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規模2208.53億元!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環境日趨完善,穩步增長

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環境日趨完善,綠色債券發行穩步增長

林青 李天嬌 劉沛倫

聯合資信 聯合評級 研究部

發行規模2208.53億元!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環境日趨完善,穩步增長

2018年,國際綠色債券發行量繼續增加,但增速有所放緩,參與主體繼續擴大,新發綠色債券共涉及44個國家,其中有8個為新增國家,美國、中國和法國仍然在全球綠色債券市場發行規模排名前三。我國綠色債券市場保持穩定發展,綠色債券政策制度日益完善,發行期數、發行家數和發行規模較上年均有所增加;綠色債券期限以3年期為主,AAA級集中度有所上升;國有企業仍是綠色債券的主要發行人;募集資金主要投向汙染防治、清潔交通和清潔能源領域。展望2019年,國際綠色債券發行量有望保持穩定,綠色債券發行將繼續增加,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將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一、2018年國際綠色債券發行漲幅放緩

2018年,國際綠色債券雖延續了2013年以來的增長趨勢,但增速有所放緩。根據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的統計,2018年全球綠色債券發行期數為1543期,發行規模達到1673億美元(約1.14萬億人民幣),發行規模較上年(1621億美元)增長3.21%,與2017年85.47%的同比增幅相比,市場增速明顯放緩,主要是受到部分地區綠色債券發行規模下降影響,尤其是來自美國的中小發行人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大幅減少。


發行規模2208.53億元!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環境日趨完善,穩步增長


2018年,國際綠色債券共涉及發行人320家,涵蓋多邊開發銀行、主權國家、地方政府、政府支持機構、金融機構、非金融企業等多種類型,綠色債券發行人家數較上年增長33.90%,其中204家為新增發行人,綠色債券的參與主體不斷擴張。

分發行人類型來看,金融機構綠色債券發行規模排在第一位,共發行490億美元,是上年(230億美元)2倍多,佔全球年度總規模的29%,高於2017年的14%。其中,興業銀行(中國)、ING(荷蘭)和工商銀行(中國)綠色債券發行規模較大,合計佔金融機構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的近三分之一。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券發行規模排在第二位,達到290億美元,佔總規模的17%。

分地區來看,2018年全球新發綠色債券共涉及六大洲的44個國家,其中有8個為新增國家。美國、中國和法國仍然在全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排名前三,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分別為341億美元、309億美元和142億美元,合計佔全球總規模的47%,較上年佔比(56%)有所下降。

從募集資金投向來看,2018年新能源行業、建築行業和交通行業仍為綠色債券募集資金投向最大的三大領域。

2018年,各國家紛紛發佈了綠色債券相關政策,進一步推動綠色債券發展。具體來看,秘魯利馬證券交易所發佈綠色債券指南,規定了綠色債券市場的基本原則,有助於促進秘魯綠色債券市場的創建;歐盟委員會發布了可持續金融綜合行動計劃,並啟動技術專家組,負責制定歐盟可持續金融分類標準和貼標歐盟綠色債券計劃等,以便在綠色債券立法提案和行動計劃的細節方面取得進展;肯尼亞內羅畢證券交易所(NSE)修改了綠色債券的上市規則,並在其固定收益證券市場內引入綠色債券子市場,同時資本市場管理局(CMA)修訂相關法律,明確綠色債券的定義,以幫助內羅畢證券交易所審查和批准其綠色指引;埃及金融監管局啟動了與國際金融公司協調製定綠色債券準則草案的磋商會,推動綠色債券發展。

二、我國綠色債券市場持續發展

(一)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環境日趨完善

1、繼續完善綠債市場相關制度建設,引導市場規範發展

綠色金融標準化建設穩步推進,綠色債券標準化進程再進一步。為推進實施《金融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2018年9月,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綠色金融標準工作組審議通過了《綠色金融標準工作組章程》,表決通過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的基本框架等內容,下一步將從明確工作機制、確定時間表和路線圖、推動標準落地等方面入手,全力做好綠色金融標準制定工作。2018年12月7日,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以下簡稱“綠標委”)正式成立,根據上年發佈的《綠色債券評估認證行為指引(暫行)》,綠標委將對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機構統籌實施自律管理。綠標委的成立標誌著我國綠色債券自律管理協調機制落地運行,有助於提高綠色債券評估認證質量和水平,我國綠債市場標準化進程再進一步。

