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系列報道:“花果”產業扮靚塞上楊家窯

新春走基層系列報道:“花果”產業扮靚塞上楊家窯

本報訊 改革開放四十年,不僅是大同市雲岡區楊家窯村實現翻天覆地變化的四十年,也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塞上小村走向文明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四十年。現如今,“蘭中皇后”蝴蝶蘭、“百益果王”木瓜,這些典型的熱帶花果,在本沒有原產地光熱水土條件的楊家窯村落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花果產業”扮靚了楊家窯,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為楊家窯村綠色發展中特色設施農業中的一大亮點。

數九天的大同滴水成冰,可塔山腳下楊家窯村的溫室大棚裡卻暖意融融,熱帶花果落戶楊家窯,令人驚奇,令人叫絕。蝴蝶蘭繁花似錦,木瓜碩果累累,香蕉串串滴綠,這些都是楊家窯村發展觀光農業、特色農業的招牌。熱帶水果在塞北大同安家落戶本身就令人驚奇,而更令人難以想象的是,木瓜樹在溫室大棚裡被“做了手術”,永遠長不高但結果,滿棚蝴蝶蘭的母體,卻源於為數不多的幾個芽尖尖。

蘭花基地負責人史東陽介紹說,基地的蘭花繁殖運用的是組織培養技術,經過兩年的實驗室培養,再在蝴蝶蘭的催化溫室生長一段時間,就能夠長出花梗,開出絢麗的花朵。

楊家窯村現代農業園區共建有5個4000平方米的連體溫室,8個高標準日光溫室,1個種苗科研組培訓中心。園區內種植各類果樹和經濟林15.6萬多株。共養殖了40多個系列珍品蝴蝶蘭的上百個優良品種,四季常開的蝴蝶蘭年產40餘萬株,這裡已成為華北最大的蝴蝶蘭基地。基地全部採用世界最新高科技電腦智能化控制,並擁有大批農業科技人才,實施科學化生產管理,嚴格要求花卉品質技術,確保生產出優質的蝴蝶蘭。現如今,蝴蝶蘭的銷售市場遍佈全國各地,年產值1000多萬元。經過生物工程改造後的木瓜不但抗寒能力強,結果期也沒有季節之分,每株可高產200斤以上,每畝地可產到50000斤以上,每畝產值100多萬元,為農民創收2—3萬元。

楊家窯村黨總支副書記王延斌感慨地說:“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楊家窯村發生了鉅變,十多年前的楊家窯還是荒山下的土窯村,現在我們有了花、有了果,有了特色的設施農業,我們已經在綠色發展中嚐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

“花果”產業提高了楊家窯的知名度,吸引了每年20多萬遊人前來觀光遊覽採摘,特色農業觀光旅遊產生直接經濟收入230多萬元,為當地農民每戶創收4萬多元。(馬佔富 吳學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