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的觀人之道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劉餘莉品讀《群書治要》

在《群書治要·說苑》中就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田忌離開了齊國,來到了楚國,楚王就問他:「齊國和楚國經常想互相吞併,您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田忌回答說:「如果齊國任命申孺做將軍,那麼楚國只要發動五萬士兵,派上將軍率領他們,就能夠帶著敵軍將領的首級而返,就是會凱旋。但是如果齊國換了眄子做將軍,楚國即使是發動了所有的兵士,而且加上大王您親自率軍出征,也僅僅能夠免於不被擒獲而已。」

結果,開始齊國確實是派申孺做將軍,於是楚國派了五萬的士兵,派上將軍來率領。果然不出田忌所料,凱旋而歸,帶著敵軍將領的首級回來了。後來齊王就換了眄子做將軍,結果楚王徵發了所有的士兵,自己親自率兵出征,結果也是不出田忌所料,僅僅是沒有被敵人擒獲而已。

楚王回來就問田忌,他說:「先生您為什麼很早就知道了這個結果呢?為什麼這個戰爭的勝負輸贏,被您預測得如此準確?」田忌怎麼回答的呢?田忌回答說:「申孺的為人有這樣一個特點,他侮慢輕視賢德的人,又瞧不起不賢德的人,所以無論是賢德的人、不賢德的人,都不能夠為他所用,不願意為他出力。但是眄子這個人卻恰恰相反,眄子對賢德的人很尊重,又憐愛那些不賢德的人,所以無論是賢德的人、還是不賢德的人,都能夠為他賣命。這就是我能夠事先預料結果的原因。」

所以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就看到一個將軍有德行,就能夠感召士兵為他全心全力地付出。這些士兵把自己的能力全部發揮出來,竭盡全力才有戰鬥力,就能夠獲得勝利。相反,如果這個將軍沒有德行,還好大喜功、剛愎自用、不能容人,特別是對於賢德的人不能夠容納,那就很難獲得勝利了。這個就是告訴我們「有人此有土」。

*田忌的觀人之道

在《群書治要·說苑》中就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田忌離開了齊國,來到了楚國,楚王就問他:「齊國和楚國經常想互相吞併,您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田忌回答說:「如果齊國任命申孺做將軍,那麼楚國只要發動五萬士兵,派上將軍率領他們,就能夠帶著敵軍將領的首級而返,就是會凱旋。但是如果齊國換了眄子做將軍,楚國即使是發動了所有的兵士,而且加上大王您親自率軍出征,也僅僅能夠免於不被擒獲而已。」

結果,開始齊國確實是派申孺做將軍,於是楚國派了五萬的士兵,派上將軍來率領。果然不出田忌所料,凱旋而歸,帶著敵軍將領的首級回來了。後來齊王就換了眄子做將軍,結果楚王徵發了所有的士兵,自己親自率兵出征,結果也是不出田忌所料,僅僅是沒有被敵人擒獲而已。

楚王回來就問田忌,他說:「先生您為什麼很早就知道了這個結果呢?為什麼這個戰爭的勝負輸贏,被您預測得如此準確?」田忌怎麼回答的呢?田忌回答說:「申孺的為人有這樣一個特點,他侮慢輕視賢德的人,又瞧不起不賢德的人,所以無論是賢德的人、不賢德的人,都不能夠為他所用,不願意為他出力。但是眄子這個人卻恰恰相反,眄子對賢德的人很尊重,又憐愛那些不賢德的人,所以無論是賢德的人、還是不賢德的人,都能夠為他賣命。這就是我能夠事先預料結果的原因。」

所以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就看到一個將軍有德行,就能夠感召士兵為他全心全力地付出。這些士兵把自己的能力全部發揮出來,竭盡全力才有戰鬥力,就能夠獲得勝利。相反,如果這個將軍沒有德行,還好大喜功、剛愎自用、不能容人,特別是對於賢德的人不能夠容納,那就很難獲得勝利了。這個就是告訴我們「有人此有土」。

*內容來源《群書治要》學習網*

*田忌的觀人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