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恭迎彌勒佛聖誕,歡喜過大年,願見者得福消災

【正月初一】恭迎彌勒佛聖誕,歡喜過大年,願見者得福消災

農曆正月初一

(2019年2月5日)

恭迎彌勒佛聖誕

吃素唸經,許願放生

消災吉祥,功德無量

恭祝大家新春佳節快樂

【正月初一】恭迎彌勒佛聖誕,歡喜過大年,願見者得福消災

彌勒佛(即彌勒菩薩,也彌勒菩薩摩訶薩),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

未來將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來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在一些漢傳佛教的寺院裡,常見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大肚比丘)以布袋和尚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學習包容。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正月初一】恭迎彌勒佛聖誕,歡喜過大年,願見者得福消災

彌勒佛的象徵:

慈悲、忍辱、寬容和樂觀

佛教寺院的天王殿內,都供奉有彌勒菩薩的坐像。彌勒菩薩像展示給人的是慈顏常笑,大肚能容的形象。凡是到寺院朝拜的信徒,見到彌勒菩薩樂呵呵的形象後,都會心生歡喜。佛教寺院之所以將彌勒菩薩置於寺院的第一層殿堂中,有其特殊的含義。

彌勒菩薩作為諸佛菩薩的形象代表,他的形象不只是讓我們能夠對其產生恭敬之心。更重要的是,他還象徵著慈悲、忍辱、寬容和樂觀的深刻涵義。

從彌勒菩薩的法相中,我們不僅能夠得到彌勒象徵意義的啟迪,而且還能夠培養自己慈悲、忍辱、寬容與樂觀的品格,從而成為一個品格高尚,受人歡迎的人。

【正月初一】恭迎彌勒佛聖誕,歡喜過大年,願見者得福消災

【彌勒佛開示】

學佛修心用妙法,開心開悟智慧拔,猶如竹節節節高,開心開悟全由他。學佛最重要的就是開開心心,沒有煩惱,大家都知道我,‘笑看天下事,大肚能容天下事,慈顏笑看世間人’。

學佛修心是法喜的事情,每一天都是一個提高、一個進步,要快樂學佛,學得精彩。......現在天災人禍不斷,你們要加緊時間唸經,不要貪玩,時間都是自己的,過了也就沒有了,不要老覺得唸經是給廟裡和尚和老人準備的。

人人都想平平安安、無病無災,那麼唸經是學佛的基礎,是每一個學佛人必須會的步驟。今天你懶了,不愛念經了就斷掉了,可惜吧,剛剛要見效就停了,好比剛剛要燒好的水就不燒了,這不行的,要珍惜時間,末法時期天時特別快。

——wenda20170120

彌勒佛的大度告訴我們一個很大的道理,就是人的心量要大。常常快樂的人心量大不大?整天笑嘻嘻的人就是心量大。

有些人眯著眼睛看人,不講話,你稍微一講話,他就要罵你,難聽的話就出來了,總怕別人傷害自己,別人每說一句話,就感覺到別人在諷刺他,這種人不講不笑的,這種人有氣量嗎?

經常笑嘻嘻的人、胖胖的人,要是被別人講幾句,想得開,問題就不大。經常快樂的人才會乾淨啊。境界到了一定的時候,你對滾滾紅塵的人間道就會保持快樂,天天開心,到了快樂道。

這個“道”的意思就是一種模式,一個心理平衡的方法,是一個進和退的方法。想保持快樂道的話,實屬不容易,要從心裡解脫後才能一直真的很開心。

#《知苦懂樂 離苦得樂》

開悟之人的心是沒有限制的。一個人一旦開悟,他的心是無限地廣大,他不會糾結於人間的一分一釐、一句話、一個難過的事情,他是無止境、無有別、無有際,他是心胸寬大的人,所以說“宰相肚裡能撐船”。

彌勒佛笑天笑地,笑天下可笑之人,想一想,有多少人為了一句話氣得半死?有多少人為了幾塊錢難過半天?我們小時候丟掉一點錢,我們會難過半天的,現在你們丟掉幾塊錢也不會難過。

#《三法印 知空性》

【正月初一】恭迎彌勒佛聖誕,歡喜過大年,願見者得福消災

頂禮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頂禮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頂禮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