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楠:不想當解說的運動員不是好創業者

霍楠:不想當解說的運動員不是好創業者


互聯網+體育 ID:jipangtiyu

作者 | 蘆文正

紀胖說:

曾經的國家男籃運動員,現在是廣為人知的籃球評論員和殺入體育產業的創業者——霍楠,正在被這三個身份塑造著。


凜冬已來。不管是經濟大環境還是北京的冬天,都讓人感到了陣陣寒意。但在這樣的冬天,體育產業固有的“反週期”特性正在吸引著更多優秀人才的目光。霍楠是其中之一。

作為一名有過輝煌運動生涯的運動員,作為已經成功轉型並深受球迷喜愛的籃球評論員,霍楠希望能為體育產業的發展貢獻一己之力。

霍楠:不想當解說的運動員不是好創業者

去年10月,以他名字命名的籃球訓練營正式開班授課,作為創始人,他在此期間幾乎從未離開過訓練場。“我不希望自己只是個吸引人的招牌,而是希望能切實地教孩子們打球。”他說,要實實在在做培訓,而不是用名氣搞噱頭。話不多,但是樸實、真誠。

據他透露,2019年“霍楠籃球訓練營”將提升規模和完善商業模式。作為創業新人,霍楠會交出一張怎樣的成績單呢?

榮譽

父母都是籃球運動員,霍楠似乎就是為籃球而生的。身體條件的優勢,加之父母對其正規訓練,讓大多數人都認為,霍楠的籃球水平就應該達到一個不一般的高度。

其實,大多數人不知道,他的籃球之路,從一開始就走得並不順暢。霍楠的第一個籃筐,是父親用捕魚的漁網剪裁而成。

“漁網剪掉,用杆兒插到牆上,就是我的第一個‘籃筐’。”在童年的霍楠眼中,這個東西沒有絲毫吸引人的地方。

父母專業隊的訓練方式也讓霍楠感覺枯燥無比。強加的方式或許對提升籃球技能能夠有一點兒效果,但同時也扼殺了籃球運動的魅力,強制措施不能被兒時的霍楠認可。

“籃球是集體項目,單對單的枯燥訓練,會讓人感覺沒有目標,覺得無聊。” 霍楠說,自己當時體會不到籃球的快樂。

但到了初中,在父母幾乎放棄了要把他培養成職業運動員的想法的時候,霍楠卻對籃球產生了瘋狂的迷戀。飛人喬丹、天勾賈巴爾、魔術師約翰遜的錄影帶,讓霍楠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他吃驚地發現,籃球居然可以這麼打。

霍楠:不想當解說的運動員不是好創業者

大洋彼岸的錄像帶,無心間,為霍楠埋下了夢想的種子。

“我的運動生涯巔峰,應該就是打進了國家隊。”霍楠回憶說。

1997年,15歲的霍楠正在深圳青年隊打球。一次,國家隊到深圳比賽,霍楠是賽事志願者,做一些撿球或者擦地板之類的工作。

這次志願者經歷,讓霍楠看到了胡衛東、孫軍、鞏曉彬等一批“94黃金一代”國手為國爭光的畫面。

霍楠:不想當解說的運動員不是好創業者

“比賽結束,體育館空無一人,室內一片漆黑,我躺在籃球場中圈附近,外面的燈光通過體育館大門映射進來,那個時刻讓我萌生了立志成為中國男籃一份子。”霍楠描述起當時的情景時,畫面感十足。

2006年,霍楠被尤納斯教練選中,成為中國男籃正式隊員。在為國出征的首場比賽,霍楠被指派上場,瞬間他的眼圈紅了。自己終於夢想成真,能夠為國征戰。

回想當年,霍楠認為,國家隊的經歷讓他能夠有機會和世界頂級運動員交手,這是他眼中最輝煌、最動容的記憶。

退役之後的轉型路

運動員畢竟是吃“青春飯”,而霍楠所在的奧神隊又經歷了一系列變故,於是他退役了。退役後,31歲的霍楠成了籃球教練,執教NBL東方雄鹿隊。

在教練的崗位上,“少帥“霍楠找到了另一種滿足感。

“當上教練後,我覺得自己很適合這個崗位,作為教練我能夠為他們提供不少幫助,隊中雖然有和我歲數相仿的隊員,但畢竟我的經歷、能力和閱歷都比他們強。”看到隊員在自己帶領下取得了長足進步,霍楠內心很滿足。 而且,比起短暫的運動員職業生涯,教練員可以幹很久。

中國的籃球職業聯賽,只有CBA、WCBA和NBL,當時,職業隊只有27支。能夠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對他而言,也是一個難得的成長機會。