加強綠色債券市場服務力度,支持綠色公司債和資產支持證券發展。2018年4月2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發佈《上海證券交易所服務綠色發展推進綠色金融願景與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要加強綠色債券市場服務力度,研究完善綠色債券標準和規則。2018年3月和8月,上交所先後發佈關於綠色公司債券融資的監管問答和關於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的業務問答,分別對綠色公司債券和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的認定標準進行了進一步明確,同時對第三方評估認證和存續期募集資金使用的信息披露等方面做出說明。上交所此舉有助於規範上交所綠色公司債和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發展,助推綠色債券發行。

加強引導綠色投資,推動綠色債券市場化發展。2018年6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發佈公告將不低於AA級的綠色金融債券、優質綠色貸款納入中期借貸便利(MLF)擔保品範圍,並在公司信用類債券擔保品中優先接受涉及綠色經濟的債券;2018年7月27日,央行下發《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方案(試行)》,指出綠色信貸業績評價將按季度開展,並將業績評價結果納入MPA考核。以上舉措一方面有助於加強綠色債券的投資吸引力,提升銀行對綠色債券的投資意願,另一方面大力鼓勵商業銀行發放綠色貸款,綠色金融債的發行需求有望隨之提升。2018年11月10日,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綠色投資指引(試行)》,明確了綠色投資的內涵、投資目標和原則,以及開展綠色投資的基本方法,並規定了綠色投資的評價和監管要求。此文件為各類投資人開展綠色投資提供了導向性指引,有望推動形成我國資本市場綠色投資氛圍。

加強信息披露要求,提升綠色債券市場透明度。2018年2月5日,央行發佈《關於加強綠色金融債券存續期監督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及配套規範文件,提出對存續期綠色金融債券募集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核查,進一步細化對募集資金使用情況季度報告和年度報告披露內容的要求。此舉有利於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債券存續期監督管理,提升綠色金融債信息披露透明度。2018年9月30日,證監會正式發佈修訂後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為了強化上市公司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方面的引領作用,《準則》對上市公司披露環境信息、履行社會責任情況以及公司治理相關信息作出制度性規定,形成了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環境信息透明度的提升,將有助於防止“漂綠”行為,促進綠色債券市場穩定發展。

2、地方綠色金融政策持續出臺,推動地方綠色債券快速發展

2018年,地方綠色金融體系建設不斷推進,多地出臺規劃促進綠色債券發展。甘肅、四川、海南、新疆等省區紛紛發佈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或規劃方案,其中鼓勵綠色債券發展是構建地方綠色金融體系的重點內容之一,具體包括鼓勵企業和地方金融機構發行綠色債券、鼓勵投資人投資綠色債券等。贛江新區和廣州先後發佈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實施細則,內容分別包括創新綠色債券發行擔保方式,建立綠色項目風險補償機制,並提出建立綠色金融備選項目庫、為入庫項目和企業提供綠色債券發行等服務。此外,多地出臺綠色債券財政支持政策,綠色債券發行迎實質性支持。2018年1月、9月、12月,廈門、四川、深圳等地分別發佈文件鼓勵當地企業或機構發行綠色債券,根據發行規模給予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獎勵或補貼;10月,江蘇對成功發行綠色債券的非金融企業連續兩年貼息30%,單隻債券每年最高貼息不超過200萬元,綠色債券和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的擔保方也將獲得一定的風險補償。地方綠色債券相關措施的不斷出臺,代表著綠色債券鼓勵政策正在逐步落地,切實推動地方綠色債券市場快速發展。

