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蘋果放棄自動駕駛了嗎?


【汽車人】蘋果放棄自動駕駛了嗎?

在研發自動駕駛的競賽跑道上,每個人都清楚前面的路走不通,卻很少有人真正敢於嘗試沒人走過的路。

蘋果公司也流年不順了。一如既往,媒體大眾最愛“棒打落水狗”,尤其蘋果這樣常年霸佔神壇的企業,挖它的負面新聞,不但有話題,也更有成就感。

【汽車人】蘋果放棄自動駕駛了嗎?

跟汽車業相關的一則消息是,蘋果在自動駕駛項目中裁員了200人。對此,蘋果官方回應是:“我們擁有一支優秀的團隊負責研發自動駕駛系統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在 2019 年,團隊將專注好幾個關鍵領域的工作,一部分小組將被分配到公司中其它項目,支持機器學習和其它內容,範圍跨越整個蘋果公司。我們依然相信自動駕駛系統擁有巨大機遇,而蘋果在其中也擁有獨特優勢,這是有史以來最具野心的機器學習項目。”

想來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作為全球頂級科技企業,不至於去省200個研發人員的工資。實際上,這200個人是轉崗而非被裁。多數報道就到此為止了,很少有人意識到,這意味著什麼?依筆者看,想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一定不在自動駕駛。

【汽車人】蘋果放棄自動駕駛了嗎?

現在情況是,歷經一通無腦的炒作後,真金白銀砸下去了,人們才看清楚了自動駕駛的瓶頸,以現在的理論基礎,在公路上,實現L4級以上和L5級自動駕駛是不可能的。退一步的辦法大家似乎更熱衷,以應用場景為單位,用科技對駕駛行為進行補充和輔助。對谷歌這樣有更遠大理想的企業來說,這個層面是遠遠不夠的。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我們認為應該已經明白了或是看懂的事物,總存在著一個例外。如近期出現了很多網紅文章,觀點一致認為電動汽車根本不行,有很多人支持。其理論基礎很硬,就是電池受物理條件所限。這裡卻有一個例外——特斯拉。另一個例子,越來越多的人瞭解到目前的人工智能,只是“人工的智能”,本質是依靠算力和算法做統計學的多項式迴歸。這根本算不上智能,認為又要涼了(歷史上炒作了三次)。但這裡又有一個例外——谷歌旗下的DeepMind小組。在圍棋領域,阿爾法狗2.0已經不需要大數據學習了,自我博弈就可以令它更高效地進化,反而比大數據學習的版本強更多。近期,在遊戲《星際爭霸2》中以10:1的比分戰勝人類玩家,把人工智能又一次抬到風口浪尖。DeepMind的工作不說是對“智能”的探究,起碼也是立志於對人工智能技術邊界的探索和突破。

【汽車人】蘋果放棄自動駕駛了嗎?

無論是特斯拉還是DeepMind,並非真正突破理論瓶頸,卻仍然依靠不斷的創新,在科學的大廈上添磚加瓦,嘗試拓展新的疆域。

蘋果公司看到了同樣的問題,他們把寶貴的人力資源調度到比自動駕駛更高一級的維度上來,探索人工智能的邊界。現階段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的瓶頸已經顯現,蘋果定然希望研發出更具創新的基礎算法和算法組合。

【汽車人】蘋果放棄自動駕駛了嗎?

雖然不是理論物理,但在自動駕駛領域卻也是基礎研究工作。比較於中國的相關科技公司或自動駕駛企業,欠缺的也是這樣的精神。實用主義是中國千百年來的文化,“接地氣”在今天來看,仍然給人非常靠譜的感覺。在基礎科學的研究上,卻恰恰相反。愛因斯坦說:“我們無法在提出問題的角度解決問題,因為在原有的角度,它只能呈現為問題。”所以,我們要想解決它就應該要尋找另外的角度。

進入2019年,中美在高科技領域的爭奪戰已經打響,在兩國高層看來,人工智能都是最重要的領域之一。不久前,工信部印發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特別強調了要加強基礎研究。2月1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意在促進人工智能的發展和監管。汽車的自動駕駛,是被人們廣泛看好的人工智能實現產業落地的項目。在這條競賽跑道上,每個人都清楚前面的路走不通,卻很少有人真正敢於嘗試沒人走過的路。(文/《汽車人》張恆,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