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積蓄髮展動能逐夢前行

在近年來步伐不斷加快的追趕超越節奏中,社會各界都能切身體會到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熱度。秉承做大開放通道、做優開放平臺、做大開放產業的發展理念,西安緊抓歷史機遇,通過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加速度、大深度地融入到“一帶一路”建設之中。

數據在說話:西安開放型經濟高速高質發展

“外貿依存度”,指一個地區的進出口總值跟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也是經濟界、商務界公認的衡量某地區對外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該指數越高,代表該地區的開放程度和市場化程度越高。

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西安進出口總值達到3303.87億元,佔全省94.03%,增長29.58%;尤為值得關注的是,當年度西安的外貿依存度達到39.57%,高於全國、全省5.69%和25.19%——西安2016年和2017年的外貿依存度,分別為29.22%、34.08%,也就是說,近年來我市的外貿依存度年均提升超過了3個百分點。

“如今西安的外貿發展形勢非常好,各項指標呈現高速增長。”西安市商務局局長呂恆軍認為,西安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在持續拓展,對外經濟取得高質量發展,其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的輪廓愈加清晰。

記者梳理經濟數據發現,近年來西安的開放型經濟一直在高質量發展,與成都、武漢、杭州等同類城市的差距在不斷縮小,部分指標已居領跑位置。2016年,西安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45.05億美元,低於成都41.12億美元,低於武漢40.18億美元,低於杭州27.04億美元;到2017年,西安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53.07億美元,增長17.8%,增速分別較成都、武漢和杭州加快45.8、36.3和26.1個百分點,差距快速縮小。2018年,西安的外資企業進出口額佔到了主導地位,達到71.7%;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速最快,達到42.8%。具體表現為: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2367.1億元,增長29.4%,其中出口1263.0億元,增長18.9%,進口1104.1億元,增長44%;民營企業進出口692.6億元,增長42.8%,其中出口578.9億元,增長56.6%。

實力是基礎:多項利好激發西安開放型經濟活力

“西安綜合實力的持續增強,為開放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呂恆軍看來,我市外貿依存度的快速增長,乃至於全市開放型經濟的顯著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西安對外開放程度、政策的優化和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

2018年,西安獲批設立中國(西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相繼出臺《中國(西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西安市關於促進中國(西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展的若干政策》,當年跨境電商累計完成206.7萬單,其中進口完成8.6萬單,出口完成198.1萬單,貨值超過7750萬美元。

2018年全年,“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共開行1235列,是2017年全年開行量的6.37倍;運送貨物120.2萬噸,是2017年全年的5.18倍。2018年全年西安海關監管“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貨值17.2億美元,重載率、貨運量、實載開行量三項指標居全國第一,其中重載率達99.93%。

與此同時,“向西開放、向東集散、輻射全國”的航空樞紐優勢正在加速顯現,“空中絲綢之路”正成為大西安匯聚國際元素、開展國際交往最普遍、最快捷的首選通道。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水果指定口岸實現常態化運營,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開通航線348條,通達160個國內城市、53個境外城市,航線網絡通達能力僅次於北京。貨郵吞吐量30.47萬噸,同比增長20.1%,增速位列全國十大樞紐機場之首。

備受矚目的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於2017年4月1日正式運營以來,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持續大幅提升,三星二期、華為全球技術中心、傳化物流、阿里巴巴西部總部、新松機器人等一大批項目先後落戶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2018年1至12月,陝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不含西鹹新區)新增市場主體21116家,註冊資本1978.19億元,註冊資本億元以上企業262家。

截至目前,西安申報獲批省“一帶一路”綜合改革開放試驗區、臨空經濟示範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第二國際商事法庭落戶西安,“通絲路”跨境服務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平臺、科技大市場等自貿區創新平臺向外推介共享,為西安加快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提供了嶄新的平臺。

不斷改善的營商環境,促使西安外貿運營成本顯著降低,有效提升了全市企業的積極性和經濟活力。2018年《提升企業跨境貿易和投資便利化行動方案》出臺後,西安通過實施“一次申報,分步處置”等5方面17項改革舉措,推行“一企一策”“精準服務”,減少了外貿企業申辦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備案辦理環節和時間;取消了外貿企業邀請外國(港澳)客人來華簽證初審和轉報環節,讓更多外貿企業享受到“單一窗口”的便利和快捷。

根據測算,目前西安已有1000多家外貿企業降低運營成本超過10%,通關時間壓縮超過1/3,報關覆蓋率達82%。西安首創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集成電路保稅檢測研發業務試點,以及鐵路運輸方式“艙單歸併”、“容缺受理”等創新經驗,更在全國複製推廣。

“內外兼修”之城:大西安加速積蓄“趕超動能”

在多措並舉著力提升對外資吸引力的同時,大西安也以同樣的開放胸懷和無比熱忱,成為國內其他省市地區知名企業、重大項目所矚目的“鳳棲桐”城市。

近兩年來,大西安成功舉辦世界西商大會、中國500強企業峰會和系列校友迴歸等重大產業招商活動。僅2018年一年,全市就簽約引進項目860個、總投資2.58萬億元,其中百億以上項目50個;三星二期、吉利、比亞迪二期等重大項目快速推進。西安落戶的世界500強企業達到215家,中國500強企業達到293家。全年實際引進內資3115億元、增長19%。

2018年,西安還榮獲“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和“中國創投20年最具潛力城市”,在國內資本圈和產業界看來,西安這座城,正成為投資熱土、創業樂土、生活福地。

一系列數據和發展成果的背後,都表明大西安與絲路沿線國家的交流更加密集,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正不斷提升,對國內產業巨頭和各路資本的吸引力也正與日俱增。可以說,在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大西安贏得了口碑、積蓄了加速趕超的強大動能。

放眼望去,如今的西安,正以全新的姿態進一步發出擴大對外開放的聲音。通過大力發展門戶經濟、樞紐經濟、流動經濟,不斷拓展開放的廣度和深度,著力打造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未來的西安,必將在綜合實力夯實基礎、多方利好加速聚集的基礎上,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進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緊扣“追趕超越”和“五個紮實”要求,全面落實“五新”戰略任務,大力培育“三個經濟”,持續提升營商環境,跑出西安模式新高度和西安速度新紀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