3、綠色債券市場國際化持續推進,加強我國綠色債券國際影響力

綠色金融領域多邊合作持續開展,助力提升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建設水平。2018年7月7日,《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索非亞綱要》正式發佈,提出探索在發行綠色金融債券方面開展合作,藉助中國建設綠色債券市場的經驗,將綠色金融融入中東歐建設。2018年,中英綠色金融工作組先後啟動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試點工作、發佈《“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中國在全球綠色金融市場發展上發揮著積極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也有助於提升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管理水平。繼2017年6月上交所和盧森堡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盧交所”)達成上證綠色債券系列指數同步展示的合作後,2018年6月8日,上交所與盧交所正式啟動綠色債券信息通,將上交所綠色債券具體信息在盧交所官網及其環保金融交易所等信息平臺展示,為國際投資者獲取中國綠色債券相關信息提供了高效透明的渠道。2018年11月,美洲開發銀行、CBI與我國央行聯合發佈綠色熊貓債指南,為境外發行人在境內發行人民幣計價綠色債券提供分步指南,便利境外機構參與我國綠色債券市場。2018年12月4日,綠金委和歐洲投資銀行發佈《探索綠色金融的共同語》第二版白皮書,建議未來在中歐綠色債券標準之間建立較為清晰的標準對比和轉換機制,中歐綠色債券標準一致化工作有望推進。以上舉措在繼續探尋綠色金融跨境戰略合作的同時,為境外投資人和發行人參與我國綠色債券市場提供了直接便利,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建設水平得到提升。

香港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服務業,打造綠色債券國際發展平臺。2018年3月12日,香港正式推出“綠色金融認證計劃”,由品質保證局為發行綠色金融債務工具提供第三方認證服務,包括髮行前認證及發行後認證,該局已在2019年1月完成首個認證項目。2018年6月15日,香港推出“綠色債券資助計劃”,資助綠色債券發行人取得上述綠色金融認證,除提高對綠色債券發行人的吸引力外,還能有效提升綠色債券的透明度,增強市場對綠色債券的信心。2018年3月28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關於支持香港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安排》發佈並指出,將推動基於香港平臺發展綠色債券市場,支持符合條件的中資機構為“一帶一路”建設相關的綠色項目在香港平臺發債集資;推動建立國際認可的綠色債券認證機構。2018年4月2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公佈將落實系列措施促進綠色金融市場發展的規劃,包括推動香港與國際綠色金融業界緊密合作、推出綠色債券發行計劃等,此舉可鼓勵更多融資者通過香港資本平臺為綠色項目融資。2018年9月21日,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成立,旨在推動綠色金融業務和產品創新,助力香港打造國際綠色金融中心,香港有望在綠色債券國際平臺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二)2018年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穩定發展

在我國綠色債券政策制度日益完善、財政補貼政策逐步落實、環保意識不斷提升的背景下,2018年,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穩定發展,綠色債券共計發行129期,發行規模為2208.53億元,發行期數和發行規模較上年(114期、2054.80億元)分別增長13.16%和7.48%。2018年,除資產支持證券外,我國新發綠色債券共涉及88家發行人,較上年增長29.41%,其中67家為2018年新增發行人,綠色債券市場參與主體不斷增多。此外,境內發行人在境外合計發行15期綠色債券,較上年(5期)大幅增加,但發行規模(超過64億美元)較上年(約69億美元)略有減少。2018年我國新發綠色債券呈現如下特徵:

1、綠色金融債券發行量仍最大,銀行間市場仍是綠色債券主要發行場所

2018年,我國新發綠色債券涵蓋了債券市場大多數信用債品種,包括金融債、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資產支持證券、私募債、PPN,綠色債券品種較為豐富;但與上年相比,2018年新發綠色債券只涉及中長期券種,未包含短期融資券。具體來看,綠色金融債發行期數和規模(38期、1289.20億元)仍最多,發行期數較上年下降13.64%,但發行規模較上年增長4.47%,發行期數和規模在綠色債券發行總期數和總規模的佔比(29.46%和58.37%)較上年均略有下降;綠色金融債共涉及31家發行人,較上年(25家)明顯增加,其中地方中小商業銀行家數(30家)持續增多(上年18家),綠色債券市場的參與度不斷提升。非金融企業所發綠色債券期數和規模(73期、777.99億元)較上年(60期、674.75億元)均有所增長,涉及發行人家數(57家)較上年(44家)也有明顯增長,表明非金融企業也在越來越多地參與綠色債券市場。其中,企業債和公司債仍是非金融企業發行綠色債券的主要券種,綠色企業債發行期數為21期,與上年持平,發行規模為213.70億元,較上年(311.60億元)有所下降;綠色公司債發行期數和和發行規模(18期、256.10億元)較上年(17期、170.80億元)均略有增長;綠色中期票據和綠色私募債發行期數和發行規模也保持增長趨勢。此外,2018年綠色資產支持證券共發行18單,較上年(10單)有所增長,但發行規模為141.34億元,較上年(146.05億元)略有下降。

