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課堂」商譽減值引爆業績“雷”,它這樣影響企業利潤……

「财经课堂」商誉减值引爆业绩“雷”,它这样影响企业利润……

近期,上市公司發佈2018年業績預告,頻現商譽減值引發業績爆雷,個別公司預虧超10億元,導致二級市場股價大跌。

當代東方1月30日晚預虧12億元~14億元,,其中擬計提約8.76億元的商譽減值,當代東方股價1月31日開盤跌停。

商譽減值,它與併購重組緊密相關,被視作企業潛在的"暗雷",也被視作企業調節利潤的"利器"。在新三板,多家掛牌公司也存在商譽高企的情況。

商譽減值怎樣影響利潤?

商譽減值是指對在合併中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後,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

商譽的產生與併購重組緊密相關。從會計角度來看,商譽是指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成本大於被合併企業淨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從商業角度看,商譽指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

比如,2億元收購了一家公司,而這家公司淨資產只有1.2億元,那還有8000萬元就虧損了嗎?不是,往往併購中這些企業說“我有穩定的輸出啊”,於是多出來的8000萬就成了商譽這一項。

一位資深財務分析師指出,一般情況下公司都希望收購時商譽越小越好,一方面收購時花的錢少,另一方面商譽減值就像地雷。過去幾年,很多上市公司為了追逐市場熱點、炒概念、做高股價,不惜高溢價收購,導致商譽越推越高。

分析師指出,商譽屬於流動資產的一項,商譽是否減值與業績是否實現並無必然關係。併購標的在完成業績承諾的情況下,商譽也可能逐年減值,只是不會發生一次性、鉅額的減值情況。大額商譽一次性減值說明企業過去併購行為的失敗,預示企業過去花在併購上的資金在未來無法收回,是企業併購戰略失敗的一種表現。商譽減值衝減資產的同時,也會抵減淨利潤,直接拖累上市公司當期業績。

有分析指出,新興產業某個報告期業績繼續向好,主要受益併購重組的增多,但由於新興產業過度依賴外延發展方式,一旦業績證偽,潛在的大額商譽減計風險就會爆發;這一隱患還制約了業績的持續改善、盈利預期的真正提升。

此外,商譽計提減值的風險潛伏期並不確定,除已爆發出的一次性鉅額商譽減值外,完成業績承諾的逐年減值也不容忽視。

商譽是否減值與業績是否實現並無必然關係。商譽的減值是一把永遠懸在公司頭上的利劍。

業內人士表示,即使併購標的完成了業績承諾,甚至為公司累計產生的利潤已經大於商譽的賬面價值,但只要預期併購標的未來經營不佳,現金流折現價值小於賬面價值,依然要計提商譽減值準備。

新三板關於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要求

關於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全國股轉公司也指出了相關要求。

2018年12月28日,全國股轉公司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中提到,全國股轉公司在認真總結2017年年報監管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規則制度的新變化、新要求,對掛牌公司2018年年報編制與披露工作進行了重點部署,同以往年度相比,主要有以下變化:

一是高度重視掛牌公司信息披露質量與規範運作水平,突出強調掛牌公司應認真梳理報告期內發生的對外擔保、資金佔用、關聯交易等重要事項,規範財務信息披露,如實反映公司內部治理與生產經營情況。

二是根據財政部修訂收入、金融工具等會計準則的相關文件要求,明確了掛牌公司執行新準則的時點、提前執行新準則的情形,理順規則適用的銜接。

三是根據證監會發布的《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8號——商譽減值》的要求,督促掛牌公司進一步規範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及信息披露,要求審計機構高度重視商譽相關風險,勤勉盡責、規範執業。

四是根據全國股轉公司已發佈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醫藥製造業、環境治理業等多個行業信息披露指引,要求歸屬相關行業的創新層掛牌公司在年報編制時披露行業經營信息,鼓勵基礎層公司自願披露,進一步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五是督促主辦券商、審計機構勤勉盡責,以風險為導向,重點關注掛牌公司財務規範性、關聯交易公允性、公司治理合規性等問題,充分揭示風險、審慎發表意見。同時要求主辦券商對掛牌公司年報進行自查,並配合各證監局的全年現場檢查工作。

根據2018年半年報,多家新三板公司存在商譽高企的現象。

「财经课堂」商誉减值引爆业绩“雷”,它这样影响企业利润……

商譽減值或改攤銷

據最新報道稱,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網站1月4日發佈信息顯示,近期,財政部會計司針對會計準則諮詢論壇中的“商譽及其減值”議題文件徵求了會計準則諮詢委員的意見,大部分諮詢委員同意,隨著企業合併利益的消耗,將外購商譽的賬面價值減記至零這一商譽的後續會計處理方法。

簡言之,財政部會計準則諮詢委員會支持“商譽攤銷”,而非現有的“商譽減值測試”。

若商譽處理改為“攤銷”,將直接影響企業每年的淨利潤。

有業內人士認為,自2007年實施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以來,商譽由逐年攤銷改為通過減值測試來計提減值準備。隨著2014年至2016年A股市場併購潮湧,業績兌現風險在2017年和2018年集中出現。理論界和實務界關於商譽減值與攤銷的研究日益增多,特別是2018年對商譽減值的關注進一步升溫。而財政部會計準則諮詢委員會的最新表態,屬權威部門一次罕見發聲,不排除將成為中國會計準則修訂的一種趨勢。

若會計準則的商譽處理由減值改為攤銷,對上市公司會有哪些影響?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劉東生博士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商譽由減值改為攤銷,會熨平鉅額減值對企業資產、損益變動帶來的猛烈衝擊,將在一定程度上壓縮利用鉅額商譽減值調節損益的空間。部分企業忽視風險的低質量擴張行為,不論是借收購煙霧掩蓋自身的減持行為,還是借收購高溢價所進行的利益輸送行為,都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壞的影響。即便有企業做出業績承諾補償,有的補償金額仍難以彌補減值帶來的風險,同時給其他投資者造成損失。”

(文中內容綜合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