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小米9轉型高端,雷軍的算盤打得響嗎?

小米最近充滿了戰鬥氣息。

2019年度旗艦機小米9的發佈會日期定於2月20日,但這之前各小米高管已經在微博上持續刷屏爆料了一週,讓人懷疑到了發佈會到底還能發佈些啥。

靠小米9轉型高端,雷軍的算盤打得響嗎?

小米上下應該是對這款旗艦抱著極高的期待,除了高管們異常興奮,2月13日官宣小米9發佈時間的同時,還同步官宣了TFBOYS王源成為品牌代言人的重磅消息,這陣勢與聲響,完全對得起小米9“戰鬥天使”的內部代號。

DT君仔細研究一番,撇開應有的技術迭代,小米9跟前輩們相比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價格會上一個檔次。

據小米產業投資部合夥人潘九堂在微博透露,小米9售價或將超過4000元。雷總也親自在微博上表示,“小米旗艦機,一定要去掉性價比的束縛”,還引用了幾位網友的評論,表明小米做貴點也是粉絲們的期盼。

靠小米9轉型高端,雷軍的算盤打得響嗎?

是什麼讓一向以“性價比”為本命的小米決定大張旗鼓往中高端跑?這種轉型能解決小米當前面臨的問題嗎?

▍“風向”變了,小米銷量嚴重下滑,被“逼”轉型

小米麵臨的最大問題在於,“風向”變了。

2016年之後,智能手機市場增長出現疲態,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的換機潮紅利逐漸消退,增量市場不好做了,大家沉下心來爭奪存量市場。從出貨量數據來看,相對於華為的節節攀升和OPPO的穩中有進,小米遭遇了更大的起伏。

2016年小米的出貨量出現大幅下滑,經過在海外市場的不懈努力,2017年之後小米在全球市場的地位恢復,僅次於華為。

靠小米9轉型高端,雷軍的算盤打得響嗎?

但是,正如上圖所示,在中國市場,小米智能手機一直沒回升到2015年的巔峰水平,無法跟華為抗衡,也已經被OPPO和vivo甩在身後。2018年第4季度,小米在中國市場又一次迎來了極差戰績,出貨量同比大幅下滑1/3,直接拖累全球市場積累的增長——於是DT君也就可以理解,小米高管們近期為何如此激動。

小米表現不佳的原因可能是在於所處價位的賽道蛋糕越來越小,而新賽道適應不佳。

從IDC公佈的各價格區間智能手機出貨量數據來看,用戶們對於中高端檔位手機的需求茁壯成長。

靠小米9轉型高端,雷軍的算盤打得響嗎?

而小米擅長的200美元以下手機佔比卻一直在走低,在中國市場已經從2015年的56.8%下滑至2017年的39.9%。相對而言,300-500美元中檔手機的增幅較大,三年增長了15個百分點。

許多因素導致了上述變化,消費群體的變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根據Statista發佈的2013年至2019年中國智能手機用戶年齡分佈,DT君發現,35歲以上各年齡段用戶佔比一直在增長,相對而言,18到34歲之間的用戶佔比卻在不斷降低。

靠小米9轉型高端,雷軍的算盤打得響嗎?

根據極光大數據統計數據,截止2017年12月,小米用戶中71.3%分佈在18-34歲區間,34歲以上的用戶僅佔18.3%。曾經,年輕用戶卓絕的消費力讓小米紅極一時,然而時過境遷,目標群體趨於飽和,小米手機也開始走下坡路。

智能手機市場的風開始刮向中老年消費群體。他們擁有更穩定的經濟基礎和消費力,對產品的功能和檔次需求更高,貼著“性價比”標籤的小米在這裡多少有些力不從心。

▍想突破賽道,小米近兩年不斷學習友商套路

自己的賽道跑不太動,就得把手伸到其他賽道。

研究了下小米這兩年的動向,DT君發現TA其實已經在努力調車頭,“拿來”了不少友商的打法,認真發展高端系列是其中一個重點。

戰略方面,小米效仿華為推行雙品牌並行,獨立紅米(Redmi)品牌。發佈會上,雷軍表示,紅米將死磕性價比,勢與榮耀鬥個你死我活。而小米則專注於中高端機型,與華為一爭高下。