2018年,銀行間市場仍為綠色債券的主要發行場所,共發行綠色債券82期,發行規模為1723.82億元,發行期數和發行規模均與上年(81期、1724.78億元)基本持平;發行期數和發行規模在綠色債券發行總期數和發行總規模的佔比分別為63.57%和78.05%,佔比較上年分別約下降7個和6個百分點。交易所市場共發行綠色債券46期,發行規模為480.71億元,發行期數和發行規模較上年分別增長35.66%和21.77%,主要由於交易所市場發行的綠色私募債和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發行量增長較多;另有1期資產支持證券發行在機構間產品報價與服務系統,發行規模為4億元。

2018年綠色債券發行期數和發行規模佔債券市場總髮行期數和發行規模的比例分別為1.21%和1.58%,綠色債券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發行規模2208.53億元!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環境日趨完善,穩步增長


<strong>

2、募集資金主要投向汙染防治、清潔交通和清潔能源領域

在綠色債券資金用途方面,2018年,根據央行發佈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15年版)》劃分,已明確和可估算具體投向的綠色債券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汙染防治、清潔交通和清潔能源領域,其中投向汙染防治領域的資金佔披露投向的募集資金規模的25.38%,較上年(17.64%)大幅提升,超越清潔交通領域位居第一,汙染防治資金規模大幅增長或與國家汙染防治政策導向有關;投向清潔交通和清潔能源領域的資金在披露投向的募集資金規模的佔比(21.58%、20.01%)較上年(29.25%、23.28%)均有所下降。2018年,未能明確估算具體資金用途的綠色債券主要為部分信息披露不完全的綠色金融債以及非公開發行的私募債和資產支持證券,佔募集資金總規模的8.77%,佔比較上年(29.17%)明顯下降,綠色債券募集資金信息披露透明度進一步提升。


發行規模2208.53億元!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環境日趨完善,穩步增長


<strong>

3、綠色債券第三方認證比例有所上升,環境諮詢機構認證佔比最高

從第三方評估認證情況來看,2018年共有95期綠色債券進行第三方評估認證,在綠色債券發行總期數中的佔比為73.64%,較上年(72.41%)略有上升,綠色債券市場透明度進一步提升;未進行第三方認證的34期綠色債券中,19期為企業債,主要由於發改委會對綠色企業債進行審核,15期為在交易所發行的綠色債券,由交易所進行認可。目前,為綠色債券提供第三方認證的機構種類較多,其中環境諮詢機構、會計師事務所以及信用評級機構佔據了主要市場份額,共為82期綠色債券提供第三方認證,在進行第三方認證的綠色債券總期數中的佔比高達86.32%。與上年相比,環境諮詢機構進行認證的綠色債券在進行第三方認證綠色債券總期數的佔比(31.58%)較上年(17.86%)上升明顯,超越會計事務所(28.42%)和信用評級機構(26.32%)排名第一。具體來看,為綠色債券提供第三方認證最多的機構為安永、聯合赤道和中節能,分別認證了22期、16期和14期。


發行規模2208.53億元!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環境日趨完善,穩步增長


<strong>

4、綠色債券期限以3年期為主,發行期限較為靈活

2018年,除了10期可續期債券外,我國綠色債券發行期限分佈於2~15年,其中4年期為新增綠色債券發行期限,綠色債券發行期限更為豐富,但本年未發行1年期、8年期和10年期綠色債券。綠色債券發行期限仍主要集中在3年期和5年期,其中,3年期綠色債券發行期數和發行規模佔比(54.05%、71.78%)較上年分別增長近6個和11個百分點,主要是由於在嚴監管和穩健貨幣政策背景下,市場傾向於配置短期債券,導致3年期綠色債券發行量增長。


