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幾個崗位上的員工,註定是沒有前途的!

在這幾個崗位上的員工,註定是沒有前途的!

今天算是新年伊始老闆第一次“下基層”到公司,通過企業文化學習的方式,與事業部全體員工面對面做深入的交流。

交流的載體是集團內部月報上的一篇文章,當然文章作者就是老闆。

文章整體思想圍繞著業務、管理、改革等幾個方面,企業文化學習的內容就是圍繞著本篇文章內容,結合每個人業務情況發表一些針對業務、管理、組織優化提升等方面的觀點。

由業務、管理、後臺三個板塊按部門順序每個人發言,整個會議室沉浸在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的氣氛中。

我分別從業務、管理、客戶三個角度分享了自己看法:

一、業務:用數據介紹了自己一年來開拓業務過程中方法,及業績完成情況,以及在業務開拓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

二、管理:闡述了管理與業務之間的關係,結合業務開展過程中接觸到的實際問題,反饋給公司的管理層,我們應該在流程管理、團隊管理、業務管理過程中進行哪些優化;

三、客戶:因我的本職工作是以開發客戶、成交客戶為導向的工作,使公司經營過程中更強調的是客戶至上為原則,根據實際與客戶發生交集前中後,從推廣公司品牌、客戶關係維護等方面提出應該做哪些“客戶管理”的提升建議。

......

分享的環節,老闆會時不時會“打斷”,對員工提出的問題又深入的提問,希望在會上針對反覆提出、基層員工在業務一線關心的共性問題“就地解決”,有力的體現了“管理”是為“業務”服務的基本原則,足以看出老闆對業務部門的重視,以及對業務部門寄予的希望,無非是為如何實現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的協同做好一些管理。

業務部門分享完後,到了中後臺管理部門,包括產品部、法務部、行政部、財務部等同事的發言。

這個過程中有一個細節,公司的財務部門同事,在描述自己工作同時,“吐槽了”在內部財務報銷、事業部與控股公司財務報銷過程中,遇到的效率低下、響應不及時、疲於細節耗費很多時間等問題,積極反饋給領導們,只見話還沒講完,老闆直接回復“這就是你應該承擔的現狀,因為你的工作屬性就是如此,若想提高工作效率,只有你自己想辦法如何優化和改進,因為你所在的崗位就是事務性比較強的特點”......

當老闆在反覆強調這個崗位的特性時,這位同事依舊想通過對工作細節的描述去爭取一些讓老闆能為此作出“優化”態度的可能。

而實際上,已被定義的標籤在老闆那裡成型,老闆的精力更多的是在業務拓展和業務發展上。

而這樣中後臺的崗位有多少呢?出納、行政、秘書、助理、前臺......當我們有人在這些崗位上時,是否有深入思考自己的未來呢?並不是這些崗位沒有前途,而是一直在這些崗位上,若沒有積極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註定會失去前途!

作為職業經理人,個人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緊密鏈接在一起,企業的發展永遠依託於業務發展這個引擎,公司的業務發展需要具備一定專業基礎、資源開拓、資源整合的一線開拓者來實現,而個人的發展正好通過這個載體實現。

現在從事什麼崗位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把自己從公司的“資源消費者”變成“資源開拓者”,無論是帶來技術上的迭代、還是資源上的開拓、還是創造性的引領。總之,對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價值創造者!

企業需要你創造,也就代表了你的價值!

所謂金飯碗,也不是世界五百強和央企國企、外資民企能給予的,而是為公司帶來價值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