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鍋殺豬菜

在北方地區,人們經濟還不是很富有的時候,流傳這樣一句俗語“再窮也要念書,再苦也要餵豬”。用村裡老一輩的話說,唸書是往滿添腦袋了,這裡不必多作解釋。那餵豬,除了能添滿口袋,也能添一添肚子。添口袋這一說,是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一年喂上一口豬,年底把豬賣了,能夠添補家用,娃娃的學費,老人的藥費,一大家的柴米油鹽吃穿用度的開銷,幾乎在這頭豬身上了。眼下,小雪剛過,天氣逐漸變冷,在準格爾旗的農村裡又掀起了一股殺豬熱潮。

一鍋殺豬菜
一鍋殺豬菜
一鍋殺豬菜

“來哇,我們家明天殺豬了,你們一家家相跟(相跟:土語,意指一起。)上過來哇!”當村裡有一家人要準備殺豬的時候,在村裡不管遇到誰,逢人便說。那種熱情,不亞於娶媳聘女請客的程度。在如今通訊技術發達的今天,打個電話分分鐘的事。第二天一早,村民們便陸續趕來。

一早,就點燃了炭火,燒開了水。待到太陽昇起來,天氣稍微暖和一點。幾個壯年男子便從豬圈裡把辛苦餵了一年的那頭豬前拖後拉抬上了早已備好的木板上。一聲徹耳的嚎叫之後,屠夫手裡的刀子便立刻沾滿了鮮血,此時,主人多了那麼一絲的不捨與憐憫,畢竟,餵了一年了,或多或少也有了那麼一點感情。其他的人,都在忙著砍頭砍蹄,忙著燒水褪毛。

一鍋殺豬菜
一鍋殺豬菜
一鍋殺豬菜
一鍋殺豬菜

當“槽頭肉”(槽頭肉:是指豬頭與軀幹連接部位的頸脖肉。)砍下來的時候,家裡的女人們便開始忙了。切肉、炒肉,剝蔥、剝蒜,各司其職,忙的不亦樂乎。

此時這口七勺鍋裡的菜就叫做“殺豬菜”,豬肉還是帶著溫度的,土豆要切成大塊的,酸菜是剛醃製發酵過來的。籠屜裡還蒸著今年秋天剛打下來的糕面(糕面:原料為黍子,去皮後叫黃米,黃米磨製成面後為糕面,煮熟後有黏性,在北方地區是一種常見的主食,“糕”諧音為“高”,有步步高昇的寓意。所以,經常出現在農家辦喜事的宴會上。)就這樣一鍋菜,怎能不叫人垂涎欲滴?

一鍋殺豬菜
一鍋殺豬菜

準格爾人待客毫不含糊,有個流行詞叫“勸酒”,在準格爾的土地上,有個詞叫“勸飯”。就是沒等你把第一碗吃完的時候,稍不注意,滿滿當當的一勺就又給你添滿了。邊添邊說:“不要取心(取心:方言,意指客氣),千萬要吃飽!”這種“勸飯”的熱情當然也體現在一碗又一碗的殺豬菜裡。

一鍋殺豬菜
一鍋殺豬菜
一鍋殺豬菜
一鍋殺豬菜

舀上一碗殺豬菜, 夾上一筷子糕,再來上一盅盅酒,一群人高談闊論一番,這頓殺豬菜也就進入的尾聲。

“張三家的豬殺了350”、“李四家的豬殺了280”......,這是每殺完一口豬,村裡人茶餘飯後必須要談的話題,而且會談上好一陣子。

一鍋殺豬菜,燴的是土豆酸菜,燴的是真情實意。明天,村東頭的庭院裡,一群人,一鍋殺豬菜。後天,村西頭的庭院裡,一群人,一鍋殺豬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