發行規模2208.53億元!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環境日趨完善,穩步增長


<strong>

5、綠色債券信用資質較好,AAA級集中度有所上升

2018年,我國發行的綠色債券主要集中在AA+級(含)以上,發行期數和發行規模在具有評級的綠色債券發行總期數和總規模的佔比分別為85.56%和97.39%。其中AAA級綠色債券共發行57期,發行規模為1448.81億元,在具有評級綠色債券發行期數和規模中的佔比分別為58.76%和77.20%,佔比仍然最大,且較上年均有所上升。2018年新增2期A+級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共3.5億元,綠色債券信用等級分佈更趨廣泛。在違約事件頻發、低等級企業融資難度加大背景下,A+級綠色債券的發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場對於綠色債券的認可。另有2期綠色政策性金融債、10期綠色私募債和2期綠色PPN無評級。整體來看,我國綠色債券信用資質良好,AAA級集中度較上年有所上升。


發行規模2208.53億元!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環境日趨完善,穩步增長


<strong>

6、發行主體行業分佈更為廣泛,商業銀行發行期數仍最多

2018年,我國綠色債券發行主體合計88家,其中67家為2018年新增發行人,發行主體共涉及商業銀行、建築與工程、電力等在內的21個行業,較上年新增公路與鐵路運輸、化工以及金屬、非金屬與採礦等6個行業,發行主體行業分佈更為廣泛。其中,商業銀行所發綠色債券期數(38期)仍最多,發行人家數和發行規模分別為30家和1289.20億元,發行期數較上年持平,發行人家數和發行規模較上年分別增長150%和7.97%;建築與工程行業企業和電力行業企業所發綠色債券期數(15期、8期)分別居於第二、三位。


發行規模2208.53億元!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環境日趨完善,穩步增長


<strong>

7、國有企業仍是綠色債券的主要發行人,公眾企業發行規模較上年大幅增加

2018年,我國綠色債券發行主體仍主要集中於國有企業(74家),所發綠色債券期數(93期)較上年增長17.72%,但發行規模(1172.91億元)較上年減少5.93%;國有企業所發綠色債券期數在綠色債券發行總期數佔比為83.78%,佔比同比增加了8個百分點,發行規模佔比為57.75%,佔比同比減少了4個百分點。其次為公眾企業,共有8家公眾企業發行10期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為845.08億元,受到興業銀行發行2期規模共計為600億綠色商業銀行債影響,公眾企業綠色債券發行期數雖較上年有所下降(9.09%),但發行規模較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32.04%);公眾企業所發綠色債券期數在綠色債券發行總期數佔比為9.01%,佔比同比減少了2個百分點,發行規模佔比為40.88%,佔比同比增加了7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綠色債券發行量仍然較少,在綠色債券市場的參與度仍有待提高。


發行規模2208.53億元!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環境日趨完善,穩步增長


<strong>

8、綠色債券發行主體地域範圍有所擴大

2018年,我國綠色債券發行人涉及地區(25個)與上年(24個)相差不大,其中,貴州、廣西、遼寧和青海為新增綠色債券發行區域,綠色債券發行主體地域範圍不斷擴大。由於北京、浙江、廣東和江蘇地區經濟較為發達,金融活躍度較高,大型商業銀行和國企較多,這些地區綠色債券發行期數較多(15期、14期、13期和9期),合計佔綠色債券總髮行期數的比例為45.95%。但從發行規模來看,由於今年興業銀行發行了2期共600億的綠色商業銀行債,福建省綠色債券發行規模最高,佔總發行規模的比例為29.55%;其次分別為北京(342億)、廣東(135億)和重慶(101億)。此外,甘肅、黑龍江、內蒙古和西藏在2018年均未發行綠色債券。整體來看,在東部地區企業仍保持較高綠色債券發行量的同時,中西部地區企業對綠色債券的參與度也有所提升。


發行規模2208.53億元!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環境日趨完善,穩步增長


<strong>

9、綠色債券發行成本仍具有一定優勢

2018年,我國共有45期綠色債券的發行利率低於可比債券的平均發行利率(詳見附表1),佔比達到60.81%,較上年(63.27%)有所下降。具有成本優勢的綠色債券以商業銀行債(12期)為主,發行人以國有企業(37期)為主。由於現階段綠債發行數量與規模仍然較小,統計分析受發行主體性質、行業等多種因素影響而存在侷限性。

