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好的朋友寫舉報信,讓我丟了工作。”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獲取職場乾貨,完全免費分享!

“我最好的朋友寫舉報信,讓我丟了工作。”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說簡單很簡單,說複雜很複雜,要不然就不會有人心難測、人心隔肚皮的說法了。

一個朋友給我講了她同學季飛(化名)的遭遇,因為最好朋友的舉報讓她丟了心儀的工作。

季飛是某985、211本碩博畢業的學生,經過幾輪面試之後,被某高校高薪聘請。在同屆畢業的學生裡,他的去向算是非常好的。

他自己很高興,請幾個好友一起吃飯。他最好的朋友何亮,作為代表向他舉杯,“祝你前程似錦,這輩子,我們一直是兄弟。”

他們倆的感情算下來有7年了,碩士和博士一直跟著同一個導師,又住在同一個宿舍。

季飛的事情,包括家裡的各種瑣碎、偶爾對家人的抱怨的事情,都會跟何亮說,何亮性格比較內向,不怎麼說話,但也會將自己鬱悶、煩心的事情告訴季飛。


“我最好的朋友寫舉報信,讓我丟了工作。”


但老天開了一個玩笑,原本等某高校正式通知下來的季飛,卻遲遲沒有收到通知,而高校的機會一個蘿蔔一個坑,可遇不可求,再重新找一份同樣好的工作太難了。

季飛很納悶,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

他去調查才發現,有人模仿自己的筆跡向用人單位寫了一封匿名信,將自己家裡的情況全都反應給用人單位,並在末尾註上,“由於家裡情況特殊,現在想回老家發展,還望上級能批准我的請求。”

這樣的崗位本就有很多備選,用人單位也沒有打電話核實,便直接否定了原來聘請他的決定。

季飛非常納悶,為什麼會有人以自己的名義去寫這麼一封信,他想知道是誰,看信的內容這個人對自己家裡的情況太瞭解了,一定是身邊人。

他通過同門師兄的關係拿到了這封信,又找到了書法鑑定的專家,從某個字的微小差別裡發現,

那個寫信的人不是別人,而是他最好的朋友——何亮。

“我最好的朋友寫舉報信,讓我丟了工作。”

季飛沉默了很久,想起在宴會上何亮對自己的祝福,非常生氣。他找到何亮,質問他,“你為什麼這麼做?”

何亮說,“我們一起拜入導師門下,可是,老師誇的都是你,你做什麼事情都比我做得好。甚至,連工作都比我找的好。我受夠了大家一看到我,就像是看一個失敗者的神情。我不想再看到別人把我和你放在一起比較。

季飛沒有說話,何亮摔門而走,他們從此不再是朋友。之後,季飛將此事告訴了導師和其他朋友,大家對何亮都很失望,基本上不再來往了。

有人建議季飛給何亮應聘的單位也說明這件事情,讓他失去工作。季飛沒有這麼做,雖然如此,但何亮也受到了懲罰。

在高校工作,導師和同門是最大的人脈資源,而他卻被永久拉黑了。

“我最好的朋友寫舉報信,讓我丟了工作。”

看到身邊人比較強,內心嫉妒,心理不平衡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違背原則,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自然得不到好的結局。

這讓我想起了好友夏沙(化名)跟我說的一件事情,她最好的閨蜜因為她要考本校的研究生而和她吵起來了。

當時,她們班的保研名額只有1個,第1名和第2名出國了,第3名決定保研,夏沙成績是第5名,閨蜜更差,十幾名,她們倆只能選擇考研。

但因為夏沙的成績好很多,閨蜜擔心夏沙考上研究生,佔去導師收學生的名額後,再也沒有她的份,就和夏沙吵了起來。

夏沙做出了妥協,去報考某所985、211名校。這之後,兩個人的關係才正式好轉。還好,兩個人都考上了研究生。

她們倆沒有像季飛他們一樣從此陌路,反而經常聯繫。


“我最好的朋友寫舉報信,讓我丟了工作。”


