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金會“第二次握手”,看中朝關係的“下一站”


從特金會“第二次握手”,看中朝關係的“下一站”



幾個小時之前,一列火車載著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緩緩停靠在河內的站臺上。溫暖如春的河內,空氣裡瀰漫著躁動和期待。在那裡,特金的“第二次握手”會開啟一個新的時代嗎?

從特金會“第二次握手”,看中朝關係的“下一站”


事實上,對於特金的第二次面晤,早在2月24日,BU主辦的《看十年》第二課“中朝關係的下一站”中,主講嘉賓、中朝問題專家沈志華先生就做出了精彩的分析和點評。

在講演開始時,沈志華就打趣說,作為一個歷史學家,只會針對檔案和史實做出評論,所以很難對所謂的“下一站”做出點評。

話鋒一轉,沈教授也指出:一向封閉的朝鮮帶來了很多神秘感——目前的朝鮮不像金日成時代,雙方交往密切,留下很多文件可供研究。現在的朝鮮,連使用的教科書都不許出國,屬於盜竊國家機密。“金正恩很神秘,很多事情出乎預料,比較難判斷。”他說。


從特金會“第二次握手”,看中朝關係的“下一站”



01

中朝關係的發端和變化


中朝關係很敏感,我研究朝鮮戰爭20年,所有這方面資料比較清楚。從歷史的角度和一些現狀做一個推斷。所有事情發展都是各方合力的結果。


從特金會“第二次握手”,看中朝關係的“下一站”



一般人認為,中國對朝鮮事務的影響力很大。其實是錯誤的,1950年,中國出兵朝鮮期間,中朝關係其實很緊張。報紙宣傳上,當然是鮮血凝成的友誼。

其實,也沒有錯,在基層,中朝軍民打成一片。但高層分歧矛盾很大。第三次戰役結束,當時彭德懷審時度勢,命令停止進攻。金日成內心很沮喪,他認為如果大軍繼續南下,就能實現朝鮮統一。

朝鮮戰爭結束,中朝關係一度非常冷淡,中國大使兩年沒上任,在外交上很不正常。這說明兩個國家關係出問題了。

金日成去世前,中朝關係維持同盟關係,私交很好。毛說,不要算經濟賬,算政治賬。賬單一方,要什麼東西,裝車就走。比如,邢臺剛剛興建好的一個紡織廠,拆了直接裝到了朝鮮。

從特金會“第二次握手”,看中朝關係的“下一站”


1985年後,中韓關係開始了新的發展。鄧說了一句,我們隊朝鮮政策要調整。1985年的國際大背景是中蘇關係的正常化。蘇聯威脅一消除,朝鮮地緣政治地位隨之下降。

02

中韓建交,壓斷駱駝脊背的最後一根稻草

1990年10月14號,金日成要求見鄧小平,在瀋陽會談時,他強調無論如何不能跟韓國建交。鄧說:沒問題,我們就做點生意。現在做生意有困難。我們要建立貿易代表處。

從特金會“第二次握手”,看中朝關係的“下一站”


實際上,中國成立了促進中韓發展委員會。貿易代表處的建立就是外交層面的,是雙方官方關係的起點。

而中韓是朝鮮的根本底線。在朝鮮看來,“一箇中國”和“一個朝鮮”是同等且對等的重要問題。就像我們堅持的:任何國家不能和臺灣建交一樣,對於韓國,朝鮮也持這樣的態度。

隨著後來的中韓建交,無論中朝都不願意宣佈同盟關係的破裂。鄧小平清楚,中朝不在一條船,但中國走的改革開放的道路與朝鮮走的道路完全不一樣。


從特金會“第二次握手”,看中朝關係的“下一站”



回到現在。我覺得,在朝鮮半島問題上,原來主要是中-蘇-朝三方博弈;現在是中美朝形成的三角形,其力量變化影響著格局——任何兩方接近,都會縮小第三方的外交關係和空間,反之亦然。

03

“姓社”“姓資”不討論清楚,會迷失方向


中朝關係的分裂是必然的:毛澤東時代的中朝關係處於一個革命和戰爭的年代,所有的出發點都是革命和戰爭。

鄧小平時代,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旋律。對於時代看法不一樣,方向也就不一樣。改革開放就是搞經濟建設,前提就是和平發展。


從特金會“第二次握手”,看中朝關係的“下一站”



1991年夏天,金日成最後一次來華訪問,那時,鄧小平對他說:下次你來,我帶你看看我們的深圳。其意思就是說,讓你看看中國改開的成功。朝鮮只要開放,很快就能發展起來。但金日成沒有接受。

2015年,我採訪戈爾巴喬夫,問他,你搞改開不成功,但中國搞成功了。為什麼?他說,蘇聯提出改革比中國早,但方向錯了,我們把資源集中在加強國有制,實行趕超戰略。結果越搞越窮。


從特金會“第二次握手”,看中朝關係的“下一站”



今天的中國已經在政治和經濟領域都深度介入國際體系;最重要的是,與曾經“強行推銷”意識形態的蘇聯不同,今天的中國積極對意識形態分歧進行管控,不搞意識形態結盟,不搞模式輸出。

04

中美關係對中朝關係的影響


不得不承認,目前中美關係緊張,特朗普與朝鮮高調互動,中國有點被動。美國對華政策會進一步影響美朝關係、中朝關係,中日關係乃至中韓關係。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到底怎麼結局,這裡我們不做猜測。

但是,如果聯合國要制裁朝鮮,中國放水,誰制裁沒用。關鍵一點是:中國自己要走什麼路?把朝鮮往哪引?今年的變數很大。


從特金會“第二次握手”,看中朝關係的“下一站”



影響中朝關係因素很多,期間是各種力量的合力。朝鮮已經習慣了在地緣政治的夾縫裡,“利用大國做小國”。未來,同樣存在好幾種可能性。我個人看法,最好的結果是朝鮮棄核,跟著中國搞改革開放,中國可以給他提供經濟援助和安全保障。

我對中美關係做一個判斷:中美不可能開展冷戰。如果,中美領導人互不讓路,堅持主張不妥協。早晚兩國會發生碰撞。但那是不是就是冷戰呢?我們要從冷戰的概念來分析:美蘇雙方 你死我活。是革命,是兩種制度的互相排斥,互相替代。

美蘇的戰略對峙,其實質一邊是革資本主義的命一邊是必須消滅社會主義。但中美不是這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且現在雙方的政治制度跟當年蘇美競爭時不一樣。裡面有包容性和相當的變化。所以,中美關係要緩和,不能搞極端對抗。

現在的狀態是美中關係緊張,將長期對峙,這很有可能。然而,中美真正發生衝突,誰會跟著美國幹?中國如果發生動盪,就是亞洲乃至世界的災難。美國也跑不了。


從特金會“第二次握手”,看中朝關係的“下一站”



就國內條件和國際環境而言,在現階段的中國與美國之間,更具備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條件和基礎,只要頭腦冷靜,處置得當,完全有可能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避免進入新的“冷戰”。

在歷時4個小時的講座中,沈教授所分享的乾貨滿滿,互動環節嘉賓們同樣積極熱烈。此文,我們只能從中汲取出一些重要的觀點,供讀者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