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廬山水間的古鎮,南宋第一村

低雲數縷繞宅生,淡墨輕煙淺黛痕。

落日樓頭鳴野鶴,蒸霞巷末走村翁。

青石曲徑臺門遠,碧水幽渠坎澳深。

舊事猶存遺貌樸,千年未改古風醇。

深澳古村,隱匿在浙西青山綠水間,它雖是桐廬一個清靜的小村落,規模大得更像是一個小鎮。白牆黛瓦的徽派建築,幽幽的小巷以及遍佈村落各個角落的坎兒井使這個古村顯得與眾不同。

桐廬山水間的古鎮,南宋第一村

古村始建於南宋,素有“南宋第一村”的美譽,清代中後期,出現了一批以販運草紙致富的商人,村中建築多為該時期所建,深澳村呈長方形,中有老街,卵石鋪面,下築引泉暗渠,古村因水得名,以水為脈。古村瀕應家溪而建,申屠氏先人在規劃村落建設時,首先規劃了村落水系。深澳的村落水系是一個獨立的供排水系統,它由溪流、暗渠、明溝、坎井和水塘五個層面立體交叉構成,各自獨立,相互聯繫,充分調控地面和地下水資源,將飲用水、生活水和汙水分開處理,並使水始終處於流動狀態。

桐廬山水間的古鎮,南宋第一村

深澳村另一道風景線是位於地下水系之上的古民居建築群,村中仍然保留著精美的明清古宅,斑駁的牆頭、精雕細琢的斗拱和門廊。村中有民國以前的古建築100多幢,其中明清時期的古建築40多幢,都保存完好,大致分佈在南北走向的老街兩側的弄堂裡。這條老街,全長200多米,寬約3米,是全村民國古建築的精華,建於元末明初,兩側建築為清中後期及民國建築,多為店鋪,曾有“小上海”之譽。

桐廬山水間的古鎮,南宋第一村

深澳文物古蹟眾多,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申屠氏宗祠(含跌界廳),另有文物保護點懷素堂、恭思堂、景松堂、尚志堂等26處。深澳古建築集中,保存有百餘幢傳統建築,面積近四萬平方米,其中有四十餘幢清代建築。內部雕飾華麗,建築基本為清代中、晚期建造,多為民居,部分為祠堂、廟庵、戲臺和橋樑。建築形式類同,多為四合式院落,民居之間可相互以角門、後門相通,外觀簡樸,但樑架、門窗木雕十分講究。重要的建築有攸敘堂、神農堂、懷素堂、恭思堂、懷荊堂等,這些建築與村內的水系構成了自己獨特的風貌和特色。

桐廬山水間的古鎮,南宋第一村

桐廬山水間的古鎮,南宋第一村

深澳古鎮具備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它有兩個特點,一是水系,二是古建築。深澳的古建築尚存百餘座,建築面積大約4萬平方米,依然保留著那個時代的建築特點和生活習俗。絕大多數屬於中國四大建築風格之一的徽派建築。

桐廬山水間的古鎮,南宋第一村

傳承中國園林古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請“點擊”左上角:“璟業園林建設”,然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