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瓷文物鑑定,難道僅僅停留在看新老?瓷器鑑定真知堂

高古瓷文物鑑定,難道僅僅停留在看新老?瓷器鑑定真知堂

瓷器鑑定文物真知堂:

近來寫作中心在上古史領域,瓷器鑑定的文章發得少了一點。筆者總角之齡涉足收藏,始於集郵,終於中國古代文化。所以涉獵旁通,多數領域略懂一二。

高古玉器和青銅器雜項類,其實鑑別起來難度不大,就那麼些東西。當然,最迷人的古董文物還是青銅器和高古玉。這是古代中國最傑出的文物,而且由於載體的原因,遠比書畫類文物好保存,所以一直以來都是國際收藏界的硬貨。但囿於國內文物保護法規的相關規定,所以一直在國內收藏界不溫不火。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在中國經濟已經躍居世界第二的大環境下,中國的文物保護事業基本上還停留在上世紀8-90年代的水平上,藏寶於民其實早已經是客觀現實,但短時間內無法形成普及流通,也是客觀現實,所以,抱著喜好的心情玩收藏,則延年益壽。抱著投資升值的初衷搞收藏,則負債累累。估計這也是不少收藏家們的心聲了。

高古瓷文物鑑定,難道僅僅停留在看新老?瓷器鑑定真知堂

瓷器鑑定文物真知堂:

說我們的主題,瓷器收藏。

瓷器,是中國國粹,由於歷史上中國的瓷器在歐洲和日本都被當成寶物,所以,瓷器是中國特色的罕見的有全世界知名度,美譽度的奢侈品。這個很重要。就好像國酒茅臺,你國內炒得再高,也抵不上人家洋酒的一個尾數,主要還是老外喝不慣中國的白酒,再者,這種東西沒有很早就傳入歐洲,所以,現在想要打造成所謂奢侈品酒類品牌,估計難度極大。

瓷器收藏,目前收藏者主要分為兩大派,明清瓷器和高古瓷器。當然,也有不少收藏者兼容幷蓄,但以筆者數十年收藏經驗來看,選定一派,深入徹底的研究和專業收藏,不失為成為瓷器收藏大家的捷徑。

此言從何說起呢?

高古瓷文物鑑定,難道僅僅停留在看新老?瓷器鑑定真知堂

瓷器鑑定文物真知堂:

應當說,高古瓷器,主要指宋元古瓷。明清瓷器,則主要是明清官窯和民窯,包括晚清民國瓷器。高古瓷器,和高古玉,青銅器一樣,一般都出自於墓葬或窖藏。而明清瓷器,一般傳世的較多一點,特別是晚清民國時期的瓷器,民間存世量為數不少,所以老貨多,收藏入門比較容易。

收藏,難免曲高和寡,最容易面臨的問題,第一倒不是財力,而是眼力。以國內瓷器收藏家現狀來看,巨大多數都是從地攤和古玩城這類市場上買東西,帶著淘寶撿漏性質的收藏者。面對市場上真真假假的玩意,撿漏的幾率是越來越小,打眼的機會是與日俱增。

玩收藏不做功課,死得很快。當我們帶著錢進入市場的時候,就是考驗眼力的時候到了。不做功課,面對琳琅滿目的各類玩意,你看得懂?講真,我是還有很多看不懂的。

高古瓷文物鑑定,難道僅僅停留在看新老?瓷器鑑定真知堂

瓷器鑑定文物真知堂:

只有做足了功課,功課還打了高分,才有可能日積月累,眼力與時俱進。如果,你玩收藏,不論多少年,還不明白這個道理,那聽筆者一句勸,還是別玩了。就好像沒有照片,就給你一個人名讓你去找,找到本人的可能性,你說有多大呢?

