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張首晟院士意外去世,不要再讓抑鬱症殺人了|遠讀重洋

痛心!张首晟院士意外去世,不要再让抑郁症杀人了|远读重洋

出品 | 遠讀重洋

12 月 6日上午,一則訃告震驚了整個科學界:美國華裔科學家、斯坦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張首晟意外去世,年僅 55 歲。有媒體報道稱,他是因為抑鬱症跳樓自殺,目前這一消息還有待證實。

痛心!张首晟院士意外去世,不要再让抑郁症杀人了|远读重洋

1978 年,在沒有讀過高中的情況下,15 歲的張首晟直接考入復旦大學物理系。

1995 年,年僅 32 歲的張首晟被聘為斯坦福大學物理系教授,成為斯坦福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

2013 年,張首晟入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5 年,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除了在科學界的成就,張首晟教授還是創投機構丹華資本的董事長,同時擔任美圖公司的獨立董事。很多創投圈的朋友得知此消息之後,無不震驚萬分。有朋友說,完全看不出來張教授有抑鬱症,平時給人的感覺也特別開朗。

這正是抑鬱症最具迷惑性的地方。如果無法發現身邊的人有抑鬱症,我們又該如何幫助他們呢?

痛心!张首晟院士意外去世,不要再让抑郁症杀人了|远读重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有超過 3 億人患有抑鬱症;每年全球有 80 萬人死於自殺,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抑鬱症。

儘管很多人意識到自己得了抑鬱症,但最後被治癒的人數通常不超過 50%,在有些國家這個比例甚至低於 10%。

如果發現自己有了抑鬱症的徵兆,我們該如何自救呢?

2017 年 4月 ,Facebook 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就寫了一本新書,叫做 Option B ,中文名叫《另一種選擇》,專門探討如何直面逆境、擺脫抑鬱。

痛心!张首晟院士意外去世,不要再让抑郁症杀人了|远读重洋

和張首晟一樣,謝麗爾·桑德伯格在事業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就:

她被媒體稱為“Facebook 第一夫人”,也是第一位進入 Facebook 董事會的女性成員。

2013 年,她曾登上《時代週刊》的雜誌封面,並被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她之前還寫過一本享譽全球的暢銷書,叫做《向前一步》,曾影響和激勵了無數的女性。

但一次意外事故,徹底摧毀了桑德伯格的世界——

2015 年 5 月的一次度假旅遊途中,桑德伯格的丈夫大衛·高德博格意外從健身器械上摔下,猝死於墨西哥。

本來幸福美滿的一家四口突然失去了頂樑柱,桑德伯格瞬間崩潰,此後陷入了長期的痛苦和抑鬱。

痛心!张首晟院士意外去世,不要再让抑郁症杀人了|远读重洋

這也是桑德伯格的新書《另一種選擇》(Option B)書名的意義所在:

對於她來說,幸福美滿的家庭本來是人生的最優選擇,也就是 Option A ;

但丈夫的意外離世,令她不得不去接受人生的次優選擇——Option B 。

對於她這樣凡事喜歡爭第一的成功女性,桑德伯格一開始最難忍受的,就是她根本不能接受什麼“次優選擇”。

老天爺憑什麼要剝奪我的幸福?

於是她走向了抑鬱。

她後來是怎麼從黑暗中走出來的呢?這也是對我們最有啟發的地方。

妥協顯得尤為艱難。桑德伯格在書中說:“追尋人生的第一選擇固然最好,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如此幸運。當 A 選項不復存在的時候,就要啟動該死的 B 選項了。”

