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1983年後幾年間的中國,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已開始翻天覆地的變化,創造無數個對後來發展重要影響的大事件。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工商銀行發行改革開放後第一支股票——上海飛樂音響;“銀河”巨型電子計算機通過國家驗收;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經過6年談判,中國和德國簽定《基礎協議》,1985年,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國民飲料“健力寶”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後一炮而紅,此後李經緯和李寧開始了波瀾壯闊的企業版圖擴張。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這一系列的變化,都推動著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與此同時,文化藝術領域也出現了新的推動力。國外所傳入極具現場感染力的流行樂,就是“新推力”。

新聲“震醒”雙耳,中國搖滾的前夜

1985年4月10日,15000人湧進北京工體,等待著英國樂隊Wham!在中國的首次亮相。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從當時的記錄片可以知道,票價甚至高達30-40元,而1985年的月平均工資還不到100元。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幾大卡車的設備空運而至,炫麗多變的舞臺燈光、直撞胸口的超強音浪,所有設備呈現出的舞臺效果,完全顛覆人們想象。用歌手郭峰話來說就是“全國觀眾都看傻了”

更重要的是,他們撩起了年輕音樂人們內心對於搖滾的那團“火”。威猛樂隊,可以說是中國搖滾樂的啟蒙者。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其實,火苗早在幾年前開始悄悄點燃。1979年冬天,內地的第一支樂隊--“萬李馬王”樂隊在北京成立,以演繹披頭士,BeeGees的歌曲為主。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萬李馬王”在當時影響並不算太大,但在音樂的開創性和鮮活性來說卻是當時中國流行音樂界的一聲驚雷,在後來更被稱為中國搖滾樂隊的鼻祖

次年,初嘗電音,以翻唱日本歌曲為主的“阿里斯”樂隊成立;緊接著,丁武、王迪等組成的“蝗蟲及樂隊”誕生。此後,搖滾樂隊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冒起,包括崔健、劉元等組建“七合板”樂隊。搖滾在中國流行樂壇影響力逐漸增大。

影視劇金曲傳世,內地歌手重演唱功力

伴隨香港電視劇《大俠霍元甲》獲准在廣東臺播出,廣州中唱藝術團歌唱演員呂念祖錄製了劇中家喻戶曉的主題歌,並登陸春晚。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一時間,該劇的主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以及霍大俠的“迷蹤拳”一下紅遍了大江南北,全國上下熱血沸騰。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1986年,國內誕生了一部神劇《西遊記》,至今年年重播。《西遊記》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也是一代人的回憶

。這首歌許鏡清譜曲,閻肅作詞,由張暴默首唱,第11集後由蔣大為演唱,深得人民喜愛。

當時主流歌唱系代表人物蔣大為、殷秀梅、董文華、吳雁澤、李雙江等都是歌喉紮實之輩

中港臺相互啟發,音樂文化交匯融合

揚名春晚的還有香港歌星張明敏。身穿中山裝,演唱《我的中國心》成為了張明敏的標誌。除此之外,張明敏也曾翻唱《龍的傳人》。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這首歌原在臺灣爆紅,後因敏感原因被臺灣當局禁播。歌曲創作者侯德健無視臺灣政局,隻身前往中國大陸,令這首歌獲得新生。

同時,他還帶來了蘇芮演唱的《酒幹淌賣無》,讓內地同胞也聽到了這首經典之作。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此時,在對岸的樂壇,參考歐美《We Are The World》的創作思路,羅大佑等年輕一代詞曲作家組織港臺60名歌星演唱《明天會更好》。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受港臺《明天會更好》大型演唱會的啟發,內地音樂工作者亦籌辦了由百名歌星組成的群星演唱會。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讓世界充滿愛》的大型流行音樂演唱會在北京體育館舉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郭峰作曲,陳哲、小林、王健、郭峰填詞的主題曲《讓世界充滿愛》也不脛而紅,盛行一時。

這場演唱會的推出,標誌著內地流行音樂創作群的崛起,也反映了中港臺三地在音樂創作思維上的開始相互啟發與影響

商業運作遇東風,才人輩出燃起港樂烈焰

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發佈,香港迴歸正式進入倒計時。長期接觸外國流行音樂的香港樂壇此時已相當繁榮。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而為樂壇注入源源不斷生命力的,正是這個大名鼎鼎的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CASH)。

該協會擁有大批會員:有元老級的顧嘉輝、黃霑、黎小田、鮑比達、馮添枝、鍾定一、鄭國江、盧國沾、黎彼得等,亦有新血液如林敏怡、徐日勤、林慕德、林振強、林敏驄、向雪懷、盧永強、潘偉源等。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當然,傳媒對香港樂壇的發展亦功不可沒。

當時出現了大量流行音樂節目,各大電臺電視臺甚至為歌曲專門設置“音樂流行榜”,如香港電臺的“中文金曲龍虎榜”、商業二臺的“金榜十大”、無線電視臺的“勁歌金曲”等,唱片銷量榜則有商業臺的“中文歌曲擂臺陣”。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一年一度的“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勁歌金曲”樂壇頒獎禮創造了越來越高的收聽收視率,當紅歌手的作品也在無形中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

