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買房的原因

去年年底終於咬咬牙在蘇州買了房,過完春節拿的房,現已裝修完畢入住了。

曾經我也堅定的認為房價肯定是要跌的,也堅定的認為租房比買房好,也認為現在買房的都是一些傻瓜,很不幸現在的我也走入了傻瓜的行列。我為什麼又會買房呢,因為我被現實一遍又一遍的打臉。

2012年的時候我妹妹家要買房子,想當初我是多麼意氣風發的告訴他們:再過兩三年你們這樣的房子我一半的價格就能買到。現在有時我想想就臉紅,而且我妹妹還經常在聚會的時候用這句話打我的臉。

2014年年底我堂弟也是我當時的合作伙伴也要買房子,因為有了前車之鑑,我沒有出聲反對,但是內心深處其實也是不贊成的,因為那段時間正是房地產調控嚴的時候,可是現在看來他幾乎是在樓市最低的時候買的房,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就翻了一番多。

2016年我妹妹入手了第二套房,她勸我和她一起買,我拒絕了。到2017年的時候她開我玩笑:我們家買的房子一年就漲了30多萬,你這一年起早貪黑,累死累活的賺了多少啊?我還能說什麼呢。

那時候我也在納悶,不是一直在嚴控房價嘛,可是為什麼越是調控房價就反彈的越是兇猛呢。於是我痛定思痛,經常夜裡翻來覆去的思考這個問題,思考的結果就是自己也買了一套房子,那麼我考慮買入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攀比心。我所有適齡的親戚幾乎都買房了:我叔叔們,我姑姑姑父,我親哥親妹,我堂弟堂妹,我表弟表妹,我孩子大姨,孩子舅都買房了,唯一一個沒有買房的堂妹是因為不想貸款那麼多,準備年底要賬湊夠一百萬看看能不能全款買房。其中我孩子大姨在西安買了三套40多平的公寓,我妹,我哥(老家)兩套,表弟在考慮第二套,其餘都是一套。此情此景,面對越長越高的房價我能作何感想。

二、想給家人一個保障。首先是孩子,我因為上學結婚晚,孩子今年適齡入學,目前就一個孩子也只准備要這一個孩子。因此不想把孩子送回老家,但是想讓孩子在蘇州接受完整的教育,一套房子幾乎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是老婆,老婆的同事幾乎都買房了,在一起經常討論房子的話題,她能說什麼呢。我自己的女性親戚在一起也經常談論關於房子的話題,甚至是交流一些打掃房間衛生的問題,我在感覺她們比較作以外也經常感慨有房子的女人和沒房子的女人精神面貌真的不一樣。想想老婆跟了自己,有時自己都替老婆感覺不值。

三、自己對房價以後的預期。1、天天聽廣播,只聽房價漲幅回調,關鍵字是漲幅。2、看見香港的一些棺材房,籠子房,說實話看著就心酸,想著以後要是這樣是多麼悲催多麼淒涼。在香港八十多平的房子就是豪宅了,當然香港只是一個特例,不過仍然讓人想想就覺得可怕。3、聽了任志強老先生分析的房屋的折舊率比新房的在建率還高,不管別人信不信我信了。4、以後房屋政策的調整,比如收房產稅,比如要精裝之後才能出售,比如開發商不能提前預售回籠資金,比如開發商大魚吃小魚搞壟斷,我相信所有的後果都是要消費者來承受。5、對國家的信任。其一、土地供給在國家手裡,而拍賣土地至少在目前還是各個地方很重要的財政收入。其二、樓市的供需關係是被國家嚴格調控的。其三、國家超發的貨幣也主要在樓市和股市裡,也只有這兩個地方能容納這麼多超發的貨幣。其四、大部分的百姓的身家性命都在樓市裡,一旦樓市大跌了,就不一定能控制住局面,畢竟大家都是買漲不買跌。其五、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我不知道進行到何種地步了,但至少沒有走完。其六、龐大的人口基數。其七、中國特殊的國情就適合團結力量搞大事。其八、政府的願景,我相信政府肯定是希望房價在一個合理的價格區間波動。

四、結合了一下自己的情況。1、我和我老婆共同的認識是不會再回老家發展,在蘇州定居的可能性很大。2、我和我老婆的收入還勉強,最難的是首付。因為我媽去世的早,我爸又重組了家庭,所以能幫助的有限。但是,我的親戚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在這裡要感謝我所有的親戚,謝謝。3、想給自己找一個歸屬感,房子雖然是我的牢籠但不可否認也是我歸屬感具體化的象徵。4、為了抵禦一下風險,八十多平的房子,漲了,以後如果換大房子,有這八十多平,夠了。跌了,這八十多平的貸款自己還能扛得住。5、蘇州這個地方經濟發展的還可以,人口淨流入,也正在大力發展我們所在的區,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

當然以上只是自己的瞎想,尤其是第三點,國家的政策和決策也不是我這樣的升斗小民所能揣測的,何況現在的國際形式這麼糟糕誰知道希望和意外哪個先到,我只是在我力所能及的時候買了一套。

重申一點,我寫這些既不是炫耀,也不是鼓吹大家買房,而是寫一些我買房子的理論依據供大家參考,大家要買房的時候要自己先思考一下自己的實際情況,比如你在幾線城市以及當地的房價和以後的發展趨勢,比如買房後的負債率,比如買房後的還貸壓力等等。

最後,雖然我已經買了房但是我也不希望房價暴跌或者再像以前那樣瘋漲只希望它在一個合理的價格區間波動,也祝願所有人都能居者有其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