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腦桌面上講述的這個本格推理故事真酷炫新奇

在電腦桌面上講述的這個本格推理故事真酷炫新奇

和前天我評論的《狗十三》一樣,美國電影《網絡迷蹤》也講了一對父女疏離的故事。只不過《狗十三》是情感正劇,《網絡迷蹤》則是懸疑推理電影。它的外殼是父親營救失蹤的女兒,內核則是網絡時代父女的情感隔閡和人際關係疏離。

在電腦桌面上講述的這個本格推理故事真酷炫新奇

《網絡迷蹤》是一部標準的本格推理電影,情節層層反轉,引人入勝,但講述這個推理故事的方式卻是酷炫新奇的,那就是在電腦桌面上講故事。影片通過視頻電話、搜索引擎、監控視頻、Facebook、ins、視頻報道等等我們所熟悉的網絡社交媒體,講述一個高中女孩突然與單親父親失去聯繫,父親登錄女兒的社交媒體賬號挖掘線索,最終破案的過程。這就是今年在美國剛剛流行起來的“桌面電影”。

在電腦桌面上講述的這個本格推理故事真酷炫新奇

影片的開頭是一個我們熟悉的藍天白雲Windows開機畫面,接著我們從“潘姆”文件夾裡的照片和視頻知道了這位年輕母親的一切,知道了因病離去的潘姆在父女倆心裡留下的陰影。然後女兒瑪格突然失蹤。父親大衛在尋找警察幫助的同時,登錄女兒的社交媒體賬號尋找蹤跡,從Gmail到Facebook、Instagram和YouCast,抽絲剝繭,一個一個尋找嫌疑人,又一個一個排除,最後終於救出女兒。

在電腦桌面上講述的這個本格推理故事真酷炫新奇

這個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本格推理套路極其相似的故事,用“桌面電影”的方式講出來,實在令人驚豔。觀眾們彷彿跟著大衛在電腦前“搜索”女兒瑪格的線索(片名Searching直譯即為“搜索”)。坐在電影院裡,看了100多分鐘的電腦屏幕,還意猶未盡,也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在電腦桌面上講述的這個本格推理故事真酷炫新奇

如今的世界,已經深深地陷入了互聯網中。任何人,在任何時候,幾乎都離不開手機和電腦。曾幾何時,我們還熱衷於做“網絡生存測試”,把人關進一個小屋,給他一張銀行卡和一臺上網電腦,看他能生存多長時間。一轉眼間,就已經流行“斷網測試”,看人離開網絡能堅持多長時間。從提倡網絡生存到隔斷網癮,這種巨大的反轉只用了短短几年時間。看著影片中父親大衛在電腦上搜索關於女兒的資料,我們才恍然大悟:我們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做過的每一件事,都在互聯網上留下了蹤跡。誰都無法逃脫這張無所不在的大網。

在電腦桌面上講述的這個本格推理故事真酷炫新奇

透過這個電腦窗口看過去,我們還驚訝地發現,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被網絡社交取代以後,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疏離,實在已經太嚴重了。大衛與瑪格這對父女,看上去很親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才知道,父親從未真正瞭解過女兒。正如那位女警官所說:“你不會一直都瞭解你的孩子,那並不是你的錯。”父親破解了女兒的社交媒體賬號後,才知道女兒其實一直瞞著他。低頭想想,我們誰家不都是這樣麼?正如我前天評論《狗十三》時寫的:“兩代人之間的鴻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深,這麼大。”

在電腦桌面上講述的這個本格推理故事真酷炫新奇

更有甚者,隨著父親大衛尋找女兒的過程,我們看到,女兒瑪格的同學、朋友,一個比一個生疏、怪異。大衛找到他們(她們)時,都說與瑪格不熟悉,不親密。而警方公佈瑪格死亡的信息後,面對媒體,他們(她們)又都表白自己和瑪格多麼親密。看來,中國那句俗話“人與人之間最遠的距離,是我在你面前,而你卻還在玩手機”,在美國也非常適用。顯然,網絡社交已經侵蝕了現實社會的人際關係,這是我們需要面對的一個嚴重問題。

在電腦桌面上講述的這個本格推理故事真酷炫新奇

《網絡迷蹤》的結局是好萊塢式的大團圓,但現實遠沒有那麼美好。深陷於互聯網中的你我,還能真正地理解彼此,還能融洽地坦然面對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