,而重新上線後又受到了微博付費問答、知乎付費問答的衝擊,因此也不得不針對性的建立起垂類差異化優勢,在重新上線之後,也極為醒目的給出用戶提問的方向,圍繞健康、職場、科普三大領域,此後又逐漸加入了法律、育兒、心理的垂類。

分答的出現對於知識付費的發展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但是這種耀眼的光芒也很快淹沒在知識付費整體的發展浪潮中。如果不是分答改名,也許很多人都快把它忘了。作為知識付費領域最早的探索者,分答顯然在這個過程中有些掉隊。

知識付費走進了死衚衕?內容創業還有未來嗎?

樊登讀書會:羅振宇之後?

樊登原是中央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樊登和羅振宇是非常好的朋友。因此,在羅振宇的得到上線後,樊登很快就在上面開了“樊登速讀”的專欄。而且,羅振宇也願意為樊登讀書會“站臺”,宣稱自己也是樊登讀書會的會員。但是,網友對它也提出了缺點,比如會員的層次參差不齊、解讀人跨度較窄,只有樊登自己和部分書籍作者,觀點主觀性較強。

引力先知

據悉,這是一家國內初創公司發佈的人工智能專屬的學習平臺,主打AI知識分享解讀,以及對暢銷 AI 書籍、AI深度文章、論文的理解和解說。同時還涉及到AI行業前沿資訊,以及對企業來說很有啟發的國內外AI創新案例。在當前的知識付費市場上來看,還是比較新穎的。

泛內容市場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逐漸從冗亂同質開始尋求差異化、精品化、垂直化的內容生產階段。整個內容領域的也開始遵循二八法則,優質的內容成為了主要的流量入口,因此優質的內容生產平臺逐漸有越來越強烈變現訴求。無論是監管還是各公司本身,都開始重視數字內容版權保護。民眾對於知識版權的保護意識也有了很大提升,這是內容付費的基礎。移動支付場景的延伸,補足了知識付費的最後一個短板。

知識付費走進了死衚衕?內容創業還有未來嗎?

知識付費頭部玩家完成了知識變現和流量收割,但其他大部分產品依然面臨無流量、續費率低等問題,在競爭中泯然眾人矣。究其原因,產品“不行”實則是內容做的不好。知識付費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中產階級焦慮問題,自身卻在營銷中漸漸迷失,只重形式,不重內容的知識付費不可能走得長遠。“洗腦式”的知識分享已經讓人感到厭煩

難道聽了XX《走向財富自由》,就能真的走向財富自由了嗎?難道聽了《15天速成XX》難道就真的能在短時間內熟練掌握一項技巧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