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對小容量電池鍾愛的背後,隱藏怎樣不為人知的祕密?

手機行業的寒冬並沒有因為春季的到來,而有絲毫的減弱。但年後的手機市場卻已熱鬧非凡,這股熱鬧浪潮似乎都與小米9有關聯。

一場關於電池爭論

2月21日,小米公司產品總監@王騰Thomas發文稱:“小米9評測結果是91小時,超過了小米8、IPhone、華為P20 Pro、華為Mate 20Pro,跟華為Mate20只差1小時!”

小米對小容量電池鍾愛的背後,隱藏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

隨後,小米創始人林斌轉評:“雖然只有3300mAh電池,但是7nm的驍龍855芯片加上各種系統優化,小米9續航時間比友商4200mAh的旗艦機還要長。”

在小米高層一系列讓人大跌眼鏡的言論發表之後,不少網友就小容量電池與大容量電池,是否會有相同的待機時間展開了討論。可謂在手機圈掀起了一場關於手機電池的討論浪潮。更有分析指出,研發不行營銷湊。這本質上是小米此前一系列營銷造勢動作的延續。

小容量是否擁有大潛力

這場爭論最大的焦點就是小米9的3300mAh電池在待機時間上是否能夠追平甚至超越友商的4200mAh電池。這一事件,也被許多網友戲稱為“電池門”。

小米對小容量電池鍾愛的背後,隱藏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需要從小米9的續航評測說起。在小米9發佈後,小米給出了外媒GSM ARENA對小米9的續航評測:小米9評測結果是91小時,超過了小米8、IPhone、華為P20 Pro、華為Mate 20Pro,跟華為Mate20等友商手機。

該測評一經發布,立刻在手機圈掀起新一輪的辯論,首先就有業界大V對續航測評本身存在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該大V稱在日常使用場景下,最靠譜的就是參考網頁瀏覽續航數據。

筆者仔細觀察小米給出的這幾款手機的網頁瀏覽續航數據後發現,小米9為10小時09分,甚至比自家上一代小米8的11小時09分還要少一小時。之前小米高層在微博上宣稱的比小米9續航只多1小時的華為Mate20,其網頁瀏覽續航為19小時42分。

筆者更是發現,在小米給出的這些手機續航測試數據中,同為3000mAh區間蘋果手機,其網頁瀏覽續航數據與小米系列手機基本持平。從這些測評數據來看,在消費者日常用機中,能夠準確反映續航真實感受的,也許網頁瀏覽續航這個數據更為靠譜。

其次,

對手機續航測評比較瞭解的大V,在電池門事件爆發後,也對手機續航測評進行了科普。該大V直接指出,在手機測評環節中,飛行模式看視頻,每十秒刷新一次且不加載flash測瀏覽網頁,息屏通話,待機時間,這些測試時間加在一起便是手機最後的續航測評時間。

到這裡也許就不難理解,榮耀業務部副總裁老熊在微博上發表的這樣一句富含深意的話,“手機是拿來用的,不是用來測試的。”

最後,我們回到電池門的主角,手機電池本身。電池容量是衡量一款手機續航的基礎,電池容量的大小直接決定了手機的續航能力,在現階段手機電池做工相近的情況下,相對來說,容量越大,續航越久,在近似使用習慣下,大電池容量總是佔盡優勢,可謂容量大一級壓死人。

小米對小容量電池鍾愛的背後,隱藏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

其實這並不難理解,眾所周知,手機用電大戶為處理器和屏幕,這些電量只能由手機電池提供。雖然小米宣傳小米9在處理器、屏幕、系統優化上都要更好。但這就好比大瓶和小瓶水,在日常使用時消耗相差不大,想要靠每次喝水時省的那點,似乎永遠不可能追趕上大瓶水的存量。這也是小容量電池與大容量電池相差700 mAh,單單靠屏幕、處理器、系統優化似乎難以彌補。

在GSM ARENA的手機續航測試榜中,發現非常有趣的一種現象。榜單上,小米9續航能力超過小米8,但竟然沒超過三年前發佈的小米5,它只有3000毫安時!當年小米5的實際續航給用戶帶來的驚喜依然歷歷在目。

