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這麼美的古寨,朗德上寨你是不是藏得太久了?


一個有百戶人家的苗族村寨。郎德上寨系苗語“能兌昂糾”的意譯,“能兌”即歐兌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糾”即上寨,郎德上寨因屬郎德地片上方,故名。寨內苗民的服飾以長裙為特徵,所以又稱為“長裙苗”。

朗--高潔的代名詞,高度概括了我們的經營理念,豁達清輝、誠實守信,以真誠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客戶,尋求共同發展。 德--德行也,無德何為商?在如今假貨、仿真氾濫,廣大消費者無以為憑的時代,我們的宗旨是以嚴謹優質的服務,以可靠穩定的品質,讓朗德的每一位客戶領略“真”的精髓。

木屋建築群

村寨背山面水,古木參天,遊人光臨時都會受到熱情接待。

婦女們身穿繡衣條裙,頭戴銀角冠,男子們則長袍馬褂,全村盡出,把客人引至寨中心蘆籤場。場上銅鼓高懸。

水牛

從寨腳公路開始,到寨頭的進寨門樓,設迎客攔路酒卡,多達12道。每道酒卡,在路中間放一張方桌,兩邊站著幾個身著盛裝的苗族男女青年。

提壺端杯,向客人敬酒,每道兩土碗,表示福壽雙全。最後一道酒卡是進寨門樓,土碗換成了大牛角。如此一路想滿飲進寨者,非“海量”莫能。

不過不善飲酒的客人也不必擔心,只要你雙手背在身後,彎腰用唇輕觸酒杯即離,並有禮貌他說一聲“兜社莫”(苗語“謝謝你”)就可以“過關”了。

主人雖然好客,但絕不會強人所難。歡迎儀式還有燃鐵炮、放鞭炮、奏莽筒、唱酒歌。

接待方式十分特別,他們身著節日盛裝,唱起動人的敬酒歌,向客人敬獻醇香的攔路酒,以“阻攔”客人進寨的特殊方式迎接客人,

攔路少則三道,最後多達十二道,進了寨門,首先要到銅鼓坪上跳舞,先是節奏慢的“踩銅鼓”,後則是節奏明快“青年蘆笙舞”,來此觀光的遊客往往會情不自禁地跟著跳起來。

東、西、北面置有木柱瓦頂護寨門樓,簡稱“寨門”。寨上,吊腳木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

寨中道路、院壩及各戶門庭,都用鵝卵石或青石鑲砌鋪就。寨中有兩個銅鼓、蘆笙場。場子模仿古代銅鼓面太陽紋的圖案,

以青褐色鵝卵石和料石鋪砌成十二道光芒,朝著十二個方向伸展。銅鼓、蘆笙場的兩頭,用鵝卵石、水泥鑲嵌成兩匹飛奔的駿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