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企業業務進入“百億美元俱樂部” 啟動“數字平臺”戰略

2018年,在華為企業業務邁入的第七個年頭,這個曾經只是賣“盒子”(硬件)的業務部門實現了過百億美元的銷售額。雖然從體量上不及其他一級部門,但從戰略上,卻承擔著未來華為增長主引擎的重任。

“5G整個商業模式最終要取得成功,一定是面向各行各業啟動無所不在的聯接,而不僅僅是面向消費者提供基礎的數據或者語音的服務。”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華為企業BG總裁閻力大在一場媒體專訪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華為企業業務未來幾年的年增長率將保持在30%左右,營收目標在五百億美元。

事實上,從華為目前的“三駕馬車”來看,在5G機會發酵前,消費者業務和企業業務是華為增速最快的兩個業務部門,但在數字化轉型中,顯然面向垂直行業的企業業務身上的擔子更加重。在本屆MWC上,記者注意到,華為的企業業務第一次以獨立展館的身份出現在了展區中。而在閻力大看來,獨立參展是一次試水,但也是另一個2.0時代的開始。

华为企业业务进入“百亿美元俱乐部” 启动“数字平台”战略

“如果說現在做數據的挖掘僅僅停留在已有的管理數據,能夠產生的價值是非常有限的,真正冰山下面90%的數據是來自於生產過程、來自於擁有的物理資產數字化以後所帶來的數據。”閻力大對記者表示,華為企業業務在實現了百億美金之後,正走入2.0時代,在新的發展週期裡,華為希望部署一個數字平臺,能夠橫向融合雲、AI、IoT、大數據、融合通信,視頻、GIS等ICT技術,也能夠縱向打通端邊網雲。

不走燒錢模式

在萬物互聯的社會,任何企業都無法獨善其身,數字化正在通過通信技術滲透到各行各業。

一位華為的高管曾經對記者表示,希望IT廠商之間的競爭來得更加猛烈些,倒逼行業加快數字化的同時,華為才越有可能實現自身業務數字化轉型需求,而在那之前,華為只有不計回報的投入。

也正是基於對這種趨勢的判斷,華為在2011年便成立了企業業務部門,在內部擔任著華為ICT轉型的重任。

“我們曾經內部提出一個願景說要做百億美金,到了2018年這個目標終於實現了。目前公司的三個業務都達到了百億美元的規模,論成長速度來看,企業業務的發展並不慢。從原來大概只有十億美金,經過八年發展增長了十倍,達到了百億美元的規模。”閻力大對記者表示,營收百億美元之前是企業業務的1.0,百億美元之後是企業業務的2.0階段。

在他看來,to C和to B的邊界在逐漸消失,無論是生存於何種商業體系的企業,都無法迴避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結合點,所以華為希望,以云為基礎,通過優化整合新ICT技術和融合數據,打造數字化平臺。

“數字平臺可以理解為部署,這個概念實際上是PAAS層的概念,軟件管理平臺、數據湖和開發工具被封裝在一個平臺中。”閻力大對記者表示,本質上數字平臺就是在數字和物理兩個世界之間架設一座橋樑,並將物理世界在冰山下產生的巨大的數據和流程進行數字化,實現數據的全聯接與融合,爆發出數據驅動業務的真正價值。

但縱觀全球雲服務市場,無論是領頭羊亞馬遜、微軟,都經歷了虧損的階段,國內諸如BAT都在燒錢佔領市場。

“華為雲不走燒錢模式,利潤和規模一定是平衡發展”,閻力大對記者說,傳統的互聯網公司最大的優勢是用海量的模式將交易成本降低。“但當你無法把你做的任何一件事情變成海量可重複時,這時帶來的矛盾會非常突出。”

閻力大說,互聯網公司最容易發力的是雲端,或許這在1.0階段的管理數據、2.0階段的互聯網數據是適合的,但在3.0階段,必須將物聯網數據、管理數據、互聯網數據打通,這時候華為這樣在底層具有領先優勢的公司向上發力,端管雲協同,實現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融合上,很少有其他公司能夠企及。

“百億美元”後的挑戰

在華為的2017年財報中,華為企業業務的銷售收入達到549億元,同比增長35.1%,銷售收入兩年翻番,其中197家世界500強企業、45家世界100強企業選擇了華為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合作伙伴。

而根據最新的公開數據顯示,華為企業服務的市場已經覆蓋全球700多個城市,世界500強中與華為合作的企業達到了211家,一年的時間,增加了14家。

华为企业业务进入“百亿美元俱乐部” 启动“数字平台”战略

華為企業業務負責人閻力大

可以說,隨著聯接的無處不在,5G時代的呼之慾來,雲成為了一切商業模式的基礎,數據驅動了業務模式變革,越多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

但其中的問題也顯而易見。

“過去是不做可能會慢人一步,現在是不做數字化轉型就會在競爭中失去先機。”閻力大對記者表示,但對於企業真正投資做數字化改革,還是面臨著一些非常具體的困難。

在他看來首先是沒有足夠的技術人才,其次是如果要做數字化轉型,不是用某種技術就可以完成,買一個產品來就完成,而是需要用到至少兩三種以上的技術協同和結合,才有可能完成數字化轉型,怎麼去做這種技術的協同是一個問題。再者,對於企業來說都有一些現存的系統,整個商業模式都是在系統上面跑,數據也在裡面,數字化轉型意味著一個新的IT架構,對很多人講不可能有決心全部換掉,但是不換掉的話老的系統怎麼辦?跟新系統之間怎麼兼容?老系統的數據怎麼被有效的挖掘出來?還有,如果數字化轉型只是停留在已有的管理數據挖掘,給企業產生的價值非常有限的,真正需要的是整個生產過程的數字化,這樣物理世界數字化、生產技術數字化對技術的要求更高。

所以,在通常情況下可以看到,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都不會全部上雲,而是選擇一部分業務上雲,前期動作相對保守。

“新型的初創互聯網企業,成立之初就傾向於把所有的業務都放在雲上。但是當成為巨無霸之後,很多都會選擇自己搭建私有云,因為公有云太貴。”閻力大表示,現在的雲服務不是對傳統數據的管理,而是一種雙方溝通協同和技術創新的過程,企業需要的是雲端可以帶來的有價值的應用,並且做到普惠。

在他看來,雲已經被比喻為家裡不可或缺的水電煤服務,但是對於家來說,需要的是電視、冰箱之類能夠為生活帶來體驗升級的電器。“華為不會就雲談雲,而是在雲上做一種數字物聯網的東西”,閻力大對記者表示,對於華為的挑戰是,解決數字化轉型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因為如果沒有人去解決物理世界的數據來源問題,那個雲本身可發揮空間是極其有限的。

不過華為願意接受這個挑戰。“誰可以在數字化轉型行業做大?我想,華為要擔當這個使命,做領頭羊。”閻力大對記者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