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提前報廢“超級航母”?其實是五角大樓的“以退為進”

美國《防務新聞》近日披露,五角大樓準備放棄對“杜魯門”號超級航母(USS Harry S. Truman ,CVN 75)的中期大修,讓這艘至少還能用25年的航母提前“報廢”,一時引發極大爭議。

提前退休將省300億美元

據《國家利益》網站說法,美國海軍若在3月提交的2020財年預算中提出讓“杜魯門”號提前退役的計劃,便可在25年內省下300億美元經費。而五角大樓透露,這一決定主要是為兩艘新型“福特”級航母而做出的妥協。

美軍提前報廢“超級航母”?其實是五角大樓的“以退為進”

(美國“杜魯門”號核動力航母,《國家利益》)

1996年下水、1998年入役的“杜魯門”號是美國“尼米茲”級(Nimitz-class)核動力航母的第8艘,因為相對“年富力強”,它近年頻繁在全球各大熱點地區出沒。去年完成最後一次海外部署後,該航母返回美國本土,原計劃於2024年進行中期大修,為航母核反應堆堆芯重新裝填燃料,確保航母正常服役50年的壽命週期。一旦錯過中期大修,等待“杜魯門”號的命運就只有停用並退役。

美國國會研究部的海軍專家魯爾克(Ronald O’Rourke)指出,比起叫停建造新航母,取消現役航母的中期大修其實是更划算、也更具可操作性的辦法。因為叫停新航母建造甚至只是放緩建造速度都將對整個造艦產業帶來巨大沖擊,打亂其生產秩序,使得未來造艦成本大增甚至很難再進行“超級航母”建造。退役美軍艦長亨德里克斯(Jerry Hendrix)也表示,“只要我們需要繼續建設超級航母,這部分的國防產業基礎就必須被維護。”

所以,如果美軍想要削減航母的數量,直接叫停新航母不太現實,取消“杜魯門”號的中期大修可以說是短期內性價比最高的辦法——對產業基礎衝擊可控,且能夠省下300億美元的鉅款。

這麼看起來,讓“戰功卓著”的超級航母提前退休,似乎變得一筆劃算的買賣?

名為省錢,實為“戰略升級”?

然而,為了省錢而削減戰力,顯然不符合“世界警察”的風格。

事實上,讓“杜魯門”號提前報廢代表著美軍一種新的戰略思路——航母編隊瘦身、年輕化,升級長程戰機力量。

在提到讓“杜魯門”號提前報廢的決定時,美國前副防長羅伯特·沃克(Robert Work)認為此舉有部分目的是為資助兩艘新型航母(福特級)建設計劃騰出預算。而這麼做最終是為了“擁有一支規模更小但更年輕的艦隊”——大約在2040年維持10個航母編隊,且這批航母的“代際差異”縮短到5年。

在沃克看來,10個航母編隊搭配9個艦載機編隊對美國海軍來說剛剛好,因為在目前的戰略環境下,航母的脆弱性維持在高點。這位前國防部高官長期以來都在推動五角大樓採取新的戰略和科技以應對“高端威脅”。

相比之下,美國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CSIS)專家哈里森(Todd Harrison)和退役美軍艦長亨德里克斯的觀點更為激進。

哈里森強調,削減一艘航母不能僅僅是為了省錢,而應該著眼於對軍事力量的戰略再平衡。他提到一個重點:“面對那些擁有射程超過艦載機出擊半徑的反艦導彈的對手時,航母正在變得越來越失去用處。”雖然美國海軍聲稱航母是擁有足夠空間來增加新裝備和新戰機的“移動空軍基地”。但亨德里克斯指出,以目前的預算標準,美軍航母需要依賴相對短程的戰鬥機——例如 F/A-18E或 F-35C作為其進攻手段。這就需要航母移動到離陸地相對較近的位置,才能滿足艦載機的攻擊範圍,而這本身也意味著航母進入對方的導彈射程。

美軍提前報廢“超級航母”?其實是五角大樓的“以退為進”

(F-35C,圖自美國《海軍時報》)

