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民營經濟要靠政策 更要靠法治

发展民营经济要靠政策 更要靠法治

對民企支持要穩定法治環境。來源:新華網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直言,發展民營經濟要靠政策,更要靠法治。關於天津市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天津市市長張國清強調,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應該受到尊重,受到激勵,受到保護,讓他們在一個安全、有穩定預期的環境中盡情創新創業。

支持民營經濟方針不能變

如何增強民企發展過程中的信心和預期,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認為,可從三方面入手。首先,要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大政方針有信心。民營經濟已和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結成了命運共同體。所以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大政方針不能變,也不應該變,也變不了。

其次,發展民營經濟要靠政策,更要靠法治。部分地方政府存在“新官不理舊賬”、汙染一刀切的現象,說明這些地方政府缺少產權保護這根弦。對民企的政策支持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穩定法治環境,不因短期政策變化而變化。

此外,要切實解決“形式上平等、實際上不平等”的潛規則問題,解決包括融資在內的問題。一方面對現有金融企業進行改革,更重要的是寬准入,發展一批給民營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的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

金融機構可增加中長期貸款

針對解決民企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葉青建議,銀行應該把產品做細,逐步解決民企融資問題。葉青說,現在很多民企可以融到資,但都是短期融資,這不利於企業發展。葉青還建議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增加中長期貸款的金融產品,穩定民企信心、幫助民企把企業做紮實。

葉青表示,大型國有銀行的業務是全國性的,但我國區域廣,應該因地制宜。比如溫州的民企比較集中,而東北國企比較集中。因此,銀行貸款政策應因地制宜,把產品做細,逐步解決民企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葉青還表示,改善營商環境,企業自身也要努力。要強化自身管理水平,同時克服短期行為,做長遠的發展規劃。只要獲得社會、政府的信任,企業就會贏得更好的營商環境。

推動民企參與知識產權保護

全國政協委員、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群飛表示,希望政府可以提供更好的民企融資平臺,縮短貸款流程。因為數字化變革以後,數據傳輸很及時、很迅速,基礎的設備都要接端口,企業投入非常大,急需資金。全世界都在推進先進製造,如果動作慢了一點,我們就會被拉開距離。

周群飛還提出,很多民企對科技創新的保護意識不強,希望推動民營企業參與知識產權保護,提高民營企業在行業中的話語權。

此外,周群飛認為,企業創新過程中可能面對技術風險。創新以後,技術能否成功轉入量產,如何保證不被竊取?周群飛建議縮短髮明專利授權時間,現在是兩三年才拿下來,如果是防止竊取,我們先需要拿到一個合法的授權,這樣才可以對自己有一個保障,才會讓企業放心大膽去創新。

“咬著牙也要把天津營商成本降下來”

“我們不迴避一個事實,天津曾是我國營商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曾是我國政府非稅收入佔比最高的城市之一,比例一度高達40%以上,今年要降到15%以內。”在3月6日下午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天津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長張國清表態,“雖然有財政壓力,但我們咬著牙也要把天津的營商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下來。”

張國清說,營商環境是事關天津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戰略性問題,是事關天津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不是一個權宜之計。要改善營商環境,我們要在政治生態、社會生態、自然生態、創新生態等方面綜合施策,全方位發力才行,這個問題時間緊迫,等不得。我們瞄準世界標準、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的各項指標,每項指標對標,打出一套有力有效的組合拳,努力實現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

關於具體如何施策,張國清從理念、降低營商成本、提高違法違規成本等層面進行了介紹。

第一,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應該受到尊重,受到激勵,受到保護,讓他們在一個安全、有穩定預期的環境中盡情創新創業。

第二要堅決整治不作為、不擔當,天津什麼都不缺,各種要素齊全,缺的就是想辦法把事情辦成的痛快勁,對該辦但有政策障礙的個案問題,要程序規範、陽光操作、特事特辦。張國清表示,確實有一些幹部死摳陳年條文,只會說不,把自己保護得嚴嚴實實,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坐而論道,就是不直面矛盾和問題,在本質上都是不作為、不擔當,是我們要整治的對象。

關於大幅度降低營商成本,張國清用了“破釜沉舟”這個詞。他舉例稱,2017年天津減稅降費314億元,2018年減稅降費432億元,2019年還要減稅降費311億元,三年合計1057億元。其中不包括營改增減稅,也不包括即將實施的增值稅減稅和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天津自選動作為企業減稅降費623億元,直接減少財政收入,也可以說是國民收入在企業、居民、政府之間的分配關係發生了一些變化。雖然財政收入會暫時下降,但待到天津成為成本窪地,自然就是發展高地,財政收入會源源不斷。

此外,張國清還表示,要大幅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對觸動國家政策安全、生態安全、生產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等底線的行為堅決說不,對侵害知識產權和公民、法人財產權的行為嚴格依法查處,公開曝光。“近期,我們依法查處權健案,依法從快嚴查一批侵害知識產權的案件並進行曝光,我們正全力打擊黑惡勢力,在天津創建‘無黑城市’,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發生糾紛後如何獲得公平的仲裁?

如果一家企業和政府部門發生了糾紛,如何獲得公平的仲裁?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大學法學院院長楊松認為,為營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應該加快修改仲裁法、培育行業協會,建立以仲裁為核心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

現行仲裁法於1994年制定,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一些規定需要調整。同時,營商環境需要法治保障,如果把營商環境糾紛的解決都落在司法上,司法會不堪重負,也不利於快捷、高效、低成本地解決糾紛。(作者:沙雪良 侯潤芳 陳鵬;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