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去柬埔寨建廠值得不值得?

當下大熱的建廠選擇地除了越南,還有柬埔寨。不過最近一則新聞使得不少人赴柬埔寨建廠的意願又猶豫起來——

現在去柬埔寨建廠值得不值得?

歐盟於2月12日歐盟委員會日前以“柬埔寨民主、人權、法治狀況無明顯好轉”為由,宣佈正式啟動撤銷柬埔寨“除武器外全部免稅”(EBA)待遇程序。該待遇是歐盟給予包括柬埔寨在內等世界欠發達國家的待遇。

按照歐盟相關規則,撤銷程序正式啟動後,歐盟將先對柬埔寨展開6個月的密切觀察和溝通,然後再用6個月時間形成相關報告,並作出最終決定。如果最終決定撤銷,將有6個月的緩衝期。

柬埔寨是歐盟第六大紡織品服裝出口來源地。據柬埔寨紡織品服裝協會的消息,若歐盟取消對柬埔寨EBA待遇,柬埔寨紡織品服裝對歐盟出口的稅率將上漲12%,製鞋業關稅將增加8%至17%。

優勢行業

這十幾年來柬埔寨一直是走“亞洲工廠”這條路,主要製造的就是成衣和鞋類。

製衣製鞋業是柬埔寨經濟的支柱產業,相關產品出口約佔其出口總額的80%左右,從業工人約有80萬人。目前,許多品牌如優衣庫、阿迪達斯、Gap、H&M等均在柬埔寨設廠生產。

2015年,服裝及鞋類的增加值佔柬埔寨經濟的11%,對GDP增長的貢獻近2%。服裝出口方面,柬埔寨在全球主要服裝供應地區中排第九位。2015年,柬埔寨的出口額達60億美元,比越南同期的220億美元為少,但要考慮到,其人口僅為越南的六分之一。

2018年,柬埔寨的服裝和鞋類出口價值100億美元,比2017年的80億美元增長24%。其中歐盟是其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地,佔據了柬埔寨服裝和鞋類出口總額的46%,其次是美國24%,加拿大9%和日本8%。

一旦歐盟落實取消貿易優惠待遇,那麼柬埔寨服鞋製品的國際競爭力將大大下降。與此同時,越南加入CPTPP,此消彼長,將會給柬埔寨更大的威脅。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歐盟正式啟動撤銷關稅優惠程序外,美國也有國會議員於近日開始推動取消柬埔寨輸美產品關稅優惠相關議案。

目前柬埔寨約有800家制衣廠和100家鞋廠,其中大多數位於金邊,以及幹丹(Kandal)、磅士卑(Kampong Speu)、磅湛(Kampong Cham)、磅清揚(Kampong Chhnang)、貢布(Kampot)和西哈努克等周邊省份。

這些工廠主要由外商投資,主要來源地是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日韓。

不過與越南的問題相似,柬埔寨同樣沒有良好的配套,面輔料基本靠進口,本國只能做來料加工。

這裡再特別提一下由柬埔寨出口美國。雖然大多數紡織品和服裝不屬普惠制計劃範圍內,但柬埔寨其他產品仍受益於美國向最不發達國家提供的特殊貿易優惠。2016年7月,美國擴大普惠制計劃,允許柬埔寨製造的旅行用品,如行李、揹包、錢包和其他旅行用品,免進口關稅進入美國市場(此前稅率為3%-20%)。

市場綜述

柬埔寨王國自1993年結束內戰恢復君主立憲政體以來,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國民生產總值以每年7%的速度增長,增速排在世界第六位。柬埔寨也是東南亞經濟政策最開放國家之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多家國際組織紛紛更新了自身對世界和地區經濟的展望,一致看好柬埔寨經濟發展前景,普遍認為柬在內外需求等因素推動下,2018年GDP增速將達到7%。

目前柬埔寨有80%的人口居住在農村,以務農為生,工業極其不發達,所有民生用品都依靠進口。其基礎設施建設也較差,電力缺乏且非常昂貴。

柬埔寨屬於聯合國定義下的最不發展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y, LDC),在FTA、WTO下享有特殊與差別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優惠,也享有美、歐、日等28個國家給予的普惠制待遇,比如柬埔寨出口美國的4800項產品可享低關稅或零關稅待遇。(自2016年7月1日起,柬埔寨正式脫離最不發達國家行列,成為中等偏下收入國家。)

柬埔寨處在東盟十國的最中心位置,產品貿易出入便捷,東盟各國之間享受互免關稅。

由於地緣因素,柬埔寨市場的商品以來自泰國、越南、中國大陸的產品為主,且走私嚴重,對於正常貿易進口產品衝擊甚大。

法制不健全,政府官員腐敗,行政效率低下,人治色彩濃厚,也給企業帶來了很多隱形成本。

根據世界銀行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柬埔寨營商環境從2018年的190個國家中的第135名下降至2019年的138名,這已經是連續第3年下降

,2016年為127名,2017年為第131名。該報告顯示,柬埔寨多年來沒有進行任何明顯的改革。另外,柬埔寨創業挑戰排名從2018年的排名第183名,降至2019年的第185名。

