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茶廠發展史:近期動態

2004年勐海改制,普洱茶的新動向!

▼ 多老算作老茶?


這個問題尚且沒有統一的標準。

周亮工認為隔年陳,這幾乎與現今的食品保質期一致。按照我國的規定,食品常溫下的保質期為18個月。適合作為新茶飲用的,如炒青、烘青、蒸青類綠茶,常溫下存放超過保質期,不提倡飲用。

白茶宣稱三年成藥,據此理解,三年以上可視作老白茶。

青茶中陳香型鐵觀音國家標準規定陳放五年以上,之後應當算作老茶。

黑茶中雲南普洱茶曾經在2004年出臺農業行業標準,規定生茶要存放十年以上。以此作為參考,普洱茶等各種黑茶,存放十年以上算老茶。各種黑茶標準中已經將保存期限改為:本品在合適條件下可長期貯存。

老茶源於文獻記載,明代的李元陽:藏之年久味愈勝也。民國的《路南縣誌》:藏之越久越佳。鄧時海教授《普洱茶》:越陳越香。這都是藝術化語言的表述,屬於模糊美學的範疇。據此曾向鄧教授請教,得到回覆是:20年以內算新茶,20~40年算舊茶,至少40年以上算老茶。貯存100年以上算古董茶。個人認為,這個是鄧先生藝術化的品鑑標準。


勐海茶廠發展史:近期動態


作為喜愛普洱茶的人,都知道2004年是勐海茶廠改製為現在的大益集團,而普洱茶也是從2004年以後開始迅速的發展,而那個時期的普洱茶大多也成為如今的經典傳奇!


勐海茶廠已做好準備,迎接益友們回家。


78年的風雨歷程,大益茶業集團在勐海茶廠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從始於1940的一座西南邊陲小鎮的茶廠,成長為現代普洱茶的領軍企業以及如今國內銷售規模最大的現代化生產型茶業企業,擁有“中華老字號”“中國馳名商標”“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諸多榮譽……一路走來,堪稱傳奇。

傳奇的背後,是幾代茶人默默的耕耘與無怨無悔的堅守;是全球益友與社會各界給予的關愛與支持;更是大益不忘初心,堅持做好善業的回報。

勐海茶廠發展史:近期動態


茶葉是善葉,在吳遠之先生的《一源井記》中提到:“茶,可飲可養可品可藝可入道”;多年來,大益始終堅持做好善業——“吾心自有光明”,益己益人益家益國益天下。

這份善業,我們從頭說起……


2004年勐海茶廠的改制,而後的發展一定程度推動了整個普洱茶業的發展,即使2004年以前也有很多經典傳奇,2004年以前一樣有經典有傳奇,為何說04年改制後才是推動普洱茶業的發展?

經典傳奇茶是現代普洱茶市場一路發展過來,茶人茶商們對經典老茶地位的肯定,而傳奇茶也是市場發展的見證。那個時期的老茶處於剛出廠的“新茶”“中期茶”,大環境經濟也沒有發展,隨著近十幾年經濟的發展以及時間對這些茶的發酵,就成為了現在的經典。

勐海茶廠發展史:近期動態


當年勐海茶廠的處境舉步維家,茶葉在那時候也不過是廉價的農產品,沒有一定的市場規模,沒有人想過會有如今的繁華髮展,更想不到會有“天價茶葉”。對於初期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現狀,老員工當然是全部留任最好,可惜大家並不看好這家企業的前景,紛紛溜之大吉,留下來沒幾個人,員工缺失,崗位空置,不得不重新招人,並著手儘快恢復生產。大益改制期間的這些內幕,你都知道嗎?!更多細節可點擊瞭解。


“創新”一直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指導方向,創新就是進步,沒有進步那就等於退步,只能被時代淘汰。在那一個計劃經濟時代,勐海茶廠改制不僅僅是一個國營改為公私合營的舉措,更重要的是一個新的元素動力注入普洱茶市場,新的產品該怎麼去打造?舊的產品該怎麼去發揚?這都是新力量新元素去思考改變的。

