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厝“80後”研發中文智能手錶 人生如“開掛”

從清華大學高才生到哈佛MBA碩士,再到闖蕩國際大公司,他的人生如同“開掛”一般

咱厝“80後”研發全球首款中文智能手錶

咱厝“80后”研发中文智能手表 人生如“开挂”

2014年,林宜立回泉州五中與學弟學妹們交流留學與創業經驗。

從清華大學高才生,到哈佛MBA碩士,再到被公認為“戰略管理諮詢領域先驅”的BCG波士頓諮詢公司工作,最後回到被譽為“中國硅谷”的中關村,成為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出門問問”的產品副總裁……

泉州“80後”林宜立,憑著一股“使勁折騰”的精神,年紀輕輕卻早已在人生履歷上,寫下一連串令人矚目的驚歎號。

清華高才生 留學美國攻讀哈佛MBA

今年37歲的林宜立,籍貫泉州安溪,他自幼聰穎好學,中學時期是學校有名的尖子生,理工科成績更是出類拔萃。2001年,彼時就讀泉州五中的他,曾獲得第十七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泉州賽區二等獎。高考結束後,林宜立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攻讀汽車工程專業,同時輔修車身設計(工業設計)學位。

“畢業之後自然而然地去了大眾汽車,一開始在車間做工人,後來做車型項目經理,這段經歷是非常重要的。我開始明白商業世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自己所處的環境是什麼,也會更加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林宜立說,他在汽車公司做了兩年,雖然學了很多東西,但也感覺“自己只是龐大機器中很小的一部分”。

夢想與現實之間似乎橫亙著一條鴻溝。大學時夢想做一名汽車設計師的林宜立,漸漸意識到在傳統汽車行業裡,一切都是以流程和管控為主,基層員工的影響力十分有限。於是,林宜立萌生“出國看看”的念頭,後來便去美國讀哈佛MBA。

咱厝“80后”研发中文智能手表 人生如“开挂”

林宜立帶領團隊開發的中文智能手錶

闖蕩國際大牌公司 人生履歷豐富精彩

在哈佛讀MBA的那段時間,林宜立彷彿打開了人生“使勁折騰”的開關,就像初生牛犢一般,他充滿激情、勇氣過人、敢作敢為。除了學習和旅遊,他在職業發展上做了很多嘗試,到投資銀行做M&A(即企業併購)實習,到硅谷創業團隊“打雜”,回國到被公認為“戰略管理諮詢領域先驅”BCG波士頓諮詢工作……

每一段經歷都是財富,每一程風雨都是收穫,這些歷練在他的人生前半程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這些國際響噹噹的行業翹楚一番“摸爬滾打”後,林宜立不僅對自我認識越來越清晰,而且對商業的好奇心也基本得以滿足。

“作為一個工科背景的學生,一開始看到優秀的同學去了投行諮詢VCPE(VC指風險投資,PE指私募股權投資)做那些‘高大上’的工作,心裡面當然會好奇,也很想試試那樣的生活狀態。而只有真正去做那些事情,去體驗、去實踐,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喜歡。”林宜立解釋,商學院的學習、投行諮詢的經歷,培養了他系統化結構化的思維方式、批判性思維、高強度的抗壓能力,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財富,也是創業者應對千變萬化的挑戰時不可或缺的素質。

2014年的下半年,內心篤定的他毅然從BCG波士頓諮詢公司辭職,開始籌劃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為理想的落地生根“鋪路搭橋”。他回到被譽為“中國硅谷”的北京中關村,在泛著暖黃燈光的SOHO,開啟了創業之路。

專注人工智能 研發全球首款中文智能手錶

“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每個人應該做一個連接者。”林宜立思索萬千,最後選擇智能手錶作為創業創新的方向,因為務實創新主義的他,“喜歡從無到有地創造令人喜歡和激動的產品”。

而在選擇是自我創業,還是加入創業團隊時,CEO李志飛對技術、產品、人工智能的執念和熱情,瞬間打動了他。“團隊務實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能與一群優秀又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互相挑戰、互相提升、成就彼此,我們的團隊就是這樣的狀態。”林宜立介紹,他加盟的這家公司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主攻語音識別和移動搜索,核心技術包括語音識別、語義分析、移動搜索、智能推送四大塊。

在他的帶領下,團隊開發的一款智能手錶,搭載的操作系統是全球首款中文智能手錶操作系統,從軟件到硬件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高顏值的基礎上,增加智能內涵,能滿足年輕人個性化、智能化的需求。”

“能夠做到和機器講話,如同與人講話一樣自然,在中文世界能做到這一點的,目前只有我們!”林宜立看著手錶,彷彿看著自己的孩子一般,“其實我不太喜歡跟別人說自己是清華、哈佛的,這些表面的名頭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做了什麼,影響了什麼!”緩了緩,他補充了一句“我覺得手上這塊表更能代表我的身份”。

■人物名片

林宜立,籍貫泉州市安溪縣蓬萊鎮。他自幼聰穎好學,學生時代成績優異,高考後考入清華大學,大學畢業後又攻讀哈佛MBA,曾先後任職於上汽大眾、巴克萊資本、波士頓管理諮詢(BCG),現任某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產品副總裁。在他的帶領下,團隊研發出全球首款中文智能手錶。

(記者 張素萍/文 受訪者/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