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野支路》比仇恨更艱難的是諒解,深度探訪盧旺達的過去與未來

看過很多旅遊類的綜藝,各種花兒和少年,小姐姐和暖大叔,各種治癒系的生活體驗,但是像優酷視頻播出的《嶽野支路》這樣純爺們視角,走進非洲感受曠野的旅行,還真是破天荒的頭一回。以前還以為這是BBC的專利,想不到國產綜藝也有這樣的視野和胸懷,看完幾集之後,感覺世界變大變真實了,不止有眼前手機和電視裡被包裝過的美景,還有升騰不息的生命途徑,原始和文明碰撞出的活力與衝動。

《嶽野支路》比仇恨更艱難的是諒解,深度探訪盧旺達的過去與未來

《嶽野支路》最大的特點是風格多樣,在前幾集中,跟隨旅行探險家谷嶽和說唱歌手小老虎的車輪,我們近距離觀察了嗜血的鯊魚,和“獅語者”一起與雄獅進行了親密接觸,深入在貧窮和飢餓中醞釀生機的貧民窟,也見識了危險無處不在的大都市約翰內斯堡,路過茹毛飲血的原始部落,在第九集,來到了曾經舉世聞名的盧旺達。

《嶽野支路》比仇恨更艱難的是諒解,深度探訪盧旺達的過去與未來

《嶽野支路》比仇恨更艱難的是諒解,深度探訪盧旺達的過去與未來

在廣袤無際的非洲中部,盧旺達只是一個彈丸小國,世人知道它的名號,多半是因為發生於1994的大屠殺,當時的盧旺達處於內戰的炮火中,胡圖族對圖西族和本族的溫和派進行了滅絕式的手段,造成近百萬人死亡,2004年的電影《盧旺達飯店》就是以該事件為背景,講述了一個飯店老闆保護了1268位難民的故事,因此也被譽為非洲版的辛德勒名單。

《嶽野支路》比仇恨更艱難的是諒解,深度探訪盧旺達的過去與未來

從《嶽野支路》的鏡頭中,我們可以看出,今天的盧旺達已經不復內戰時的危險與貧窮,這裡每一個人對洋溢著樂觀滿足的微笑,路邊的孩子遇到訪客的汽車,會大喊古德貓寧,這裡是這麼祥和,如此溫馨,就像一個從未發生過爭鬥的美好田園。然而,對於那場世紀災難,盧旺達的人民真的淡忘了嗎?他們深邃的眼神中是否還銘記著歷史,是否在午夜入睡後被噩夢般的記憶驚醒?

帶著這樣的疑問,節目拜訪了一個特殊的家庭,一個黑皮膚的中年男人來到前妻的家中,希望得到昔日親人們的諒解,在25年前,他和一群人在親人的眼皮底下,殺死了前妻的妹妹和弟弟,那是一種怎樣的瘋狂,我們無從想象,可是在當事人痛苦的表情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的萬分之一,已經是痛得不堪回首。

《嶽野支路》比仇恨更艱難的是諒解,深度探訪盧旺達的過去與未來

諒解永遠比復仇更艱難,卻又是所有盧旺達人的必由之路,不翻開新的一頁,那麼仇恨和苦難就會揮之不去,只有諒解過去,才能面對未來。

離開了這個傷痕累累又滿懷希望的家庭,谷嶽又帶著大家來的盧旺達的一處郊外的廠房,拜訪從中國留學歸來的理科青年,他和小夥伴們在這個質樸無華的地方,率先享受了科技帶來的便利,用無人機實現高效而又便捷的物流,給全國各地的醫院運送藥品,精準的航行,貼心的服務,以及藍天上馳騁的小飛機,讓我們看到了盧旺達的未來,生機勃勃,應有無限可能。

《嶽野支路》比仇恨更艱難的是諒解,深度探訪盧旺達的過去與未來

《嶽野支路》比仇恨更艱難的是諒解,深度探訪盧旺達的過去與未來

通過這一集《嶽野支路》,不難發現這檔節目具有強烈的揭秘色彩,同時又帶有厚重的人文色彩,它不是浮光掠影的走過路過,打卡回家。而是通過富有激情的記者精神,在展現非洲大陸上原生的美,以及美景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通過這些故事,我們得以更加了解這裡,喜歡這裡,同時對自身所在的昌盛時代,感到由衷的滿足和自豪。

《嶽野支路》比仇恨更艱難的是諒解,深度探訪盧旺達的過去與未來

科技時代,四海一家,因為有了《嶽野支路》這樣的節目,非洲不再遙遠,和平不再遙遠,希望影視圈能多出這樣的精品節目,讓國產綜藝有一個更大的舞臺,帶我們去一起闖蕩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