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的調性,過度娛樂之傷

“那天,我刷了一個下午(抖音),頭暈目眩飄飄欲仙,有一種悵然若失的不真實感,一個下午時光流逝後,我究竟收穫了什麼”

抖音的調性,過度娛樂之傷

作為近來話題度頗高的一款音樂創意類短視頻社交應用,上線於2016年9月的抖音,誕生時間並不算長。

然而,從2017年3月起,抖音就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的勢頭,2017年8月日均視頻播放量達到了10億,2018年春節期間更是收穫了新一輪關注,活躍度也再創新高。

極光大數據發佈的《春節期間熱點App數據觀察》顯示,春節當日,抖音的日活躍用戶數量達到了3496萬,增長率為7.47%。

同時,抖音上流行的熱門曲目、舞蹈動作,甚至是由抖音紅人自創的各種“爆款菜單”,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迅速傳播。

抖音到底為什麼“火”?

抖音的調性,過度娛樂之傷

15秒的舞臺

根據大數據服務商QuestMobile的數據,2018年1月,抖音用戶主要集中於30歲以下的年輕人群體,其中24歲以下的用戶佔比高達75.5%,遠超快手、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等短視頻平臺;在城市等級分佈上,抖音的一二線城市用戶比例也高於其他短視頻平臺。

從以上數據來看,一二線城市24歲以下的年輕人或許最容易被抖音吸引。這樣的用戶畫像,與抖音曾選擇的“年輕人的音樂短視頻社區”的平臺定位是相符合的。

抖音採用“算法推薦+人工精選”的推薦機制,用戶進入首頁後,可直接觀看豎屏全屏自動播放的高清短視頻,並通過上下滑動屏幕來直接實現視頻的切換。

與此同時,抖音降低了視頻製作的門檻。首先,每個視頻只有15秒時長,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只要有一兩處亮點,就能抓住看客的眼球;其次,抖音為用戶提供了節奏感較強的音樂模板和相應的臺詞設計,並通過優化拍攝技術、增加濾鏡特效等方式,讓視頻的拍攝過程更加輕鬆、有趣。

另外,抖音還在平臺上發起各種“挑戰”,不斷挖掘年輕人喜愛的玩法,鼓勵用戶在同一話題下製作更多的視頻,也帶動了一批用戶的參與和“圍觀”,甚至出現大量用戶“沉迷抖音”的現象。

有人曾將抖音與快手進行對比,認為從視頻的製作與傳播效果上,快手與“廣場”在某種程度上有契合點,它不設置頻道分類,不對視頻作標籤化處理,將平臺定位於“做一面鏡子”。抖音則類似於“劇場”,它鼓勵用戶在舞臺上演出規定性節目,並對“大V”用戶進行精準包裝與宣傳,在“洗腦”音樂與多重特效的加持下,激發出用戶的表演熱情,而觀者也可在一個又一個15秒視頻中,不間斷地感受到舞臺上的娛樂氣氛。

抖音的調性,過度娛樂之傷

過度娛樂之傷

抖音的火爆,也伴隨著持續不斷的質疑之聲。

抖音的“挑戰”玩法,固然能夠激發用戶快速製作出大量視頻素材,但也會讓短視頻流於模式化的翻拍和跟風,無數的“海草舞”“社會步”在城市與鄉村、街頭巷尾與家庭居室中反覆出現。同時,製作門檻的降低,也有可能導致視頻內容品質參差不齊。

短視頻App的研發初衷或許是供人們消磨碎片化時間,但速食、搞笑、套路化的短視頻卻不斷誘惑用戶投入更多時間,由此陷入過度娛樂的泥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