小米對小容量電池鍾愛的背後,隱藏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

無休止爭論背後的真相

既然明知道小米9在實際續航能力方面的表現可能差點意思,小米高層為何一個個加入到這場看似荒誕,甚至有違科普常識的爭論之中呢?其實背後的真相似乎非常清楚。

首先,從小米2018年堪稱坎坷的一年來看,一方面,小米在港股上市後,初期17港元的價格讓小米似乎看到了美好的未來,但最近收盤價為10.840港元,發行價相比小米跌幅已經接近40%。這讓小米高層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機感。

另一方面,根據IDC公佈的2018年第四季度國內手機銷售數據來看,小米同比下降35%,環比下降26%,均出現下滑。回顧IDC全年數據可知,小米2018年國內手機銷量並不樂觀,2018年Q1小米出貨量同比增長42%,Q2僅增長了2%,Q3大跌11%。小米似乎用了一整年的時間,在手機銷量上勾畫出完美的拋物線,而且這種下落趨勢更是越來越嚴重,這讓投資者對小米的信心逐漸被耗盡。

其次,依舊是陳舊的銷售手段。小米高層似乎很清楚,必須讓投資者看到小米的起色,在這種背景下,小米9帶著全村人的希望耀世而出。但小米9幾乎和以往的小米手機並沒有太大改變,依舊是搶先發布高通最新的高端處理器,依舊找明星代言,依舊靠話術堆疊,這些似乎已經讓消費者感到厭倦,但小米似乎樂在其中,完全不顧消費者的感受和需求。

最後,經歷了2018年蘋果新品發佈的滑鐵盧,眾多手機廠商和業內人士清楚的認識到,在產品上不能給消費者帶來足夠震撼,似乎已經不能贏得消費者的認可。但小米似乎大有不撞南山不回頭的倔強,因為米粉對於小米推出大容量電池旗艦機的呼聲越來越高,小米對此毫不理會。

是不是小米高層真的不懂消費者的需求和市場的變化?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小米之所以依舊延續自己老舊的發展方式,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小米研發上的缺陷短時間難以補齊。2018年第三季度,小米的單季研發投入為15.3億人民幣,相當於整體營收的3%,與聯想2.5-3%研發支出佔比相近。小米只能默默地為自己以前的行為買單。

國內其他的手機廠商早已將重點轉向研發積累。華為、榮耀這樣的研發狂人就不必再提了。就連OV這樣以前給人感覺靠顏值生存的手機廠商,也在不斷加大最研發的投入,OPPO FindX和vivo的NEX系列,都讓消費者對OV有了全新的認識。此外,OV在銷售上也減少了娛樂性,更多的在科技、創新方面加碼。

即將開幕的MWC2019會上,三星、vivo、一加等品牌都已準備在MWC上展示自己的5G手機,華為、三星的摺疊屏更是將引領智能手機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

小米高層更是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為了降低技術積累不足帶來的損失,搶先在開年發佈驍龍855旗艦手機也就成為一種必須。

其次,小米一直以來在供應鏈上採取拿來主義,這導致小米9依然逃不出堆料的結果,小米9主要賣點來自元器件配置,這些都是供應鏈的技術。採用同樣供應鏈的其他旗艦競品同樣會有。甚至有網友調侃"這是高通(處理器)、三星(屏幕)發佈會"。

在筆者看來,沒有核心技術的小米9很難在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也許,小米9或許可以繼續依靠"性價比"收穫一定的市場份額,但這已顯現出頹勢。

再次,智能手機商業模式已經悄然發生改變,由以前簡單的硬件堆砌,轉為各手機廠商的技術壁壘的打造,通過自己獨有的技術積累贏得手機市場,顯然不論是小米對市場趨勢的判斷出現了偏差,還是明知自身實力不足而故意為之,終究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小米9雖然肩負著全村的希望,但是小米9在手機電池門上的跛腳,可能對小米的這次衝鋒帶來嚴重的後果,無法讓消費者滿意。

小米對小容量電池鍾愛的背後,隱藏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

寫在最後

任何事物的成功都必須在特定的時間和環境下才能實現,如果脫離這些因素,成功也就不復存在。小米曾經的成功很好地印證了這句話。

然而,隨著手機市場發展的變化,手機競爭已經由簡單的硬件堆砌,變為技術壁壘的構建。在這種趨勢下,小米9的前期預熱幾乎沿襲了小米一貫的套路:激進式的帶有強烈暗示的營銷手法還能奏效嗎?

小米應該在堅持“性價比”的同時,在技術研發上真正加大投入,將研發做到實處。也許到那時,小米才有真正的實力,滿足消費者對小米手機的期望,而不是在“重營銷,輕研發”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