新的力量新的動力,傳奇經典茶成就與經濟時代,成名於現下市場,更是現在投資收藏市場的標杆產品。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沒有現在繁華的普洱茶市場,這些“傳奇茶”是不可能成為“天價茶”,它們的結果會和當年一樣廉價得像個燙手山芋,出手不了也喝不完。


勐海茶廠發展史:近期動態


大益近年來的發展亮點:

1938年,為振興中華茶產業,籌集抗戰外匯,受國民政府中國茶葉總公司委派,畢業於法國巴黎大學的範和鈞先生和畢業於清華大學的張石城先生帶領9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茶葉技術工作者到達勐海(舊稱佛海)籌建茶廠。1940年,佛海實驗茶廠建成,開闢了機械化製茶的先河,並由範和鈞先生擔任廠長,張石城先生擔任總工程師。佛海實驗茶廠後依次更名為佛海茶廠、西雙版納茶廠、勐海茶廠,成為雲南歷史上最悠久的專業化茶葉生產企業。
勐海茶廠發展史:近期動態


勐海茶廠發展史:近期動態


1954年,勐海茶廠開始以手工工藝生產成品茶。1973年,現代普洱茶人工後發酵陳化工藝試驗在勐海茶廠獲得成功,開創普洱茶熟茶時代。1976年,雲南省茶葉公司召開全省普洱茶生產會議,確定勐海茶廠茶品末尾標號為“2”。此後,勐海茶廠的“7542”、“7572”等產品成為普洱生熟茶的典範和標準。1989年,勐海茶廠正式註冊並啟用“大益”商標。2005年,“大益”系列普洱茶獲得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頒發的“有機食品”證書,11月在雲南省全行業中率先通過“食品質量安全”A級企業認證(QS認證),同年底被雲南省農業廳評為“雲南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2006年,大益普洱茶被評為“中國名牌農產品”。2006年,大益茶園基地被列為“國家級普洱茶種植農業標準示範區”;2008年,“大益茶製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茶行業唯一以生產企業品牌直接命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08年,大益率先在央視黃金時段投放廣告:茶有益,茶有大益;2010年,大益集團成功贊助第十六屆廣州亞運會;2011年,“大益”經國家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2011年,“大益”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13年,“大益”榮獲2013中國普洱茶十大品牌;同年成立了大益集團微生物研發中心;2016年,大益進入中國品牌價值500強,品牌價值達112.02億元,高居茶行業首位;2016年,大益集團勐海茶廠獲得“雲南省政府質量獎”;2017年,大益代表雲茶亮相外交部藍廳雲南全球推介會;2017年,5月10日,首個“中國品牌日”,大益入圍“CCTV中國品牌榜”。2017年,大益連續三年蟬聯茶行業互聯網銷售冠軍;2017年,大益入選國家綠色製造系統集成建設項目;2017年,大益助力農業部打造國茶形象片《中國·茶》。2018年,大益公益臺灣行,佛光山正月奉茶,十萬善葉共祈同胞福。2018年,大益集團院士工作站掛牌,普洱茶發酵技術開啟新紀元。2018年,由《澎湃新聞》等數十家知名媒體組成的天貓“天字號計劃”考察團走進大益;2018年,創新公益模式的中國最時尚茶飲空間、大益全球首家青年茶庭在雲南大學開業!2018年,中國—東盟企業傢俱樂部成立。大益致力於為企業家提供品質生活、深度交往、交流智慧的平臺。……


回顧歷史,2004年前後普洱茶市場開始變革,勐海茶廠改革是最典型的之一,想來也是改革最成功的,但是也離不開非大益茶商的努力。

大環境的發展帶動普洱茶市場發展,也帶動大量的消費者成為收藏者,而近年來投資普洱茶也讓普洱茶更多一條發展的道路。從2004年的改革再加上各個方面的發展進步,造就了現在的普洱茶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