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的創作,100多萬字……常州鳴凰中學老師病房中編寫教育專著

5年的創作,100多萬字……常州鳴凰中學老師病房中編寫教育專著

為什麼家長普遍深感教育孩子難?

  • 父母最需要學什麼?

  • 為什麼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好,有的則不然?

  • 孩子如何才能學習優秀?

  • ……

想必,很多家長們都有這樣的煩惱~

對此

鳴凰中學的這位老師

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近日,武進區鳴凰中學教師陳科

新編寫的教育專著《詩意的信仰》出版

就家庭教育與學生自我成長力培養過程中

遇到的問題進行了解讀

5年的創作,100多萬字……常州鳴凰中學老師病房中編寫教育專著

病房回憶教書人生

今年54歲的陳科新是鳴凰中學的一名教師,從事基層教育工作30多年,熱衷教育研究,特別擅長學生思想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這本書是他數十年教育實踐心得體會和學習思悟的結晶,也是讓自己的生命延續的一種方式。

1998年,風華正茂的陳科新被查出患有尿毒症,漸漸越發嚴重。“當時,醫生跟我們說爭取10年吧。”陳科新的妻子馮全琴回憶道。2012年,陳科新病情惡化,幾次手術治療都沒有成功,只能靠血透維持生命,每週三次,每次半天。就是在那段令人窒息的日子裡,陳科新深刻反思了過去幾十年的教育經歷,大量閱讀哲學、傳統文化、教育類書籍,開始了一邊看書一邊寫作。陳科新有隨手記錄的習慣,只要一有靈感就記錄下來,哪怕是小小的一張藥品說明書,空白處都會寫下密密麻麻的字。“只要有他寫的一個字,那紙就不能扔的。”家裡光是寫滿字的藥品說明書、藥盒就整理了兩大箱子。

2014年,陳科新幸運地找到了腎源,成功移植。而就是在那段與外界隔離休養的日子裡,陳科新全天候、全身心地進行思考和寫作。陳科新的身邊人看在眼裡、疼在心裡:“30多年的累積,5年的創作,100多萬字,再加一年多一字一句的斟酌修改,直到出版發行,怎一個艱辛了得?”

陳科新說,之所以取名“詩意的信仰”,是因為從當教師的第一天起,自己就對教育堅守著“詩意的信仰”,堅持為了學生的一生,把教育做真、做深、做實、做細、做新、做活。也正是這種“詩意的信仰”,支撐他在身患重病時,完成了對自己過去所有教育工作的仔細梳理以及對種種教育問題的深度思考。

5年的創作,100多萬字……常州鳴凰中學老師病房中編寫教育專著

做固本教育塑幸福生命

陳科新在書中提到,做好教育必須抓住根本,一是家庭教育,它是一切教育之根本;二是學生自我成長力,即自我教育、自我學習、自我生活、自我工作的能力,這是學生成長的根本。

陳科新從不主張輕易讓學生進課外補習班

那到底孩子要不要補課?

該怎麼補呢?

陳科新認為,一些孩子學習不好往往不是學習範圍內的問題,而是缺乏強烈的學習渴望。從根本上講,必須注重培養和發展孩子的學習力,先提供能量把學生的人調理好,把學生的學習狀態調整好,即標本兼治,而不是隻盯著眼前的考試分數。

多年來,陳科新一直熱衷於公益性培訓。陳科新所謂的“補課”不是補語數外,更多的是國學。為此,陳科新相繼開發了一系列具體課程:“國學精粹”啟蒙課程《中國印記》、中級課程《中國智慧》,還有一些因時因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單課,如《漢字大智慧》《說“年”話“元旦”》《電影解析》《閱讀力實訓》《“梅花香自苦寒來”主題茶會》《“出淤泥而不染”主題茶話會》……更有主題文化遊學將各課程有機串聯起來。陳科新覺得,在親身體驗中的發現、引導、糾正,給予孩子的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體悟、思想意識、思維方式。

“陳老師的固本教育突破了目前多如牛毛的以補課為主的教育,著重於思想、家庭、環境等方面來開啟學生的智能。”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楊金達老師這樣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