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那叮叮噹噹的敲擊聲,是他在金屬上刻出了曠世浮雕

蒼茫的大海之上波濤洶湧,一隻雄鷹展翅翱翔,蒼勁有力的翅膀用力揮動,鋒利的雙爪緊緊攥住一條成功捕獲的海魚,漸漸飛向遠方......這是一幅栩栩如生的鏨刻作品。

聽那叮叮噹噹的敲擊聲,是他在金屬上刻出了曠世浮雕

鏨刻是利用金、銀、銅等金屬材料的延展性興起來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作為中國傳統手工藝百花園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是隨玉石器、骨角器等加工技術逐漸演化而來的。


聽那叮叮噹噹的敲擊聲,是他在金屬上刻出了曠世浮雕



鏨刻,始源於夏商時期,興於大唐,距今已擁有3000多年的歷史。它是以線條和點相結合,利用銀、銅等金屬材料的延展性,經過各種大小紋理不同的鏨子,用其敲擊鏨具形成合眾裝飾圖案而興起的一種傳統工藝,鏨刻工藝品的造型,主要分為平面片活和立體圓活,片活是平裝在某些器物上或懸掛起來供人欣賞,圓活則多作為實用器皿使用。


聽那叮叮噹噹的敲擊聲,是他在金屬上刻出了曠世浮雕



完成一件精美的鏨刻作品需要十多道工藝程序,手藝人除了要有良好的技術外,還要能根據加工對象的需要自己打製出得心應手的鏨刻工具,打製工件的金屬板材,調製固定工件的專用膠料、配製焊藥、摹繪圖案等。


聽那叮叮噹噹的敲擊聲,是他在金屬上刻出了曠世浮雕



隨著時代的發展,清朝的覆滅對很多民間傳統技藝行業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和影響,但是始終有一部分匠人始終口口相傳,堅守在非遺藝術傳承保護的第一線。


聽那叮叮噹噹的敲擊聲,是他在金屬上刻出了曠世浮雕



一位成熟穩重的中年男子,一把敦實的錘子,一塊普通的銅板,幾百根各式各樣的鏨子,伴隨著叮叮噹噹的敲擊聲,銅板上緩緩出現了栩栩如生的畫面,這冰冷的銅器在他的手中賦予了新的生命,惟妙惟肖,這個男人是三河市一位鏨刻匠人——錢洪濤。


聽那叮叮噹噹的敲擊聲,是他在金屬上刻出了曠世浮雕


錢洪濤,男,滿族,1978年出生於河北省三河市,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鏨刻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河北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廊坊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廊坊市文藝家協會會員。

聽那叮叮噹噹的敲擊聲,是他在金屬上刻出了曠世浮雕

他在1994年到三河市工藝品廠拜師學藝,師從北京花絲廠蘭繼業的高徒秦冠信專業學習鏨刻技藝。1995年拜花絲鑲嵌大師馬作文之子馬福生為師,馬福生鏨刻技藝高超且教徒嚴謹,從而得到了師傅的真傳,掌握了平面鏨花、高鼓鏨刻、鏤空、蒙鑲等技術,曾經做過馬踏飛燕、龜鶴蠟臺等許多經典之作。


聽那叮叮噹噹的敲擊聲,是他在金屬上刻出了曠世浮雕


“每個鏨刻作品,都是經過千錘百煉而成的,一件精美鏨器的完成需要經過打胚、打樣、鏨刻、清洗拋光等數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整個工藝不僅要求藝人有較高的藝術天賦和精湛過人的技藝水平,還要心、眼、手、力的精密配合。只有這樣,做出的鏨刻作品才是完美的,精益求精的。未來,我將繼續堅定的走在鏨刻藝術的道路上,讓更多的人瞭解、認識並參與進來,為中國非遺的傳承和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錢洪濤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