按照這個邏輯,長期來看應該縮減航母數量,同時增強對長程戰機的開發和生產。因此,包括亨德里克斯在內的不少軍事專家一直建議美軍發展艦載長程戰機(包括無人機),從而增強航母的戰場存活能力,保持其重要性。

國會不同意:“不能少於11艘航母”

不過現在,美國海軍提前報廢“杜魯門”號的計劃將率先面臨國會的強大阻力:

國會的“航母擁護者”們多年來一直把“美軍至少要有11艘航母”奉為圭臬,並已通過立法。奧巴馬政府在2014~2015年曾嘗試要取消“喬治華盛頓號”航母的“中期大修”,當時就在與國會的較量中敗下陣來。

而這一次,國會也已經準備好站在海軍的對立面。

眾議院海軍委員會主席考特尼(Joe Courtney)日前明確表示:“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批准‘杜魯門’號提前退役計劃的可能性為零”。

他對《商業內幕》說到:“‘杜魯門號’只有25歲,這對一艘航母來說非常年輕。”

美軍提前報廢“超級航母”?其實是五角大樓的“以退為進”

(眾議院海軍委員會主席考特尼“驕傲地”與杜魯門號合影,BreakingDefense)

民主黨參議員蒂姆·凱尼也表示,他聽到這一消息時完全無法理解,把還能用25年的航母提前退役,“根本就是浪費”。

不過,也有美媒分析稱,這一次把“杜魯門”號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以爭取更多預算,不過是軍方“故技重施”,又玩以退為進的把戲。五角大樓可能故意放棄優先選項的預算項目,向政府施壓,達到變相要求追加預算的目的。在奧巴馬任期那次國防部建議“華盛頓”號航母提前退役以削減成本的主張中,最後民主黨政府為防止與國會發生爭執而做出妥協,表示願意追加國防預算。

一度劍指12艘,馬蒂斯也攔不住

其實,特朗普執政以後,美軍甚至計劃將航母數量增加到12艘。2016年12月,時任美國海軍部長馬布斯(Ray Mabus)宣佈了新的目標:將美軍艦艇數從280擴張到355艘,其中包括12艘航母,以“更好地和日益強大的中國海軍競爭”。

這一海軍擴張計劃遭到了前任美國防長馬蒂斯(James Mattis)的反對。近年美軍年均艦艇建造預算約在150億美元左右,但該擴張計劃將使這一預算快速膨脹到年均230億美元。而且,根據美國國會研究部的估算,在最糟的情況下,美軍可能要等到2060年以後才能擁有完整的12個現役航母編隊。

美軍提前報廢“超級航母”?其實是五角大樓的“以退為進”

(因與特朗普意見不合而辭職的馬蒂斯)

2018年,馬蒂斯公開反對海軍在一年之內購買兩艘“福特級”超級航母,但是最終,美國海軍還是得償所願,他們在今年2月付給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Huntington Ingalls)150億美元用於啟動兩艘新的“福特級”航母建設。

美軍提前報廢“超級航母”?其實是五角大樓的“以退為進”

(正在維吉尼亞建造的美國“福特級”超級航母“肯尼迪”號,BreakingDefense)

如此說來,五角大樓這次表示要讓“杜魯門”號提前退休省下預算,很可能誠如前副防長沃克所言,的確是急需籌措這兩艘新航母的後續經費——不管最終是真的犧牲這艘現役航母,還是倒逼政府增加一筆新預算。

五角大樓的一盤大棋

總的來說,以削減開支為名進行“戰略再平衡”也好,作為倒逼政府增加國防預算的策略也罷。美軍整體維持高額預算,持續維持其作為世界第一軍事力量的目標並不會突然改變。特朗普上臺以來,美軍軍費有增無減,在2020財年將達到7500億美元。

美軍提前報廢“超級航母”?其實是五角大樓的“以退為進”

無論如何,在複雜的全球地緣政治棋局中,期待五角大樓“自廢武功”的想法有些不切實際。“超級航母提前報廢”當然沒有字面上看這麼簡單,而在這次爭論中呈現出來的美國軍方新的戰略思路,或是更值得關注的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