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說葫蘆“龍頭”更能增加葫蘆的藝術性

大家好,歡迎閱讀本期動手做工藝。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葫蘆的“龍頭”,葫蘆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一部分。

在說葫蘆“龍頭”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葫蘆的寓意,葫蘆,諧音,“福祿”,是吉祥寓意的意思,在文玩的圈子裡,也是吉祥文玩的代表。

“龍頭”是葫蘆的一部分,葫蘆有葫蘆本身和葫蘆藤組成,這個藤在葫蘆頂部一般都會有一個“疙瘩”,在這個“疙瘩”這裡會有分叉,也是這裡會出現各種姿勢的"疙瘩”,這個“疙瘩”就被稱為龍頭,因為它的姿勢以及葫蘆藤的樣子,蜿蜒如同一條巨龍的頭,所以稱之為“龍頭”。

為什麼說“龍頭”更能增加葫蘆本身的藝術性,我們經常說一件事要有頭有尾,其實任何一樣物品也是一樣的。

首先,我們不能說沒有“龍頭”的葫蘆就沒有藝術性,因為每個葫蘆的造型以及製作後的效果都是不同的,所以不能說沒有 “龍頭”的葫蘆就沒有藝術性。

當然了,有“龍頭”的葫蘆在同樣情況下,會比沒有“龍頭”的葫蘆給人的感覺會更有一種獨特的葫蘆藝術感。

試想一下,在一個優雅的環境下,例如,放著古典的音樂,喝著茶,賞著蘭花,在這種環境下,如果你旁邊櫃子上,或者桌子上擺放了一個葫蘆,一個是“光禿禿”的沒有“龍頭”的葫蘆,不能說葫蘆不好看,其實葫蘆和這種傳統環境還是挺搭配的,但是總覺得少了點什麼,但是又感覺不到到底是什麼。

如果,這個葫蘆 換成了一個帶有“龍頭”的葫蘆,那麼這時候在這種環境下效果就不一樣了,試想一下,這個葫蘆且不說表面是烙畫還是雕刻,就說這葫蘆的頂部帶有“龍頭”,蜿蜒的葫蘆藤加上葫蘆藤上的“須”,給人的感覺是不是會覺得很有一種古典的感覺,也會覺得這葫蘆就代表了藝術。

所以說,葫蘆藤“龍頭”對於葫蘆來說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應該保留的一部分,在儘可能的情況下,最好是不要去掰掉葫蘆的“龍頭”,在保留葫蘆“龍頭”的基礎上再去在葫蘆本身去增加它的藝術性。

無論是雕刻葫蘆,還是烙畫葫蘆,還是壓畫葫蘆都是可以的,根據不同的葫蘆姿勢創作不同的藝術特點,這是對葫蘆本身價值的一種提升。

有時候我們經常看到有的人秋天看到哪裡有葫蘆,就隨手摘一個,然後嫌棄“龍頭”礙事刮手就直接把“龍頭”掰掉,其實這種情況是很多人都會去做的,因為如果是小葫蘆,這也沒啥,畢竟小葫蘆大多數要掛在鑰匙上,或者拴在小中國結上,這時候如果有“龍頭”就會不太方便,但是大葫蘆如果你直接掰掉,那就有點太可惜了,也有點不太懂葫蘆“龍頭”的價值。

所以“龍頭”是否保留,就像我之前說的,也要根據不同情況下去處理,有時候該保留的還是應該保留,有時候真的留著不方便,那就是不要保留了,但是一般情況下,相對來說,還是保留“龍頭”的葫蘆,它的藝術價值更高。

不知道大家對於葫蘆的“龍頭”是怎麼看的,是覺得的確增加葫蘆藝術性,還是有沒有都一樣呢?

為什麼都說葫蘆“龍頭”更能增加葫蘆的藝術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