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改變?因為你能忍受窮呀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獲取職場乾貨,完全免費分享!

為什麼不改變?因為你能忍受窮呀

李婷(化名)曾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工作,背靠政府部門,福利待遇都不錯。

名校畢業的她,當初為什麼選擇這家企業呢?

一是可以解決北京戶口。

二是相對於其他同學選擇的體制外工作,起薪算高的

但工作幾年後,她才發現,漲薪極慢,不看績效,只看工齡。工作5年的她,月薪只有幾千塊;而此時同齡人中年薪三五十萬的已不是少數。

起初,李婷還能安慰自己,工作不忙,可以兼顧家庭。可等孩子上幼兒園後,她再也待不住了,跳槽進入了一家互聯網公司,薪水翻了一番。當然工作也忙了很多,更有挑戰性了。

在北京,我倆一起吃飯,她和我分享很多同事的故事,她們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名校,不乏北大、清華學子,可是畢業多年後回顧,真是應了那句戲謔之言——

高考成為了她們人生最輝煌的時刻

為什麼不行動?太累了,我不想折騰。

李婷曾有一個關係很好的同事張梅梅,倆人還是高中同學。自從李婷離職後,兩個人來往越來越少了。最近,張梅梅懷二胎了,李婷問她:“那你換房子的事情怎麼辦?”

原來是這樣,張梅梅一家三口和婆婆一直住在50多平的房子裡,最誇張的時候,這麼大的房子住過一家6口人

張梅梅的起點並不低,和老公都是名牌大學畢業,畢業後分別進入了事業單位和國企工作。但因為“懶得折騰”,錯過了一次又一次機會。

畏懼壓力,買了小房子

張梅梅夫妻二人購買第一套自住房的時候,倆人因為都在體制內,住房公積金很高,可以貸款不少,但是婆婆怕自己兒子壓力大,只同意每月還款的金額是兩人住房公積金的錢,多一點也不允許貸款。

當時,李婷也正在買房子,勸他們,“我們不需要買大房子,但最起碼要兩居室,這樣有了小孩,不用換房了。你買一室的房子,用不了2年就要換了,再說增加十幾平就2房了,首付30%,多貸一點,賺錢的動力也足一點。”

但是張梅梅老公也是求穩型的,想到還貸的壓力,他們最終還是買了一室一廳的房子。李婷買了兩室兩廳的房子,現在還住著。


為什麼不改變?因為你能忍受窮呀


不願折騰,錯過了最佳換房時期

生完小孩後,李婷就考慮買學區房。

平常沒事,李婷經常看房產方面的資訊,也混跡一些買房的群,隱隱約約覺得房價要漲。2015年,她把學區房提上了日程,但老公認為經濟壓力大。夫妻二人權衡後,決定買個小的,解決落戶問題即可。

那一段時間,李婷利用午休和下班後的時間,跑去看房子,忙起來都顧不上吃飯。

李婷看房子那會,張梅梅也一直想換房子,因為平時婆婆負責照看小孩,住在客廳,空間太小,生活不方便,經常吵架。但身邊總有人說房價會降,她有點猶豫,一次都沒有去看過房子。

現在,李婷買的學區房已經漲了100多萬。最重要的是,用很低的首付解決了孩子的學區房問題。

等房價漲了之後,李婷又勸張梅梅,現在也是換房子最好時機,雖然房價漲了,但是你手裡的這套小房子也漲了很多,賣掉付首付可以買一套大房子,無非貸款多還點。

張梅梅又說不想多貸款,還說換房子太麻煩了,還要搬家。沒有多久,限購政策也出來了,想換二套也首付70%了。

為什麼不改變?因為你能忍受窮呀

她能忍受生活的苦,但忍受不了折騰的麻煩

李婷勸她:“要不你租一個大房子吧,現在住的房子租出去,孩子也大了,不能老在客廳裡和奶奶睡上下鋪的床。”

張梅梅說搬家太麻煩了,萬一房東不租給房子了,要老搬家。所以,租房這事也就算了。

李婷看到北京房價大漲後,分析房價走勢,按照事物發展規律,一線漲價之後就是二線了。於是她動了把爸媽的老房子換到家鄉省會的心思,也可以兼顧爸媽的養老問題。

她想到張梅梅和自己是一個省出來的,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她,還和她分享了很多自己收集的人口數據。李婷說:“你既然不在北京買,手裡這幾年的積蓄就在老家省會買一套。”張梅梅雖然頻頻點頭,又覺得太折騰了,猶豫不決。