當然,除了做教練員,霍楠還把握住了另一個機會——做解說。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插曲。據說,當解說的機會主動找上門時,霍楠的第一反應是拒絕。職業運動員和教練員的生涯,讓當時的霍楠在面對鏡頭時稍顯侷促。

霍楠:不想當解說的運動員不是好創業者

霍楠擔任央視解說(右)


為了解說第一場CBA比賽,霍楠足足準備了一週。後來,霍楠在網站的解說廣受好評,也得到了央視的認可。運動員的經歷,教練員的知識,討人喜愛的表達,讓他走進了央視轉播大廳。

如今,在NBA版權價值被更多企業看好的當下,在全民健身意識覺醒的前夜,霍楠經常現身騰訊和央視的解說席,知名度也隨之得到了提升。

從在籃球場上看到霍楠,到從畫外音聽到霍楠,他的籃球夢一直沒斷過。

創業基因

霍楠在思考下一步打算,他要創業。

很多人不明白,一顆冉冉升起的解說新星,為什麼想去創業?

“創業做籃球培訓這個事兒,我第一次去美國時就萌生了想法,”霍楠笑稱,“因為從小家裡就有經商氛圍,父母退役後一直在做生意,我六歲時就指著家門口的百貨大樓放話,要開一個更大的百貨大樓。”

據說,霍楠的父母把家裡的花店生意做到了太原市前幾名,這樣的創業基因,也遺傳給了霍楠。

2018年10月,“霍楠籃球訓練營”太原站正式開班授課。當時,恰逢太原的一個場館揭牌,NBL賽季也剛好結束。場地、時間都有了,埋伏已久的創業夢,具備了落地的環境。

霍楠:不想當解說的運動員不是好創業者

“當地場館開業,需要有內容,而且他們覺得我的人氣可以,願意跟我合作,免費提供訓練場地。”霍楠說。

天時、地利、人和,霍楠認為,創業是被各種內外因素推著走的。

不過,名人創業同樣不會一帆風順。體育青少年培訓市場這個賽道越來越擁擠,如何做到差異化是霍楠認為最難的地方。

“如何把我與眾不同的訓練理念告訴學生和家長,並讓他們接受,是面臨的第一個問題。”結合童年自己的經歷,霍楠在激發孩子主觀能動性方面得心應手;職業運動員的過往,讓霍楠在幫助家長和孩子認識籃球培訓這件事能有更深刻理解,幫助他們少走彎路。

“除了技戰術,理念上的東西,認知上的東西,目標感的制定,都會幫助這些,找我參加籃球培訓的人。”這也是霍楠做籃球培訓的初衷,幫助想學籃球的孩子,上好大學,找好工作,用籃球改善他們的一生。

霍楠:不想當解說的運動員不是好創業者

通過籃球培訓,霍楠還希望幫助中國發掘更多籃球人才。做過職業教練的他,一看就知道小學員是不是專業隊的苗子。

“中國籃球的選材標準太重視身高,導致了職業選手的門檻太高但也因此打擊了一些有潛力成為職業運動員的小個球員。我們的職業選手,高個子人材不少,但外線人才匱乏。我希望我的訓練營能發掘更多‘郭艾倫’,讓職業賽場的身高門檻降低,從而讓更多籃球人才脫穎而出。”霍楠希望培訓的孩子,能夠更早地發現天賦,明確未來的目標。

總體來看,霍楠是在用職業的標準做青少年培訓。“通過培訓,或許就能發掘出未來能打NBA、CBA的人才,通過職業標準的訓練讓他們找到更好的升學通道,讓籃球成為他們的一技之長。”霍楠說。

除了社會價值,霍楠也考慮了商業價值。體育培訓市場魚龍混雜的現狀,讓他發愁。

“有時候課程體系、教練能力會被淡化,營銷和推廣會被強化,這在體育培訓領域是很畸形的一件事。”但霍楠也有反思,“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過去,他希望外界更快地知道自己的籃球培訓項目。所以在品牌升級方面,霍楠在尋找適合的人,幫助自己。

目前,太原“霍楠籃球訓練營”有200多名學生;與當地三個學校達成了合作,幫助學校培訓校隊。另外,週末培訓班也正在開展。

霍楠:不想當解說的運動員不是好創業者

“客單價的話,每人每節課大約120元左右,私教之類的課會貴一些,毛利率方面,大約有20%。”霍楠說。

男籃國手、著名解說,這些耀眼的頭銜並沒有讓創業新人霍楠覺得自帶光環。

“家長選擇我們的課,不會因為我是霍楠,而是因為我的技戰術足夠專業,提供的課程性價比足夠高。”霍楠很清醒,現在的市場,消費者更加理性,對於行業的發展也是好事。

談及未來,霍楠表示,希望通過籃球培訓切入體育產業,為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籃球人才發掘,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