長江後浪推前浪,流行歌漸趨開放多元

1985年的頒獎禮表演上,林子祥以一曲十幾分鐘的串燒調戲了一眾新舊歌手。

回想起來,也只有他憑著獨有的唱作人風格與高亢唱腔,在時代浪潮中能一直站穩腳跟。相反,老前輩們在這片大浪潮裡的境況卻不甚理想。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鄭少秋、葉振棠、汪明荃、關正傑等以演唱影視劇歌曲為主的歌手,如同退潮一般迅速衰落,紛紛或轉型或隱退

許冠傑和徐小鳳的聲勢雖然也在減弱,但他們那些針砭時弊、感悟人生的作品仍然無可替代。

甄妮倒是憑《再度孤獨》的熱賣奪得了幾大頒獎禮的最佳女歌手稱號,這無疑是她在香港樂壇的最輝煌的時刻,也成了在上一輩歌手裡甚少的獨舞。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浪潮捲起天王天后,年輕歌手全面“奪權”

84年後,譚詠麟兩張經典唱片《霧之戀》、《愛的根源》均創下驚人的銷量,包括其後的《愛情陷阱》成為愛情三部曲,演唱會場場爆滿,成為眾望所歸的歌手第一人;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張國榮以熱辣舞曲《MONICA》令他一舉攀上偶像派頭把交椅。有人更預言85年香港樂壇將成張國榮的天下。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雖沒有成為現實,但張國榮已成為譚詠麟最強悍的對手,為其後數年的“譚張爭霸”埋下伏筆。

陳百強在EMI推出的大碟《凝望》在強大的宣傳攻勢下,成績喜人,唱片銷量榜上,連續蟬聯冠軍,《凝望》、《至愛》傳唱一時。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陳慧嫻憑藉歌曲《逝去的諾言》出道,同年獲得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獎;葉倩文那首畫面感極強的《零時十分》在各大唱片鋪播放。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無線電視臺舉辦每年一屆的“新秀歌唱大賽”,首屆冠軍梅豔芳在1983年以《赤色梅豔芳》走紅,以百變的形象成為香港樂壇新女王。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此後還有很多知名歌手都是“新秀”出身的,如呂方、杜德偉、許志安、黎明、蘇永康、鄭秀文、陳奕迅等。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除了已經穩居一線的前輩和奮力直追的未來巨星,樂壇還湧現出很多實力不容小覷的新人: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新力的林憶蓮以“日本妹”的包裝亮相,聲線獨特的劉美君來勢洶洶,演員劉德華則初試啼聲,創作歌手周啟生和倫永亮也推出了個人唱片。

新人崛起互戰搶位,有一人卻枯木逢春

此時人才輩出的樂壇,有兩位新人的表現特別亮眼:“十九區”冠軍張學友和“新秀”冠軍呂方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張學友第一首歌《Smile again 瑪麗亞》反映不俗,充滿磁性的聲音征服了樂迷,唱片在“中文歌曲擂臺陣”上霸佔20多周,並超越三“白金”銷量。

86年初,“寶麗金”在《Smile》大獲成功激勵下,迅速為張學友推出了第二張唱片《AMOUR-遙遠的她》,唱片一上市,即引起搶購熱潮,佔據銷量榜頭名達七週之久。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唱片中的《AMOUR》、《遙遠的她》、《月半彎》在各流行榜一路過關斬將。張學友成了譚詠麟與張國榮最強威脅,走紅之快,連他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他的朋友兼對手呂方第二張唱片則晚些推出,雖然也賣了個“白金”,但很明顯製作上有不進反退的感覺

,兩者比較,張自然大佔上風。

新人輩出的時候,一位老歌手卻意外地枯木逢春,他就是羅文。憑著一曲家喻戶曉的《幾許風雨》,羅文又一次嚐到了久違的“龍虎榜”冠軍的滋味,同名唱片也順利登上“中文歌曲擂臺陣”的榜首

能夠站穩在新生力量的浪潮中,羅文依靠的並不只是濃厚的個人特色,還有敢於嘗試“非主流”風格音樂的勇氣。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羅文的音樂在流行樂壇中一直是“新潮”的代表,在偶像派漸據上風、情歌氾濫的當時,香港樂迷發現了羅文的驚豔之處。


一眾樂隊橫空出世,為樂壇注入新氣象

一招鮮不再常青,隨著歌曲表演多樣呈現,大眾音樂品味也開始豐富,不再滿足於來去的綿綿情歌。

七八十年代正是國外樂隊的全盛期,香港受其影響,包括太極、達明一派、RAIDAS等在內的香港初期流行搖滾樂隊冒頭,這是一股不容忽視的新生力量。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太極七子人多勢眾,是86年最受歡迎的樂隊,主音歌手是雷有輝、雷有耀兄弟。他們演出聲勢較大,有一種痛快淋漓的宣洩,卻絕非歇斯底里的吼叫,為香港樂迷帶來了更適合華人的搖滾。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劉以達、黃耀明的達明一派雖然開始受歡迎度不如太極,後來卻成為成就最高的組合。