東盟國家中,營商環境排在柬埔寨之後的有老撾(第154名)和緬甸(第171名)。新加坡的營商環境則全球排名第2、馬來西亞排名第15、泰國排名第27、越南排名第69。中國排名第46位。

柬埔寨政府通過推行大量鼓勵措施,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或引進新科技,以提高生產力。柬埔寨容許外商設立全資企業,對利潤或資金匯出不設任何限制。

目前柬埔寨的公司營利所得稅稅率為20%,外商投資均至少享有3年的免稅期,依各行業不同,例如農業及工業享有5年免稅期、旅遊業享有4年免稅期、基礎建設及大型農業投資將享有6年之免稅期。免稅期將由企業首度獲利或營運3年後才開始計算,因此實際上公司營利所得稅免稅期為6至9年。

過去20年中國一直是柬埔寨最大的外來投資國,柬埔寨有80%的大型公共設施都是中國援建的,約70%的大型企業都是中資的,所以柬埔寨人普遍對中國人有好感。

用工成本

柬埔寨人口1617萬,其中女性佔51.8%,全國人口中年齡低於15歲者有33.2%,15-64歲者有63.2%,65歲以上3.2%,是人口年齡相當年輕的國家。

全國勞動人口計有945萬人,其中男性佔52.5%,女性佔47.5%。柬埔寨擁有大量最年富力強和廉價勞動力資源,但受教育程度較低,成人中有77.2%的識字率,其中21%有高中畢業,僅2%有高中以上的學歷。

那麼柬埔寨工人的工資現在是個什麼水平?

2018年10月,柬埔寨勞工諮詢理事會在會議上通過了柬製衣和製鞋工人最低薪資標準,2019年1月1日起每月增加至182美元,2018年這個數字是170美元。加上工人原有法定津貼和福利,包括全勤獎金、交通和住宿補貼、工齡津貼,以及工作滿一年的工人補貼,每月總收入超過200美元,還不包括加班費。

這是自2013年以來,柬政府連續第6年調漲成衣與製鞋工人最低工資。2013年的最低薪資是61美元。

目前,柬埔寨最低工資已較許多服裝生產國要高

,比如孟加拉和斯里蘭卡最低工資為67美元,印尼為67至140美元,緬甸108美元,越南則為107至260美元。柬埔寨總理洪森此前還承諾,到2023年,工人底薪將增至$250。

工資雖然上漲了,生產力卻沒有跟上來。有業內人士分析,越南與印尼工廠的生產力約為中國的八成,而柬製衣廠的生產力只有中國的六成左右。

此外,柬政府還對企業提出自2019年起每兩週發放一次工資,以及增加配備醫務室、食堂等要求;根據政府今年最新發布的《勞動法》,工廠必須每6個月向工人支付一定的工齡工資。

有廠商算了這樣一筆賬:以1000名工人計算,2019年開始每人每月加薪12美元,一個月總共要增加1.2萬美元,一年成本增加至少14.4萬美元。並且工資要每兩週發一次,對廠商的現金流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畢竟客戶的賬期並不是那麼容易被縮短的。

值得注意的是,柬埔寨今年一年有28天公眾假期,是世界上公眾假期最多的國家之一,差不多是越南和老撾的兩倍。所以綜合算下來,柬埔寨的用工成本未必會比越南便宜。

另一方面,雖然柬埔寨人並沒有越南那樣明顯的排華情緒,但是罷工、集體暈倒是家常便飯了。罷工就不談了,集體暈倒是咋回事呢?

根據柬埔寨國家社會保障基金在一份報告,2018年前七個月有1665名服裝工人暈倒,與去年的1603名相比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柬埔寨工廠的工作環境較差,員工的身體素質也比較弱,但也不乏無理取鬧的。


現在去柬埔寨建廠值得不值得?

這裡最應該暈倒的是企業老闆吧?

比如在去年11月的一次“暈倒”事件中,共有67名工人暈過去,原因是“因為早上廠方管理人員宣佈規章制度時,聲音太大受到驚嚇”,隨後工廠“讓暈倒的工人休息三天,以便從痛苦中恢復過來”。柬埔寨公共部衛生局副局長韓諾帕坤認為,這可能是假裝暈倒。

在柬埔寨,工人暈倒工廠不僅僅要承擔醫療費用,如果大批工人在其企業內工作時暈倒,工廠老闆還將面臨法律訴訟。再加上工人集體暈倒事件頻發,生產效率跟不上,老闆還將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

從歐盟取消EBA優惠待遇,到新的《勞動法》,有人戲稱“2019年是柬埔寨工廠的寒冬”。但我們也看到,有“服裝界的富士康”支撐的寧波申洲國際早在2005年就開始在柬埔寨設立製衣工廠,並在2007年在柬埔寨配備印花、繡花生產工序,2018年也繼續建廠並將繼續擴大生產基地。

有意願前往柬埔寨建廠的老闆們,還需要深入調研,綜合考慮各方利弊,以便做出穩妥的判斷。

有關越南建廠的分析請見這一篇:現在去越南建廠的前景如何?是利好多,還是風險大?

(本文由焦點視界focusvision綜合編譯,轉載須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