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裡,原文鏈接: ,提到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大抵上也就是在說明父母這個原生家庭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成長的: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模式,是孩子與其他人建立關係的基礎,也是孩子人格和情商的基石,一個孩子長大後與社會的關係取決於他和重要撫養者的關係。


如果你是在棍棒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即使也為人父母了,心中也有難以排遣的恨意,親密關係當然糟糕。孩子長大後與社會的關係,取決於與父母的關係模式。社會是什麼?社會由各種各樣的人組成,我們能否適應社會,就會說能否處理好與各種各樣的人的關係。


什麼決定了我們與各種人的關係?這個問題精神分析學派和佛學觀點一致,認為每個人內在的關係模式,即“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的關係決定了與其他人的關係模式,也既佛學所說:萬物唯心造。

內在的關係模式投射到外面,形成外在的人際關係。內在關係模式從我們童年與父母等重要養育者的關係中而來,整體上說,我們與社會的關係,在自己我覺察(可改變內在關係模式這也是心理治療的意義)發生之前,只是與父母關係的投射。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精神品格,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在我們成年後的種種思想和行為裡,都可以照見自己和父母一樣的面容。”


是的,你要斬斷你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輪迴,因為你也即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榮格說:“父母對孩子最不好的影響,莫過於讓孩子覺得他們沒有好好過日子。”所以好父母重在活法。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要活得精彩。父母自己活好了,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你身邊有沒有頻繁去上各種線上線下育兒課的家長,學來學去,即使讀了很多育兒書籍,所謂的育兒方法使用的“標準又準確”卻還是依然焦慮,知道很多,卻仍然做不到,親子關係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反而有些父母並沒有參加什麼育兒方面的學習或訓練,但是他們的孩子卻養育的很好。這是為什麼?


所有的育兒法的執行都是父母,如果連父母本身自己都活的不好,過的疲憊,那些育兒法再棒又怎麼能發揮出作用呢?反而更多的是分裂和扭曲!


父母養育孩子,其實就是以自己的教養影響孩子。當我們從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是從容淡定、優雅自信的氣質,而不是暴躁與焦慮,那我們帶給孩子的,就是自信、獨立,在生活中慢慢學習成功的性格與技能。


希望孩子快樂,你自己首先快樂了嗎?


“愛”和“快樂”這件世間最美好的事,是你自具自足以後才能給孩子的,你自己都累的煩躁,焦慮不堪,拿什麼分享給孩子快樂?在你身心疲憊不堪的時候,給出去的不是“真愛”,都是毒藥,那都是打著愛的名義去控制和索取,當孩子稍有不合你意的時候,你會更抓狂!反過來會去攻擊無辜軟弱的孩子!


自體心理學創始人科胡特曾說:“父母是什麼樣的人格狀態,比父母做什麼事更重要。”若父母的人格狀態相對比較健康的話,即使做一些看起來是錯誤的事情,對孩子的人格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相反,若父母本身沒有去覺察自己的狀態是否有問題,過度的依賴或者過度的控制,那麼他們無論再怎麼學習正確的育兒方法,都是本末倒置。


當父母帶著一種清醒的覺察眼光,來看待自己以及最親愛的孩子時,就能發現生命本身具備的美好而獨特的力量,也就能用尊重、支持、欣賞的態度來對待自己和孩子,進而創造出相互支持而又各自獨立的美景。


龔琳娜老師說:“如果我丟了自己去愛孩子,那我就會怪孩子,我把自己的價值都建立在他身上,他不按我說的做,我就會說你不對,你看媽媽為你付出了那麼多。這樣不就把孩子的自由給鎖住了嗎?”


如果你做自己,你就會知道你的孩子也要做自己,他的生命不是你的,當你不去肆意干涉,生命就會長成他原本最美的樣子。


最後分享紀伯倫的詩歌《致我們終將遠離的子女》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於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我是徐甦,一個從抑鬱中重獲新生的修行人,願有緣人一路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