雖然只有兩人,但是他們卻能極高程度地互補。劉以達外貌平凡,不善言辭,但卻彈得一手好吉他,創作天賦奇高;黃耀明高挑清瘦,聲線細膩,唯有他能唱出那種曖昧不明的情愫。

出道的同年9月,寶麗金決然為他們推出《達明一派Ⅱ》,為達明帶來了一張金唱片。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RAIDAS的兩位成員黃耀光和陳德彰,形像相對而言較貼近大眾。《吸菸的女人》、《別人的歌》在港九每一個角落廣為傳唱,吸引人的不僅是個性的電子旋律,還有“御用”填詞人林夕營造的意境。

夕爺用他獨特的文字視野在香港漸漸冒頭,既寫“入世”的世俗愛恨,也寫“出世”的人生妄念,為RAIDAS搶下香港樂隊的一席之位。

提及樂隊,又怎會遺漏了熟悉的Beyond?在1983年成立Beyond樂隊,他們被公認是圈內演奏樂器的頂尖高手,家駒的嗓音也頗具感染力。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但樂隊早期幾經掙扎、活躍地下且曲風前衛,並沒有大眾化的作品,直至1986年自資發行了樂隊的第一張搖滾專輯後,才決心走向流行。

這時,香港整個唱片工業的運轉機制已經確立,經濟的繁榮帶動了娛樂消費,香港流行音樂進入到了一個如火如荼的發展時期。

民歌運動餘溫未消,“黑色風暴”悄然颳起

此前提到,臺灣的民歌運動在臺灣流行音樂發展過程中佔據重要席位。到了80年代中期,民歌運動的餘溫尚在。

崛起於民歌時代的鄭怡,雖然早年以《月琴》深受人們的喜愛,但直到83年推出《小雨來的正是時候》,她那純淨而又略帶民謠味的聲音才真正傳遍了大街小巷。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三毛、齊豫、潘越雲合作推出了三毛個人傳記式專輯《回聲》。整張作品詞的部分由三毛一人包辦,其中展現的層次從不愉快的童年、羞澀的初戀、深摯的真情、絕望的悲痛再到心境的釋放。

而臺灣民歌時代最具代表性的音樂人,當數李壽全與李泰祥,二人破天荒的第一次出版個人專輯。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適時臺灣老一輩民眾還沉浸在久久不退的靡靡之風中。但隨著臺灣的社會進步,粉飾太平的作品已無法再引起新生代歌迷的共鳴,大部分青年開始沉迷西洋搖滾乃至更標新立異、更叛逆的音樂之中。

羅大佑的個人首張專輯《之乎者也》一經問世,立刻為當時樂壇帶來了劃時代的改變。颳起華語樂壇的黑色風暴警醒著人們,音樂不能再沉浸於小我的世界裡了。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他大量運用了西洋搖滾的表現形式,歌詞注入大量省思內容拷問人性、折射現實,從而引發了極具意義的音樂革命,這張專輯也奠定了羅大佑在華語樂壇不可動搖的地位。

而另一位黑色風暴的核心就是蘇芮,1983年,蘇芮推出了自己的首張國語專輯《搭錯車》。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她一改之前女歌手蒼白軟弱的形象,以一身黑衣,振人的吶喊在當時樂壇掀起了一股黑色狂潮。

齊豫的弟弟齊秦,以“狼”的姿態出現在樂壇,引發了樂壇特別的一次形態風潮。“狼”的姿態也間接啟發了後來的一位“浪子”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齊秦身上那種年少叛逆,桀驁不馴的個性,對當時有獨立見解,又得不到他人承認的臺灣“新人類”而言,齊秦成為他們心目中的音樂英雄

以一曲《激盪》而備受關注的李麗芬,在專輯《梳子與刮鬍刀》中,嘗試雷鬼風,被塑造成一個獨立、冷靜甚至冷漠的女性形象。與女歌手林良樂的形象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風潮直接影響到後來潘美辰的路線。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這些音樂作品的面世令人們醒覺,音樂應是多元合一的反映體,羅大佑的嚴肅是自我反省,蘇芮的吶喊是打破虛弱,齊秦的不羈是包容接納,李麗芬的獨立是追求平等。

意識覺醒注重挖掘,創作人的春天來臨

1986年,臺灣“著作權法修正案”的頒佈,本土原創作品更加受到版權法保護唱片公司開始不惜斥巨資發掘本土歌手,同年在臺北舉辦了首屆“臺北新音樂節”。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音樂節湧現出了許多陌生名單:陳明章、林強、張洪量、紀宏仁、黃韻玲、庾澄慶、趙傳、吳俊霖——而吳俊霖,後來改名叫伍佰。他們大部分都成為了以後臺灣台前幕後的中堅音樂力量

中國搖滾萌芽,港樂“半壁江山”有誰爭霸|流行音樂40年顧(2)

而李宗盛在“木吉它合唱團”樂團解散後,退居幕後專事詞曲創作和音樂製作

,並推出了個人首張專輯《生命中的精靈》。這位音樂大師,此刻才開始暫露頭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