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A股最賺錢的公司,如今慘淡到產品屢遭退市

曾為A股最賺錢的公司,如今慘淡到產品屢遭退市

“第一代機王”完美詮釋了“產業投機者”的下場

文 / 華商韜略 張凌雲

近日,上海市場監管局對市場家用電器進行了抽查,夏新冰箱與洗衣機均被認定不合格,存在耗能或安全隱患。

曾為A股最賺錢的公司,如今慘淡到產品屢遭退市

曾為A股最賺錢的公司,如今慘淡到產品屢遭退市

這不是夏新第一次登上不合格名單。

液晶電視機、手機、機頂盒、淨水器、電水壺……不僅名目繁多,而且時間跨度之長,最早可追溯至2003年。

如此“花式”上黑榜,夏新到底怎麼了?

第一代機王

如今的夏新早已不復當年榮光。

2001年,一部“會跳舞的手機”將夏新推上了歷史最高點。

此前夏新連續兩年虧損,面臨退市風險。焦頭爛額之際,一家韓國手機設計公司找上門來。當時總經理李曉忠覺得這個手機方案大有可為,據此推出了當時較為罕見的雙屏設計手機夏新A8。

曾為A股最賺錢的公司,如今慘淡到產品屢遭退市

沒想到,誤打誤撞,夏新A8大受歡迎,交出了單款手機盈利超8億元的輝煌戰績,成為了國產機“第一代機王”。

不同今日國產機愛走高性價比路線,夏新A8成本不足千元,售價高達3800元!在那個人均工資只有七八百元的年代,夏新A8供不應求,經銷商經常拎著現金守在夏新門口提貨。

憑藉A8,夏新兩年間淨賺11億,一舉扭轉盈虧,成為A股最賺錢的公司。

2003年9月,全球競爭力組織首次對中國的1243家上市公司進行排名,夏新位居第二,僅次於中石化。

曾為A股最賺錢的公司,如今慘淡到產品屢遭退市

2006年,夏新品牌估值高達74.86億元,李宇春為其代言,與波導共同佔據了70%的市場份額。

一部手機救活一家公司,堪稱神話。

先驅變先烈

然而,成也手機,敗也手機。

當時,夏新、波導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如日中天,很大原因在於國家政策的保護,沒有外資品牌的競爭,盡享政策紅利。

好景不長。

2005年後,國家取消了審批制,啟動手機生產核准制。三年後,政策再次放寬,改為備案制,徹底放開了手機市場的門檻限制。

很快,外資品牌進來了,山寨手機起來了。夏新手機的價格比不過山寨機、質量又比不過國外機,開始連年鉅額虧損。

夏新沒想過創新嗎?

想過。

當時還處在2G時代,夏新就開始把A8賺到的錢投入到3G研究中,累計投入5億元,研發了12款3G產品,甚至已經實現量產。

然而,起步太早,3G標準尚未確定,過多的研發投入並沒有收穫應有的市場回報。

夏新倒在了3G元年的前夕。

2009年,夏新破產重整,被前聯想移動掌門人劉志軍為主的團隊接手,賣身價1.35億元。

從虧損走上巔峰,再從巔峰走到破產,真是過山車般刺激。

劉志軍是想復活夏新手機的。

帶著聯想移動的舊部,劉志軍曾表示要推出三大制式手機產品,“再塑A8輝煌”。2012年與360合作推出過特供機大V,有過短暫水花。

但劉志軍沒能堅持下去,2014年離開了夏新。

時代易幟,智能手機浪潮到來,小米、華為、OPPO 等國產手機開始成為市場主角,夏新再也沒有迎來重新登場的一天。

產業投機者

如今的夏新,空餘一個名號。

打開京東的夏新官方旗艦店,看不到任何手機產品,赫然在列的是空氣淨化器、車載淨化器、新風系統、冰箱等家電,或已下架,或銷量寥寥無幾。

曾為A股最賺錢的公司,如今慘淡到產品屢遭退市

由夏新科技官網上可知,夏新如今的產品線更多地在向健康生活、智能家居傾斜。

智能家居是近幾年火起來的概念。

看來,夏新終究還是走上了“什麼火賣什麼”的老路子。

1981年,夏新(原名“廈新”)成立,最早生產黑白電視機,後來又改做錄像機。

電子工業部批准其為中國首批生產錄像機的定點生產廠。當時有“北華錄、南廈新”之說,是中國現存的最老牌影碟機企業之一。

後來,VCD來了,錄像機被淘汰了,夏新忙不迭地改做VCD,一度做到了VCD市場前三甲。

DVD又來了,VCD受衝擊,夏新接著改行,又隨著DVD的火爆漲了一把。

DVD行情下去了,夏新又瞅上了新興的手機。

如今,手機變成了汽車、智能家居和3C……

就這樣,夏新總是“緊跟科技潮流”,還曾大方承認自己就是“產業投機者”,並號召大家都應該做“產業投機者”。

不幸的是,這位“產業投機者”的傑出代表每次都還沒來得及盡情享受到勝利的果實,就被時代無情的拋棄。品牌價值也在這一輪輪的折騰中消磨殆盡。

單品火爆一時,創新才能持久。

可惜,夏新現在還沒明白這個道理。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