想要克服抑鬱症,首先當然是找到抑鬱的根源。

抑鬱症患者很容易陷入 3 種情緒陷阱。

最要命的一種陷阱,就是抑鬱的人都相信,所有發生的壞事都是我的錯。

痛心!张首晟院士意外去世,不要再让抑郁症杀人了|远读重洋

比如說,桑德伯格在健身房找到丈夫大衛的時候,他已經倒在了一片血泊中,最後搶救無效死亡。

大衛的初次屍檢報告顯示,他是死於從健身器械摔下來之後的頭部創傷。

桑德伯格覺得,如果早一點找到大衛,他可能就不會死了。

本來,丈夫的去世就已經是晴天霹靂,後來的自責情緒更是雪上加霜,讓桑德伯格整日以淚洗面。

她想:我為什麼沒有早一點查出丈夫有冠心病?於是,她查閱了大衛之前的所有體檢報告,卻沒有找到任何冠心病的徵兆。

後來,有朋友告訴她,不要把責任都攬到自己頭上,她越是責怪自己,她的創傷恢復期就會越長。

而且,不止她一個人受到負面影響,她的孩子們也同樣受到了影響。

如果連她都無法恢復,她的孩子們也會一直活在陰影裡。

朋友一番話,讓桑德伯格開始對自責心態主動說不,也不再把“我很後悔”、“我很抱歉”這樣的話掛在嘴邊。

後來,她發現自己開始明顯好轉,不再一直處於悔恨情緒當中,心態也更加平和。

直到最後,她終於明白:不是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是因我們而起。

在心理學上,這就是抑鬱症患者要做的第一步,逃出“自我化陷阱”。

而抑鬱症患者很容易陷入的第二個情緒陷阱,就是他們會覺得“屋漏偏遭連夜雨”,他們會放大壞事在自己心裡的影響,甚至覺得自己生活的各個方面都不會好起來了。

痛心!张首晟院士意外去世,不要再让抑郁症杀人了|远读重洋

當一個人遭遇重大的挫折、創傷的時候,就應該人為地降低自我期望,而不是用創傷發生之前的標準去要求自己,處處對自己不滿意。

Facebook 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在得知桑德伯格的丈夫去世以後,告訴她:公司並不期望她能一下子從悲傷的狀態中抽離出來,這麼快就 100% 投入工作,這既不合理也不正常。這番話及時點醒了桑德伯格。

她給自己的工作重新設定了更合理的期望值,而不再以過於嚴苛的標準去要求自己。

所以說,走出抑鬱的時候,第二步就是要走出把壞事“普遍化”的情緒陷阱,要給自己適當的寬容。

抑鬱症患者容易陷入的第三個情緒陷阱,是他們會悲觀地認為,倒黴、糟糕的事情會纏繞自己一輩子。

痛心!张首晟院士意外去世,不要再让抑郁症杀人了|远读重洋

丈夫去世幾個月之後,桑德伯格嘗試了各種辦法,看心理診療師、和朋友出去散心等等,但喪夫之痛卻一點也沒有消退。

尤其是每一次孩子哭鬧,每一次節日、紀念日,孩子的生日等重大節日的時候,她的痛苦會被進一步放大。

她甚至還想,未來自己的女兒出嫁,她的父親都無法陪她參加婚禮的出場儀式。

一想到這些,她就覺得這種痛苦會持續一輩子,她和孩子們永遠不會再有任何的快樂。

但是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類似“永遠”和“一直”這樣的詞語,都在影響著抑鬱症患者的心態。

後來,桑德伯格再產生這樣想法的時候,她會刻意提醒自己:去掉“永遠”和“一直”這樣的表達,替換成“有時”、“最近”這樣更溫和的表達。

比如,在她產生“我永遠都會不快樂”這樣想法的時候,去刻意替換一下自己的用詞,變成“我有時候會不快樂”這樣的表達,可以緩解一些負面情緒。

我們在經歷痛苦的時候,往往會以為痛苦是沒有盡頭的。但實際上,我們總是高估痛苦的有效期。

科學家測試了很多對情侶分手以後的情緒狀態,結果很多人分手兩個月以後的實際狀態,比他們剛分手的時候自己預計的要好得多。

抑鬱症患者很容易陷入這種把負面情緒“永久化”的陷阱,他們在時間上對自己判了無期徒刑,而實際上任何痛苦都是有期限的。

如果一個人在陷入抑鬱之後,能意識到這 3 種陷阱,不要把錯誤都攬到自己身上,不要把壞事想得鋪天蓋地,不要給自己加上一個“永遠”的詛咒,那麼他就已經逃離了抑鬱的谷底。

如果想要進一步克服抑鬱,重新振作起來,在這本書中,桑格伯格結合自身經歷,給我們介紹了幾種具體方法:

第一種方法:儘量往最壞的情況去想。

你可能覺得,不幸發生之後,應該更多地往好處想,這樣對自己是一種安慰。

但根據桑德伯格的經驗,走出負面情緒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儘量往最壞的情況去想。

丈夫去世之後,桑德伯格一度悲傷到無法自已。

但有朋友告訴桑德伯格,與其沉浸在悲痛之中,不如去大膽想象一下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是什麼。

桑德伯格很驚訝:難道還有比失去丈夫更壞的情況嗎?

朋友說:當然有啊。大衛死於心律不齊,你有沒有想過:你們的兩個孩子也有可能遺傳這個疾病?

桑德伯格倒抽了一口冷氣,一想:對啊。

她本來有可能失去生命裡最親近的三個人,而現在兩個孩子不但活著,還很健康。

一想到這個,她心中就被感激之情所佔據,而這種情緒幫助她打敗了一部分悲傷的情緒。

所以說,發生不幸之後,先不要急著安慰自己,而是去想想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是什麼。往往這麼一想你就會發現,其實現在的情況還不算太糟。甚至,你還會慶幸最壞的情況沒有發生,從而讓感激之情去抵消一部分負面情緒。

