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粲煥之美——明清花絲鑲嵌首飾

傳世粲煥之美——明清花絲鑲嵌首飾

“採金為絲,妙手編結,嵌玉綴翠,是為一絕。”這幾句話恰當地說明了花絲鑲嵌的工藝特點,反映出人們對工藝精雕細琢、對形制富麗華貴的追求。花絲鑲嵌工藝作為中國傳統金銀器製作技藝的代表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世代相承。其利用貴金屬的延展性把金或銀等材質拉制成細絲,經過掐、堆、壘、編、織、攢、焊等八項主要的技法,製作成精美的首飾或者器物,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

傳世粲煥之美——明清花絲鑲嵌首飾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銀的提煉、製造和使用就有了較大的發展。到秦漢時期,朝廷已設有金銀冶煉的專門機構,稱為“工官” 。至兩漢,金銀細金工藝又有了新突破——出現了花絲、祥絲、金珠等樣式,花絲工藝的掐、編、織等技法和花絲圖案花紋的種類令人讚歎。在製作工藝上,形成了掐、填、編、攢、焊等一整套技法,豐富了花絲工藝的表現力,使器物在造型、裝飾圖案和裝飾手法方面更加完美。此後的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在運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也創造了許多有特色的,且能代表該朝代水平的技藝,並在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提高和發展。在明清時期,花絲編織工藝與花絲平填工藝達到純火爐青的新境界。明清花絲工藝在表現技法上,可謂集歷代之大成,盡顯首飾華貴精緻的藝術風格。

“纖”“透” 的明代花絲工藝

傳世粲煥之美——明清花絲鑲嵌首飾

【明·嵌寶石葵花形金簪】

明朝流行鑲嵌有珠寶的首飾,其上鑲嵌的寶石種類有紅藍寶石、綠松石、瑪瑙、水晶等,其中又以紅、藍寶石為多。華貴豔麗的珠寶和精湛絕倫的花絲工藝組合在一起時,相得益彰,既有雍容之氣,又有耀目之色。從北京右安門外明墓出土的《嵌寶石葵花形金簪》,就是其中一件典型的花絲鑲嵌作品。它通長13.5釐米,重76.8釐米,以葵花為大形,分三層紋飾,花心以黃色碧璽為中心,由花絲掐成的花蕊圍在碧璽周圍,石碗周圍更焊接了一圈正搓的花絲以使其立體性更強。花心的外圈,有八瓣鑲嵌著紅寶石的花瓣,花瓣邊緣同樣圍有花絲,最外圈的花瓣還鑲嵌有紅、藍相間的彩色寶石,使首飾的色彩更加豐富。重疊的花瓣與裝飾的花絲使整件製品生動、立體。

傳世粲煥之美——明清花絲鑲嵌首飾

【明·累絲鑲寶燈籠金簪】

工藝美術的特色、手法是與時代緊密相關的,有何種審美時尚,就會有何類的工藝手法。得益於明朝的“纖”“透”審美傾向,花絲工藝被髮揮得淋漓盡致,嫻熟至臻的工藝更加深了人們對此類製品的青睞,對其玲瓏剔透的效果不斷追求,兩者相輔相成,最終促成特點鮮明的明朝花絲工藝藝術。

“精”“細” 的清朝金銀細金工藝

清朝的金銀細金工藝與明朝的花絲工藝具有相似之處——視覺華麗繁複,都依稀具有西方中世紀的巴洛克藝術之風。不過兩朝製品亦有各自的不同之處:大體上說,明代首飾仍未脫盡古樸,清朝首飾更趨工整華麗。在工藝技巧上,清代首飾獨有的細膩精工,也是明代首飾所不可及的。

傳世粲煥之美——明清花絲鑲嵌首飾

【清·金累絲嵌珍珠寶石五鳳鈿】

清代花絲首飾的加工特點,可以用“精”“細” 二字概括。相比明代首飾,清代首飾的造型、紋飾變化很大,已全無古樸之意,更傾向於一心追求宮廷金銀藝術品特有的富麗華貴。清代首飾的造型傾向於寫實,紋飾以繁密絢麗為特徵,或格調高雅,或富麗堂皇,添上工藝精緻的各色寶石點綴後,製品更顯色彩繽紛、金光燦燦。清代花絲工藝的“精”“細” ,讓製品無論在造型上,還是在紋飾的處理上,都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傳世粲煥之美——明清花絲鑲嵌首飾

【清·和田玉嵌百寶累絲龍鳳牡丹盆景】

清朝金銀製品的傳世之作很多,其中最具特色的當屬皇家制品。從用途上來看,皇家制品有冠飾服飾、生活用品、陳設展覽品、典章印冊、祭祀用具、宗教用品等。從來源來看,皇家制品有兩類,一類是專門為皇家制作的金玉作;另一類是各地方督撫的進貢製品。其中的貢品多產自北京、南京、杭州、廣州等地,這些地方製作金銀製品的歷史很長,人才相對集中,傳統工藝世代相傳。

傳世粲煥之美——明清花絲鑲嵌首飾

【清·點翠嵌珠寶五鳳鈿】

現由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金累絲嵌珠寶鳳鈿》,是一件清代皇后穿龍袍時所戴的鳳鈿。這支鳳鈿,下窄上寬,前高後低,以紙板雕刻出連環網狀紋,表層全部點翠。鈿的前部綴有5只黃金累絲鳳,鳳下排綴著9只銀鍍金金翟,鳳和翟口銜珍珠。鈿的前後分別綴有珍珠、珊瑚、綠松石、青金石、紅藍寶石穿成的流蘇,其中有大珍珠50顆,二等、三等珍珠數百顆,寶石200餘塊,珠光寶氣、極盡華貴。

傳世粲煥之美——明清花絲鑲嵌首飾

【清·累絲嵌珠寶蝦形金飾】

出土於北京海淀區上莊鄉,現藏於首都博物館的《清代累絲嵌寶蝦形金飾》,更體現了清朝首飾精緻、華貴的特點。以其上的“蝦” 為例,其造型工藝較前朝更為精細,外形更逼真,已趨於寫實,其上的寶石鑲嵌工藝也更為純熟,鑲口處的花絲處理得極為細緻。蝦身採用了花絲工藝中的壘絲工藝,使其更立體,飽滿感呼之欲出,再加上週遭同樣採用花絲工藝製作出的荷花、浮萍等生動場景,宛如一幅國畫中常見的《蝦戲蓮圖》。

傳世粲煥之美——明清花絲鑲嵌首飾

【清·累絲宮燈形金耳墜】

清朝的花絲工藝,不僅在動物的造型方面趨向寫實、力求生動,更在閣樓、器物的造型方面,充分展示其運用金絲的能力。較於前朝,清朝首飾更加追求工藝的難度和視覺上的華麗,譬如北京石景山出土的《清代累絲宮燈形金耳墜》,就通過多種花絲工藝營造出豐富的空間感和層次感,每一個細節都做得很到位。這件製品,與其說是一件給人佩戴的首飾,還不如說是一件能供人細細玩味的藝術品。

傳世粲煥之美——明清花絲鑲嵌首飾

通過以上幾件作品的賞析,可以大概瞭解明清花絲首飾的特點:一,相對前朝各代,花絲工藝開始在諸多首飾製作工藝中占主導地位;二,花絲工藝與鑲嵌工藝相結合,首飾的色彩工藝華麗繁富;三,在紋飾的處理上,花絲工藝較於其它工藝更能表現其立體、生動的特點;四,花絲工藝順應明清時期的審美傾向,將富麗華貴的首飾在工藝上推向了極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