營銷方面,小米直接效仿OPPO和vivo的砸錢模式。在2016下半年,小米開始邀請梁朝偉、劉詩詩等知名藝人代言,並在2017年更進一步,直接轉向流量鮮肉吳亦凡。雖然代言人數量上和還難以與友商爭鋒,但步調卻越來越相似。比如剛剛官宣的王源,和OPPO的代言人王俊凱、華為的代言人易烊千璽同屬於TFBOYS組合。各家正面剛的意味十分濃烈。

靠小米9轉型高端,雷軍的算盤打得響嗎?

但是,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努力不一定就會有收穫,飽含希望的小米轉型,也並不那麼容易成功。

▍要漲價、要高端,但“性價比”的護城河成為小米束縛

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之前的“性價比”護城河築造得十分優秀,導致品牌形象和群眾基礎都有點固化,要扭轉會十分困難。

小米2018年招股書顯示,1300元以下的手機依舊扛著小米智能手機銷量的最大一面旗,增速最快的是1300-1999元這個價位。DT君還特別注意到,2000-2999元以上價格區間的旗艦機銷量佔比一直在減少。

靠小米9轉型高端,雷軍的算盤打得響嗎?

我們可以這麼理解,大部分“米粉”對小米手機的心理價位其實仍舊在2000元以下,被雷總微博拎出來要求漲價的個別粉絲,或許並不能代表民心所向。

可以說,高性價比、低價等關鍵詞已經嵌套在小米的品牌形象中,而小米這兩年玩得風生水起的loT也為強化這一品牌形象出了不少力。從招股書來看,小米loT產品對標的都是來自三星、蘋果、亞馬遜等巨頭的高端產品,但售價遠遠低於對標產品,價格實惠是最主要的賣點。

靠小米9轉型高端,雷軍的算盤打得響嗎?

財報數據顯示,隨著智能手機業務收入的佔比在逐漸下降,loT及生活消費產品成為另一個主要的營收點,對於小米來說越來越重要。

靠小米9轉型高端,雷軍的算盤打得響嗎?

那麼,想要扭轉品牌形象,僅靠手機條線的努力,恐怕不夠。

另一方面,高端賽場對於產品創新、核心技術等要求會更高,而這似乎並不是小米的強項。

尤其是TA的競爭對手們在這方面還格外擅長。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的2016-2018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友商華為一直處在前三,並在2018年榮登第一,而OPPO所屬的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也在2018年上升到第三位。

靠小米9轉型高端,雷軍的算盤打得響嗎?

如果說和華為的差距,還可以把原因歸結為華為業務遠不僅包含手機,各類通信設備是專利爆發的高地。那麼,以手機作為絕對主打的OPPO,在專利數量上也遠遠甩開小米,足以說明小米在核心技術方面的劣勢。

沒辦法一口氣吃成胖子的研發實力,和難以突破的品牌形象,成為小米向高端轉型的兩大難題。

回顧小米之前主動做出的改變,效果似乎沒有那麼明顯,2017-2018年學習砸錢的代言人模式,並沒有讓大家心目中的小米跟OPPO和vivo更像,銷量也沒有立竿見影往上走,頹勢仍在繼續。

那麼,2019年小米選擇大張旗鼓地進攻中高端市場,更貼身地與友商肉搏,習慣了小米高性價比形象的消費者,真的會買單嗎?

  • 合作、交流請關注微信公號DT財經(ID:DTcaijing),轉載請添加微信dtcaijing005

作者丨羅鈺婧 編輯丨唐也欽 設計丨趙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