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時代的美歐關係:大西洋越變越“寬”?

為期3天的第55屆慕尼黑安全會議業已結束,對跨大西洋戰略同盟關係的討論卻沒有停止。在歐洲,美國本應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但副總統彭斯的演講在現場數次遇冷、掌聲寥寥,慷慨激昂的語言顯得有些自討沒趣。

彭斯的碰壁折射出美歐分歧在特朗普任內正不斷擴大。特朗普執政兩年有餘,其對歐政策基本定型:在處理對歐關係時,不斷淡化同盟關係中的價值觀因素,從狹隘的經濟得失為出發點,利益置先、責任置後,反對歐盟“搭便車”,要求把美國“失去的”財富和機會奪回。

在經貿領域,特朗普政府在關稅問題上頻頻向歐洲施壓。美國不僅將關稅視為縮小貿易逆差的手段,還將其與多個問題掛鉤,例如,要求歐盟在對華經貿問題上向美國靠攏,在多邊場合不反對美國的行動或者至少保持沉默,要求歐洲盟友承擔更多北約軍費等。

在全球治理和多邊外交領域,美國的單邊主義與歐洲的多邊主義針鋒相對,矛盾在短期內集中爆發。2018年以來,美國高舉關稅大棒,威脅對各國發動貿易戰,藐視世界貿易組織,破壞歐盟推崇的全球經濟治理機制和準則。尤其在伊核協議問題上,美國無視歐洲盟友,武斷宣佈退出協議,對與伊朗開展業務的歐洲企業進行“次級制裁”,嚴重侵犯歐洲利益。

在軍事安全領域,特朗普對北約的批評尚未轉化為實際行動,相比其他領域,美歐安全關係呈現較大延續性。例如,2017年底,美國政府決定向烏克蘭出售包括反坦克導彈在內的致命性武器;2017至2018連續兩個財年增加歐洲安全保證倡議資金,2019財年該項資金預算再次提高。

面對同盟關係交易性凸顯的現實,歐洲對特朗普能迴歸主流的預想落空,心態已從觀望轉向失望。歐洲戰略界主流認為,美歐關係的“蜜月期”已經結束,歐洲必須拋棄享受“戰略假期”的心態,要求歐洲“戰略自主”的聲音日益增強。

二戰以來,美歐關係曾歷經數次考驗,均大體得以修復。但特朗普執政以來的美歐關係變化不同於以往,影響之深或遠超其任期。美歐關係穩定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雙方對跨大西洋關係核心問題的回答。對美國而言,美歐關係的核心問題是其有無必要關心歐洲、歐洲的情況與美國是否相關。對歐洲而言,核心問題是美國是否仍是可信賴的領導者。從當前形勢看,雙方對這一問題的回答都是否定的。美國從戰略上已不再重視歐洲,歐洲也開始呼籲除美國外的西方世界要“抱團取暖”。

從目前看,美歐關係面臨同盟退化的風險,從此前的安全、經濟、價值、國際秩序“四位一體”的同盟關係退化到以安全為主要支撐的同盟關係。歐洲安全仍然依賴美國,但在其他領域美歐競合交織。這種變化的影響將不會侷限於跨大西洋同盟,還將以更深遠的方式外溢,衝擊當前國際秩序與大國關係。(孫成昊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