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時間管理,你的孩子不會再拖拉!

小多在學校很愛學習,成績還不錯,老師對孩子的評價挺高。可媽媽卻頭得不得了,因為孩子一到家就開始拖拉,寫作業拖,洗涮拖,睡覺起床拖。媽媽很著急,這個孩子可怎麼辦好?

欣欣性格開朗,愛動愛笑,在別人眼裡,這個孩子太可愛了,可唯有媽媽知道,這孩子做事情總是拖泥帶水的,沒一樣事情能最後按目標完成。這樣子長大對孩子真的好嗎?

如今,孩子“拖拉”,已經成了親子教育中的“傷痛”,也是多數孩子的“通病”。大到十六七的中學生,小到兩三歲的幼兒,拖拉問題,在各個年齡段都把家長引入痛心疾首的教育窘境。


孩子拖拉的問題有哪些?

寫作業的時候,一會兒玩玩筆,一會兒說句話,一會吃個水果,反正很難集中性完成。

上學的時候,要麼愣神,要麼不急不火,穿衣服吃飯都得靠催的,即使是催了也還是要遲到的節奏。

睡覺前,一會餓了一會渴了,一會發夾找不到了,諸多借口理由,折折騰騰又過了正常入睡時間。

完成既定任務時,等等我,馬上就好,再給點時間,再讀一本,總也沒有個終了。

……

這些問題,你也遭遇了嗎?


這樣做時間管理,你的孩子不會再拖拉!



孩子拖拉怎麼回事?

媽媽們常常以為,孩子拖拉是因為習慣不好,要“惡補”。其實孩子拖拉問題,有很多種原因,對症處理,才會更有效,事半功倍。

關於孩子的拖拉問題,我們從四個方面著眼,就更容易分析孩子的境況:

1、時間觀念問題

2、速度操作問題

3、質量保障問題

4、效率整合問題

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自律性,培養時間管理能力?

1、強化孩子時間觀念

觀念是基石。一個沒有時間觀念的人,永遠只靠別人催促才能成事,甚至被催了,也依然不能把時間作為成就的重要因素來看待。而一個孩子的時間觀念,來源於父母給予的早期教育和信號輸入。


這樣做時間管理,你的孩子不會再拖拉!



正如父母自己,有很多人的時間觀念並不強,小時候被包辦多了,凡事無需自己動手,時間也無需自己去把握。上學前有父母把書包、餐食準備好,作業有老師和父母催著,聽課反正學校有課程進度安排,跟著就好。實際上,孩子從來也沒有意識到,自己要對時間有相應的把握能力,自己要對時間更加明晰和認真。


這樣做時間管理,你的孩子不會再拖拉!


很多家長喜歡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模稜兩可。告訴孩子“等一會兒”,卻不說明一會兒是多久。孩子乾等半天沒有回應,於是回過頭來再確認;跟孩子講週末我們就去遊樂場,到週末又告訴孩子媽媽實在太忙,下次吧;孩子明明錯過了,怕孩子傷心,用各種方法給孩子補上,讓孩子以為錯過了也沒關係,總會再有的。

孩子的時間觀念被弱化,時間問題對於他們而言並不重要,自然做事情拖拉也就成了順理成章。怎麼辦呢?

父母們要學會從下邊四個方面來強化孩子的時間觀念:

一是孩子需要對時間有基本的認知,不是認表,而是心裡面有一個小時鐘。

二是孩子要了解時間的線性特點,過去了不再來,才懂珍惜。

三是孩子需要明確的時間點,這他對時間才有更深刻的認知。

四是要學會培養孩子的計劃能力,“擠”時間不如很好的規劃時間。


2、提高孩子做事速度

有些孩子,自己也知道要遲到了,考試快結束了,怎奈如何著急,自己的速度就是跟不上來。我們常稱這種孩子“慢半拍”。其實“慢半拍”可能是心理上不想做,可能是性格上不著急,也可能是生理上的感統失調。家長必須區分清楚,才更有利於孩子擺脫“慢半拍”。


這樣做時間管理,你的孩子不會再拖拉!



所謂感統,簡單地說就是孩子感知覺發生髮展相對於同齡孩子慢,協調度不足。這就像電腦,如果處理器處理不動過多的數據,那它就會卡。孩子如果是感統方面出了問題,家長要重視,提早給孩子進行訓練。感統上有髓鞘化的階段,12歲以後再做調整,真的是難上加難!

一些孩子做事速度很慢,尤其是在反饋的過程中。媽媽問他這個詞的同義詞還有哪些,孩子想半天。媽媽以為孩子是不想說,拖拉,上課沒聽講,可有的孩子卻是知識儲備量不夠,他真的沒理解同義詞什麼意思,或者這個詞什麼意思。那麼這樣的孩子,我們關注他的基礎知識認知能力,從而提高他學習和做事情的速度。


這樣做時間管理,你的孩子不會再拖拉!