今年過年期間,李婷利用小長假+年假的時間,完成了原定計劃。張梅梅一方面佩服李婷的說做就做;一方面又覺得李婷太激進了,私下跟其他同事表示對她的做法並不看好。

李婷跳槽進入互聯網公司後,公司文案工作挺多的,她想張梅梅也是名牌大學新聞系畢業,問是否可以兼職?根據文案質量給予200、300、500元不等的酬勞。

結果張梅梅說晚上回家孩子比較黏她,折騰一下9點多了,洗漱10點就很累了,寫不了。而李婷都在孩子睡了以後,打開電腦寫稿,經常忙碌到1點多。

後來,她們倆就不怎麼聯繫了,直到最近張梅梅懷二胎,有點焦慮,找李婷抱怨。

這次李婷也沒有客氣,說:“我也不勸你了,反正沒什麼用。”

最後,張梅梅反思一路走來,總結,“我一直沒有改變,大概對窮的忍耐度高吧,能夠忍受低工資,能夠忍受住在小房子裡,能夠忍受婆媳關係帶來的不便,卻很懶惰,不能忍受改變折騰受的苦。”


為什麼不改變?因為你能忍受窮呀


賺錢的機會很多,就看你要不要

李婷說平常參加同學聚會,前三年大家看不出來差距,但5年、10年後,差距就大了,並且是不可逆的。

對於張梅梅的人生經歷,我和李婷的看法倒不一樣,張梅梅在北京應該屬於發展還不錯的,有戶口,有小房子,不用為孩子入學問題發愁。

這裡多說幾句,對於事業單位、國企這樣的好工作,我認為僅適合家庭條件好或者能夠確定找到條件好的另一半的人去選擇,很多父母有錢,不想讓孩子太累,求穩定。

對於我們普通家庭出身的小孩,還是需要折騰才有更多的機會。這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人家父母給他們提供了高起點,那麼經過我們這奮鬥的第一代,也給小孩創造更好的條件。

那為什麼張梅梅工作不努力,還有這樣的結果呢?我想這是她大學之前,好好讀書取得的成績。

每個階段的努力,多少都會反饋在生活上的。

如果張梅梅就認命了,接受現狀,也沒什麼,可是曾經那麼優秀過,怎能接受這樣的落差呢?尤其參加同學聚會後,她喊李婷出來,痛哭了一場,同學中有生了二胎,還做到企業高管的。

李婷說大學真是一個起點,她還有一個同事,中央美院的,只負責一些簡單的設計工作,也是抱怨工資低。

李婷就建議:“你這麼好的功底,可以業餘時間辦個小的美術教學班呀。”

不過同事嫌麻煩,也沒有去考慮這條路。剛開始賺錢,哪有不辛苦的,起步最難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賺錢的機會太多了,就看你有沒有這個能力勝任?願意不願意付出行動?

為什麼不改變?因為你能忍受窮呀

走心奮鬥的人都有很多機會,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吃苦、自律

這次聊天有點顛覆我的認知,讓我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我身邊的人大多數都是戰士,非常努力。正因為努力的人太少了,我們稍微一用心,就能取得成績。

這次在北京,我發了一個朋友圈,一個讀者,北師大的在讀博士,問我有沒有機會見面?我發她酒店地址,她就來找我了。

這個姑娘,本科也是在一個很普通的學校讀的,但學校裡有一個項目,大一大二修完學分,大三就可以找名校的一些實驗室去跟著老師做研究了。

她聯繫了北師大的老師,她每天早晨5:30起床,開始寫論文,她說要保持寫作的感覺,她們發一篇論文,獎金1萬,還有獎學金。她非常努力,也發了不少文章。

她每天至少8小時用在科研上,剩下的時間,也會找一些兼職,她從大二就看英語paper,英文功底好,就找了很多翻譯專注的活賺外快。每年暑假,她也申請去國外的實驗室實習。

她說很多同學,都特別能賺錢,聽她講下來,我發現這些95年左右的小孩,頭腦太靈活了。

窮人為什麼賺錢難?沒有資源和機會是最直接的,還有就是有機會也看不到,只盯著眼下的生活困境。

可是李婷說剛出校門時,我們誰都沒有本金,但年輕,有勞動力,應該好好奮鬥,快點實現原始積累。

我們看看自己,看看身邊,真正自律,能吃苦的人太少了,有很多人都是對生活諸多抱怨,但提到奮鬥,就沒有行動了。

只要你能狠下心,對自己高一點要求,很容易脫穎而出。

到底忍受窮帶來的生活之苦,還是忍受短暫的奮鬥之苦,就看你選擇什麼了。

想明白了,要麼開始奮鬥,要麼接受現狀,不抱怨。能夠接受一輩子就這樣,也是活得明白的人,總比一邊焦慮一邊不行動的好。

楊小米:自媒體【遇見小mi】創始人,《行動變現》一書作者,心理學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東人,3年從普通職員到市場總監,並創業,分享職場經驗和成長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