所以,面對市場上各種真真假假的瓷器的時候,真正的行家從不聽故事。而往往聽到對方講故事,起身就走。本來還想看看的,聽到賣貨的一口一個蘇麻離青,一口一個南宋官窯,你還敢買?你千萬要相信那些網上的所謂言論,元青花沒有十萬也有八萬,汝官窯那是一車車的出,我們不去搶救回來,那些磚家就會去搶救。。。(開個玩笑,請勿當真,請勿對號入座)

所以,真正的瓷器行家,往往對某一類瓷器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和研究。我們知道,宋元時期以青瓷為主,元代的青花,釉裡紅瓷器,看似和明清官窯極為相似,其實骨子裡還是宋瓷那個套路。而明清瓷器基本上分為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雍正之前,一個階段是雍正之後。

高古瓷文物鑑定,難道僅僅停留在看新老?瓷器鑑定真知堂

瓷器鑑定文物真知堂:

為什麼會這麼分呢?行家基本上都能感覺得到,就是雍正之前的明清瓷器,古拙氣息極強。而雍正之後,特別是乾隆中期之後的瓷器,基本上華麗有餘,古拙不顯。究其原因,則既有技術上的原因,更是因為政治經濟上的深度變化。認真說起來,一篇十萬字論文不足以言深,所以,也就不在此浪費筆墨了。

瓷器鑑定水深,意味著你需要花費非常多的時間精力和財力,才有可能有小成。因此,看新老,就成了不傳之秘。因為要熟悉和了解歷朝歷代各個窯口不同時期的製作工藝,難度極大,所以走捷徑的方式,就是看新老。所謂看新老,其實就是從器物的傳世特徵上去感覺此物的真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並不具備真實可靠性。

高古瓷文物鑑定,難道僅僅停留在看新老?瓷器鑑定真知堂

瓷器鑑定文物真知堂:

瓷器行有句話,叫做“舊器如新必是寶”,可真正的如新舊器,如非傳承有序,有幾個收藏家敢於花費重金購買?再者,能上大行拍賣成交過千萬的重器,哪一件不是所謂真精新?而套用集郵術語品相二字,高品相的舊器才是真正值錢的玩意,不能突破看懂如新舊器這個檻,則永遠也無法成為真正的古董大行家。

所以,真正想深度學習瓷器鑑定者,千萬別誤入所謂瓷器看新老的老師門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視野不廣者,好為人師,雖然出不了什麼大錯,但也出不了什麼人物,練一輩子,也不過花拳繡腿,上陣殺敵,對付幾個不懂武功的農民還可以,真正遇到久經戰陣的武士,則過不了幾招就會敗下陣來。

高古瓷文物鑑定,難道僅僅停留在看新老?瓷器鑑定真知堂

瓷器鑑定文物真知堂:

瓷器鑑定的真要,在於系統的熟悉歷代歷朝某門類瓷器的詳細特徵。洪武的釉裡紅絕少鮮豔,多為發黑發灰,元代的釉裡紅多為暈散一篇,色彩卻遠比洪武豔麗,永宣的釉裡紅顏色中規中矩,基本上能控制暈散。元代的釉裡紅,釉色發青,多有開片,洪武的釉裡紅釉色滋潤,宣德的釉裡紅卻多有橘皮棕眼。論胎質,元代釉裡紅最粗,卻少有火石紅,洪武的釉裡紅胎質比元好,卻多火石紅。到了永宣,釉裡紅數量極少,火石紅也變少,幾無規律可循。。。。

諸如此類的講解,其實對於非精通的人士而言,無異於天方夜譚。很多器物的感覺,真假就在一線之間。高仿品的殺傷力極強,絕不是坊間某幫某派所言那麼容易鑑別的。所以,行業有言,“燈下不看瓷”。民國時期仿製的乾隆官窯,甚至被當做給蔣介石的壽禮,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陳重遠寫的舊聞。

高古瓷文物鑑定,難道僅僅停留在看新老?瓷器鑑定真知堂

瓷器鑑定文物真知堂:

所以,瓷器收藏,入對門,跟對人。瓷器一定需要鑑定真偽,則高古瓷入門的難度低於明清瓷器。高古瓷鑑定的一個窯口,就比明清瓷鑑定的一個年號要簡單得多。所以,初入門者建議從高古瓷鑑定入手難度較低。

吃飯了,就跟大家聊到這,你有什麼心得體會,歡迎留言,大家交流學習。

分享真知識,傳遞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歡收藏和中國歷史文化,歡迎關注瓷器鑑定真知堂!謝謝你的收藏和轉發!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工作。

需要更多歷史文化和文物鑑定知識和圖片,可以百度瓷器鑑定真知堂!去筆者博客尋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