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層連年動盪 華夏基金規模排名又遭下滑

財經網 許楠楠/文

高管層連年動盪 華夏基金規模排名又遭下滑

日前,中信證券發佈了2018年年度業績快報,同時也披露了其控股子公司華夏基金的經營狀況。據快報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華夏基金實現營業收入37.33億元,同比下降4.6%;淨利潤為11.40億元,同比下滑16.63%;綜合收益總額人民幣11.71億元。同時,華夏基金總資產為103.42億元,總負債為22.42億元。

財經網注意到,按照Wind數據顯示,在規模方面,2018年華夏基金規模以2447.21億元排名第三,比去年下滑一位,被博時基金超越。

事實上近年來,華夏基金頻頻出現高層變動。依據公開資料顯示,短短的5年間,華夏基金總經理職位便先後經歷了範勇宏、騰天鳴、湯曉東再倒如今的李一梅。而在3月2日晚間,華夏基金再次發佈了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據公告顯示,督察長周旋因個人原因離職。這也是華夏基金的又一次高層人事變動。

而在高管層連年的動盪下,翻看華夏基金近幾年的表現,可謂是一波三折,也曾遭遇千億贖回危機。此前最為人所稱道的業績光環,也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據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華夏基金持有A股股票市值最高,達1327.73億元,持股市值佔基金公司持股總市值的9.03%。但其公募基金權益投資全年虧損卻超過5000億元。

高管層動盪與規模下降是否有直接的關係?後續還將對業績帶來怎樣的影響?財經網方面聯繫了華夏基金,但截至發稿,沒有得到任何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