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漲跌停板制,才是真正的市場鬆綁

取消漲跌停板制,才是真正的市場鬆綁

許多人總在犯嘀咕:漲跌停板制,究竟是慫恿了大戶做莊?還是真的保護了小散?在你們心中是否有了答案?

眾所周知,世界大多數股市都是不設漲跌停板制的,個股可以自由漲跌,比方,我國的香港股市、美國股市等,都沒有個股漲跌幅限制,而且還允許T+0迴轉交易。這是一種不存在過度行政管制的股市!這是市場包容性和開放性的重要表現。

本週一(2月25日)滬深 A股交易額暴增至11595億元,較上一個交易日(2月22日)的7208億元,增長了60%!相應地,上交所A股換手率從0.89%大幅提升至1.59%;深交所A股換手率則從2.62%大幅提高至4.05%!

這就是A股“散戶市”的一哄而上,哪怕只是反彈,這也證明了A股市場從不差錢,只是差好的投資標的以及合適的暴炒機會。

不過,隨著成交量放天量,A股春季反彈攻勢可能基本上走到了盡頭。A股從2018年初的最高點3587點一路下跌至2018年底的最低點2440點,這一年累計下跌的深度,決定了本輪反彈的力度和高度。不過,畢竟反彈只是反彈,它不是反轉,更不是牛市。因為2019年的宏觀基本面:GDP增速將逼近6%,即將完全披露的2018年上市公司的財報表現並不太好看,這肯定不是“商譽減值”的結果。

在本週一漲停的300多隻個股中,不少個股已連拉N個漲停板,小散很難中途買進,只能等莊家鬆口“施捨”後高位接盤。這樣的漲停板保護的是小散,還是莊家?為什麼不能取消漲跌停板制,讓這些連拉N個漲停板的股票價格“一步到位”,或者讓那些連拉N個跌停板的股票價格也能一步到位?這樣的交易豈不是更真實有效?

事實上,漲跌停板制很容易被機構或莊家利用並控制(操縱)個股價格,但它卻無法用來保護小散。本週一A股共有300多隻股票漲停,而且大部分漲停個股都是無量漲停,或是低交易量漲停,這就是機構做莊的低成本與低風險。漲停板只有機構或莊家能夠買進,而小散大多時候只能跟風,只有等待莊家拉抬足夠高度後,才會施捨小散購買,這時莊家就會悄悄出貨走人。實際上,漲停板或跌停板已淪為了大戶做莊的工具,它根本無法保護小散。因此,漲跌停板制設計的初衷及合理性,不斷受到股民質疑。

以最常見的垃圾股暴炒為例:

(1)ST慧球曾經連拉11個漲停板:在大盤兩次探底2440點之際,超級垃圾股ST慧球卻從2018年12月3日至12月17日,連拉11個漲停板。如果沒有漲跌停板制,又哪來莊家做莊?連續無量漲停,只有莊家有機會買進,其他人無法買進。

(2)*ST凱迪曾經連拉27個跌停板:在2018年7月2日至8月8日,*ST凱迪連拉27個跌停板。這是市場無效或低效的表現。如果沒有漲跌停板制,就不會有27個跌停板,它允許股價一步到位,只有這樣的市場,才是更有效率的。

(3)暴風集團曾經連拉35個漲停板:這是歷史的笑話!一隻新股上市首日秒停44%,隨後連拉35個漲停板,將股價一口氣從7.14元拉昇至327元,只用了35個交易日,就讓股價大漲45倍!隨後又打回原形。這是世界級的大笑話!正是漲跌停板制縱恿了莊家做莊與操縱股價。

(4)*ST保千曾經連拉30個跌停板:這也是一個悲劇!從2018年1月2日至2月13日,*ST保千連拉30個跌停板,如此絕望的跌停板,讓所有散戶無處賣股,眼睜睜地絕望下跌,只有莊家可以操縱股價。

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無論是大利好,還是大利空,個股股價的劇烈波動,究竟是一步到位好?還是通過漲跌停板制人為控制股價波動更好?如果設置漲跌停板制,真的就能保護小散嗎?從上面的幾個例子來看,很顯然,漲停時散戶買不進來;跌停時散戶又賣不出去。沒有成交量的交易,是市場無效或低效的表現。這樣的漲跌停板制,只能保護莊家,卻無法保護小散戶,這已是很清楚的事實。

你曾記否?在20多年前的A股市場初創時期,在A股市場極不規範、投機猖獗的情況下,我們尚能不設漲跌幅限制,直至1996年A股才設立漲跌停板制,請問:在當時沒有漲跌幅限制的情況下,A股市場亂了嗎?垮了嗎?股民上街了嗎?拉橫幅了嗎?當然沒有!

更何況,A股市場已經過了近30年的改革發展與完善,無論是股民素質,抑或是監管水平,都有了大幅提高。1996年A股總市值不足1萬億元,僅為0.98萬億元,而今天A股市值已高達50萬億,A股這隻大船將會行走得更穩,取消漲跌停板制時機已成熟!

中央要求提高資本市場包容性和開放性,我們不僅要尊重市場,更要還原市場屬性,取消漲跌停板制,這既是為市場鬆綁,更是為了提高A股市場的包容性。這正是A股改革的大方向、大趨勢。

目前A股市場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股市,隨著滬港通、深港通以及滬倫通的開通,國際資本進出A股市場,也需要監管層給市場鬆綁,淡化過度行政管制,還原市場屬性,包括應儘早取消A股漲跌幅限制,這些都是A股國際化的必由之路。

很顯然,廢除漲跌停板制,港股是我們的榜樣。2019年2月25日收盤統計,香港主板當天有交易記錄的股票約為1944只,其中,股價高於100港元的股票只有9只;不足100元但高於50港元的股票共有30只。然而,股價不足0.1港元的股票卻多達134只;股價不足0.5港元的股票則多達569只;股價不足1港元的股票更是多達854只!

儘管在港股主板中“仙股”多如牛毛,而且港股沒有漲跌幅限制,並允許T+0迴轉交易,但在近2000只股票的交易中,平常日漲幅超過20%的股票並不多,例如,昨天僅有8只個股漲幅超過20%;同樣,日跌幅超過20%的股票也很少,比方,昨天沒有個股跌幅超過20%。越自由的市場,自律機制作用越大;行政管制越強的市場,自律機制作用越差。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事實上,港股是一個開放、自由、成熟、發達的股市,它以境外機構和境內機構為交易主體,而且港股也不存在“炒小、炒新、炒差”的習慣。

不過,在沒有漲跌幅限制的情況下,無論是港股,抑或是美股,也可能偶爾出現某隻或某幾隻股票股價在一天之內翻番的現象;反過來,偶爾也會出現某隻或某幾隻股票股價一天之內暴跌90%的情況。但這種情形畢竟只是少數、個別或偶然現象,而不會經常發生。

如果A股也取消漲跌幅限制,那麼,不難預料,像上述提及的個股炒作也會將過去連拉30個漲停或連拉30個跌停的記錄改寫為“一天到位”。這樣的股價運動才是更有效的,不易人為操縱,因為沒有漲跌停板制,做莊風險就會大到無邊,做莊成本及代價就會太大,這樣的股價運動就會更真實、更透明,它既不會蒙散戶,也不會害散戶。

取消漲跌停板制,才是真正的市場鬆綁

取消漲跌停板制,才是真正的市場鬆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