走出抑鬱的第二個方法是:把悲傷難過都寫下來,用文字去戰勝心理創傷。

痛心!张首晟院士意外去世,不要再让抑郁症杀人了|远读重洋

你或許會認為,遭遇不幸之後,應該儘量避免提起不幸的經歷,更別說寫下來了;時間久了,傷痛可能就逐漸淡去了。

但問題是,不同的人對不幸事件的反應程度也不同。

即便你選擇對傷痛視而不見,也並不代表傷痛就真的不存在了。

你越是對傷心事不聞不問,傷痛就可能會埋得越深,並由心理創傷轉變為生理創傷。

很多癌症就是因抑鬱而起,最後給身體帶來難以逆轉的病變。

所以,與其刻意迴避負面情緒,不如把情緒用文字記錄下來。

幾十年前,有一位心理學家找來兩組大學生做實驗,請他們連續 4 天、每天做 15 分鐘的日誌。

A 組成員記錄的是與情感無關的內容;

B 組成員則要寫下他們人生中最黑暗的經歷,比如強姦、試圖自殺、虐童等。

第一天實驗結束之後,B 組成員普遍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情緒明顯不佳——這不難理解,因為直面痛苦是殘忍的。

但實驗結束六個月之後,傑米回訪了兩組學生,卻發現了驚人的逆轉:

B 組成員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有了大幅提升,相比 A 組成員,他們的狀態要好得多。

自那之後,學界進行了上百組類似的實驗,證明了把負面情緒記錄下來,對於緩解痛苦是有積極療效的。

在記錄情緒的時候,還可以給情緒打標籤。標籤越具體,效果越好。

比如,寫下“我感到孤獨”,比只寫“我感到不快樂”要具體有效得多。

把情緒變成文字,實際是“我們有能力掌控情緒”的體現。

寫日誌也成了桑德伯格創傷恢復的關鍵一步,丈夫葬禮五個月之後,她一共寫下了 106338 字,這極大地幫助了她從悲傷中恢復。

所以,不幸發生之後,最好的辦法不是刻意迴避;

科學研究表明,正視負面情緒,把情緒用文字記錄下來,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控情緒,走出悲傷。

第三個方法,是為抑鬱症患者的朋友準備的。

當我們身邊的朋友遭遇不幸,陷入抑鬱,很多人認為,最好對他們的痛苦過往閉口不談,這樣可以避免勾起不愉快的回憶。

但實際上,這樣是錯的。

作為朋友,告訴對方:你瞭解他的痛苦,比迴避他的痛苦好得多。

痛心!张首晟院士意外去世,不要再让抑郁症杀人了|远读重洋

書中提到了一對老夫婦,他們的女兒剛剛意外去世。一位去老夫婦家拜訪的朋友,不小心開口提起了他們的女兒,同去的人都很緊張,以為提起來老人家會傷心難過。

但沒想到,老人家卻一臉溫柔地講起了自己的女兒,細數她的種種往事——他們想讓自己的女兒被別人記住。

有學者還做過一個實驗:一組實驗對象被要求努力解決某個難題,但與此同時,房間裡會時不時發出高分貝的噪音來干擾他們。

實驗對象被幹擾之後開始流汗、血壓升高、心跳加速,無法集中精力,很多人中途放棄。

為了減輕他們的焦慮,研究人員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按鈕:如果噪音變得無法忍受,他們可以按下按鈕,讓噪音停止。

有了按鈕之後,實驗對象的確集中了精力,減少了失誤,這個結果並不意外。但意外的是,並沒有任何人真的按了按鈕。

因為,阻止噪音不是改變的關鍵,真正的關鍵是:他們知道自己擁有隨時阻止噪音的能力。

作為朋友,我們要起到的作用就是,讓對方知道:當你需要我的時候,我隨時都在。

痛心!张首晟院士意外去世,不要再让抑郁症杀人了|远读重洋

希望桑德伯格這本《另一種選擇》中提到的方法,能幫到你或者你身邊的抑鬱症患者。

也願張首晟教授一路走好,希望天堂再無抑鬱和痛苦。

最後,僅以張首晟家屬的訃告譯文,緬懷這位傑出的華裔科學家。

張首晟家屬訃告:

我們非常悲痛地通知你們,在與抑鬱症鬥爭後,我們深愛的首晟於12月1日(上週六)意外離世。

雖然許多人知道首晟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和思想家,但我們瞭解並愛他,因為他是我們親愛的丈夫和父親。

首晟最珍視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他會盡一切可能與我們在一起。在我們全家一起度假的時候,他喜歡帶我們去地球上最美麗的自然景觀,和我們分享參觀的每個地區的古代歷史故事,並鼓勵我們的最新想法和興趣。

受他希望通過科學研究來見證上帝榮耀的激勵,首晟給全世界帶來了一種富有感染力的好奇心。由威廉·布萊克撰寫的下面詩篇是他的最愛,詮釋出他一生探索和發現美的使命: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雙手握無限,

剎那是永恆。

痛心!张首晟院士意外去世,不要再让抑郁症杀人了|远读重洋

- 互動話題 -

當你的人生陷入低谷的時候,

你是怎麼激勵自己走出困境的?

你有沒有什麼有效的方法,

能幫自己更快地走出來呢?

痛心!张首晟院士意外去世,不要再让抑郁症杀人了|远读重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