其中一個原因是夏沙始終覺得自己成績能變好,要歸功於閨蜜。在她剛進入大學的時光裡,成績墊底,閨蜜經常督促成績差的她努力。

但等夏沙成績稍微超過閨蜜的時候,她們就進入了一段冷凍期,雙方誰也不說話。後來,因為閨蜜談戀愛了,但夏沙一直單身,一心學習,兩人關係又開始好轉。

其二是夏沙認為,能考上研究生,離不開閨蜜的支持。雖然,一個吵架的開頭,但當夏沙做出妥協考外校之後,閨蜜送出萬分祝福,以及各種背後支持,包括一起讀考研英語、背肖四(公共政治,肖秀榮的四套卷)、提醒報名,等等。

其三是雙方去了不同的學校,已經不處在同一個境遇裡,很難再有人拿她們放在一起比較。

夏沙說,“我考上研究生之後,得知閨蜜在宿舍被另外一個本科同學孤立了。原來是閨蜜很受輔導員器重,獎學金什麼的都優先給她了。”

閨蜜和夏沙主動聊起來這些事情,兩個人說出了內心真實的想法,後來覺得找一個比自己狀態好的人當朋友,才是一件好事,能看著彼此成長,能相互交流。這樣,兩個人關係走向緩和。

可是如果她們還是在一個環境裡,有競爭關係,還會如此嗎?


“我最好的朋友寫舉報信,讓我丟了工作。”


我從學校出來這麼多年,也發現有些人總是喜歡看別人倒黴,尤其是看身邊人。看到別人過得好,有某方面成績,就想把對方踩在腳下。

除非是能力讓他們望塵莫及,否則的話,要麼踩你,踏在你身上前進;要麼捧你,伺機而動等待時機將你踩在腳下。

其實,我多少能理解這種心態,畢竟我們從小就總聽父母說起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活在被比較之中,而我們不喜歡這種比較。

其實也沒有對錯,當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內心情緒上接受不了,這都是自己真實的反應。

為什麼都是一個導師的學生,他憑什麼獲得這麼多機會?

同樣是畢業,為何有人的出路總比我們強?

明明她(他)就是和我一起吃過飯的普通人,憑什麼比我厲害?

這樣的較勁,內心很扭曲,看不到別人的優點,自己也難受,極端一些的,像何亮一樣,做出來違背原則的事情。

一直以來,我認為有機會,大家可以一起競爭,哪怕是閨蜜、好朋友,各憑本事,一旦對方成功了,去祝福對方。

畢竟,好朋友有出息了,自己也能跟著沾光,說不定以後在工作上還能得到對方的幫助呢!

從小到大,我那些混得好、優秀的同學,我和他們關係都挺好。從讀書時就如此,我喜歡和強者在一起,大家的精力都聚焦在做事情上。

我看到比自己厲害的人,就想立馬跟她學習,變得更優秀。在和一群優秀人長期接觸中,你也會變成這種人。

“我最好的朋友寫舉報信,讓我丟了工作。”

我和明明(二哥的女朋友)身高都不高,都比大嫂矮很多,且都沒有大嫂賢惠、漂亮。我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在做家務上的不足,但我真的討厭做家務,基本上也就不做了。

明明也坦言,她和大嫂一起去見家長的時候很有壓力,擔心在被比較中遭到來自家長的嫌棄(嫌棄身高、做飯等等),進而影響到二哥的判斷。

別人是一面鏡子,我們看到自己的不足,產生一點自卑心理也挺正常的,但是接受自己,改變能做的唄。

我們覺察自己真實的情緒,擺正心態,積極轉化為正向的能量。

如果做不到,還可以做一個隔離,少打交道,何亮嫉妒季飛,完全可以少來往,一個宿舍怎麼了,就回去睡覺,這樣情緒也發洩了,總比一邊嫉妒得要死,一邊表現關係好,讓自己難受強。

我們不用道德的高標準要求自己,嫉妒人怎麼了,不喜歡別人比自己強怎麼了,這些想法都沒關係,但是

千萬不要有害人之心,要不然代價也不是自己能夠承受的。

此外,一定要堅信,人各有所長,你在羨慕他人的時候,殊不知別人也在羨慕你。畢竟,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是完美的。

楊小米:自媒體【遇見小mi】創始人,《行動變現》一書作者,心理學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東人,3年從普通職員到市場總監,並創業,分享職場經驗和成長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