三、2019年綠色債券市場將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展望2019年,國際市場方面,綠色債券發行量有望繼續保持增長態勢;綠色債券發行人擴容空間較大;綠色債券國際合作將不斷加深;各國出臺的綠色債券相關政策也將進一步推動綠色債券市場的規範發展。

國內市場方面,預計2019年綠色債券市場會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市場機制建設進一步完善

加快推進綠色債券標準統一。綠色金融標準工作組已對綠色金融標準制定工作做出了明確分工,央行及證券業協會也分別將“加快構建標準體系”列為今後重點研究工作,預計2019年綠色債券界定標準的完善和統一工作將持續推進,推動綠色債券市場規範發展。

繼續規範綠色債券評估認證。繼2017年央行、證監會發布《綠色債券評估認證行為指引(暫行)》後,2018年綠標委正式成立,並提出將研究制定綠色債券評估認證備案操作規則、實施市場化評價,開展執業行為檢查,通過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提升專業水平,確保綠色債券的純度。綠色債券評估認證將得到進一步完善,保障綠色債券評估認證質量。

加強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根據證監會制定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工作實施方案,強制要求開展環境信息定期披露的公司範圍將逐步從重點排汙單位擴大到所有上市公司;根據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試點工作計劃,2019年將在實現披露綠色信貸餘額的基礎上進一步披露汙染性信貸餘額,環境信息披露深度將更進一步,為資本市場環境信息披露起到良好示範作用。隨著證券業協會等監管層持續開展綠色證券的信息披露研究,更多具體相關披露標準有望出臺,預計未來綠色債券市場信息披露將更加及時、充分、透明,為綠色債券市場穩定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綠色債券發行量有望保持穩定

第一,我國監管機構將繼續發佈政策鼓勵綠色債券發行。2019年1月15日,發改委、財政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明確包含發展綠色金融在內的九項重點任務,提出鼓勵有條件的非金融企業和金融機構發行綠色債券。第二,我國綠色經濟融資需求巨大,隨著綠色債券相關機制的完善以及綠色債券財政獎勵、補貼、貼息、風險補償等鼓勵措施的落地,將有更多綠色融資需求選擇發行綠色債券。第三,2019年,將有超過1000億元規模的綠色債券到期,存在一定的再融資需求。第四,我國責任投資氛圍正在逐漸形成,預計綠色債券投資需求將會增加,進而從投資端驅動綠色債券發行。綜合來看,在債券市場整體發展較為平穩的背景下,我國綠色債券發行量有望保持相對穩定。

地方綠色債券市場建設穩步推進

2018年,以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為代表的省、市級地方政府在發展綠色金融方面創新成果頗豐,可為其他地區的綠色金融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鑑,同時,《行動計劃》提出將適時擴大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實驗區試點範圍。預計2019年更多地區有望加入地方綠色金融建設,地方綠色金融建設步伐有望加快,從而推動地方綠色債券市場建設和發展。

綠色債券領域國際合作繼續加強

2019年,中英兩國在發展綠色金融領域作出了新的深入合作安排,包括爭取推動中國資產證券化產品在海外市場落地、開發支持“一帶一路”綠色投資的工具和方法等,互相促進綠色債券市場發展。在《探尋綠色金融的共同語言》白皮書的引導下,歐洲投資銀行已啟動了綠色熊貓債業務,中歐綠色債券標準一致化工作有望在實踐中得到檢驗與推進。此外,隨著上交所與盧交所合作的持續開展及《綠色熊貓債指南》的發佈,我國債券市場對境外綠色債券發行人與投資人的吸引力進一步提升;深圳市提出探索發行國際綠色市政債,併發揮深港合作優勢,引導長期、穩定的外資投資境內綠色債券,推動綠色債券市場雙向互動。未來,我國綠色債券領域國際合作將得到進一步加強,在不斷完善綠色債券市場機制的同時促進綠色資本跨境流動。

附表


發行規模2208.53億元!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環境日趨完善,穩步增長


發行規模2208.53億元!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環境日趨完善,穩步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