當孩子的心理營養不足夠時,他為了尋求這些營養,特別容易用一些逆向的方式方法處理問題。比如就是不做,或者故意拖拉。我們很多家長遇到了看著寫作業的問題。這邊告訴孩子別溜號,快寫,卻發現他盯著作業不動彈,眼神發直。早上出門越是讓他快點,他越是不急不慌,甚至站那裡發呆。其實催促,並不是一種好的方法,它會引起孩子的負向心理,想要對抗。父母們要學會用正面的語言溝通哦。


這樣做時間管理,你的孩子不會再拖拉!



當然還有些家長,自己都做不來的事情,硬要求孩子這樣做。那孩子如何能不拖拉?有些時候,家長是自以為很簡單,真到自己做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對孩子高標準高要求了。所以不如先試試,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再對孩子提出要求。

3、速度的前提下千萬不要忽視做事質量

孩子們馬馬虎虎,做事情做的很快卻錯誤百出,最後只能反工,這樣的處事方式,不也是在變向浪費時間嗎?一味的注重速度忽視質量,對孩子成長有害無利。

很多孩子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寫作業的時候,很快的寫完好去玩,結果很不工整,還有錯題漏題。穿衣服的時候為了完成而完成,最後衣服歪歪扭扭,邋邋遢遢。


這樣做時間管理,你的孩子不會再拖拉!



當孩子質量不高時

家長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培養

其一,幫孩子做一些與專注力相關的訓練。專注力不高的人,容易馬虎、大條、出錯。一些孩子也是專注度不高,在作業、聽課、辦事等方面,就出現質量不高的問題,當然在專注力方面,家長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常影響孩子專注力發展的行為和環境,給孩子更好的支持。

其二,培養孩子反覆練習的能力。練雖然枯燥,但不練習,出錯的機率就更高。熟能生巧不是沒有道理的。熟悉了,自然而然就得出結果,而不會模稜兩可,猶豫不決。


這樣做時間管理,你的孩子不會再拖拉!



其三,孩子要養成做事情細緻、做決定大膽的性格和能力。很多家長在培養的時候,反而讓孩子做事情大條、做決定畏首畏尾了。這樣孩子就很難有一個高質量完成、不拖拉的人生。

其四,生活和學習壓力對於孩子來說其實很大了。我們在很多學齡階段孩子的測評中可以看到,孩子大多睡眠不足。孩子的成長,勞逸結合非常重要,他的腦力和體力不能好好的獲得休息,又怎麼有機會更好的發揮作用?所以父母不要因為孩子學習不好而讓他只坐著學,什麼打球啊、運動啊、與人交往交流啊都忽略了。適當地讓孩子勞逸結合的做事情,更能保證有質量的輸出成果。


這樣做時間管理,你的孩子不會再拖拉!



4、效率整合才是孩子不拖拉的終級目標

其實歸根結底,孩子成長中最終要達到的是做事有目標、高效率。而高效率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時間、速度和質量,是效率獲得的根本因素。當家長和孩子能夠共同完成以上三點時,效率的整合就可以開始了。也就是把時間、速度和質量資源有效利用,合理分配,發揮各自最大功效。


這樣做時間管理,你的孩子不會再拖拉!



第一,孩子的舉一反三能力很重要,這種能力能讓他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有價值的知識學習,取得更優異的成績。而舉一返三,首先離不開孩子對規律的掌握。放心讓孩子自己去試探,他才真的能掌握規律,父母幫助孩子大量完成工作,或者不斷的在耳邊告知捷徑,其實對孩子的舉一返三能力培養,並無益處。

第二,孩子的時間管理,初始階段,我們只關注的是時間安排上。其實隨著孩子時間管理能力培養的深入,我們應將視角轉移到時間效能方面。所謂時間效能,就是對時間的利用率。一個人能夠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時間,那他在同等時間範圍內可能完成的成果,就大大增加了。

這樣做時間管理,你的孩子不會再拖拉!


第三,孩子的慣例是他自己設計的,還是父母要求的?這將直接影響到孩子是否具有自主分配自己時間的能力。而對時間“死腦筋”的人,又如何能夠快速根據環境去調整安排,最大限度地分配時間資源與其它資源呢?

第四,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怠。成長的腳步也要學會知己知彼。但如何知己又知彼,家長不引導,孩子怎麼懂?


這樣做時間管理,你的孩子不會再拖拉!

這樣做時間管理,你的孩子不會再拖拉!

所以孩子拖拉,家長的任務挺艱鉅,作用也是非常之大的。各位爸爸媽媽們,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時間管理成長環境,同時作孩子真誠的引路人,是我們的責任。我們一起加油吧。


喜歡我,就跟我一起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