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代中日韓之間關係有些緊張,而歐洲各國卻能團結在一起?

歐盟並不是算得上團結,而是遵照了一套"地區契約",形成了一套主導國--普通成員的一個實質性的國家聯盟,來形成一類議事框架和行政框架,以解決地區事務。事實上,各國的矛盾依然廣泛存在,只不過可以在歐盟“契約”的範疇內可以得到統一協調。

為什麼當代中日韓之間關係有些緊張,而歐洲各國卻能團結在一起?

這涉及到一個東西。對於功利主義學派的國際關係理論來說,地區國際關係被置於一個“無政府狀態”,這個狀態和霍布斯的自然狀態還不一樣,而是類似於羅斯巴德預設的由商貿市場,組織契約,天然的地理條件,決定的一個各組織體間互相博弈,規則淡漠,缺乏權威主體的國際博弈狀態。

而在國際間建立某種權威主體,來消弭以上涉及到無政府狀態,而建立的方式就是通過某種國際契約,形成一個實質的權威主體,來進行包括仲裁,協調的機制。

這和歐洲地緣歷史有關係,事實上歐洲的大一統時代,以及法統時代均只有羅馬時代,無論前後,歐洲都處於“各均衡國紛爭”或者“一個統一國家主導,但不足以控制大陸”,以及“英國離岸和歐洲大陸帝國的均衡博弈”。故而,這種歐洲式主旋律,使得無論軸心時代,還是古典時代,各國之間常常會通過“調停”,“整體協商”和“第三方仲裁”來解決相持不下的戰爭場面或者內部衝突,從而導致各類成體系的城邦間,封建國家間通過契約塑造一個實質性的權威主體,可能通過神權,可能通過各成員議事,可能通過皇室關係。。加上文化親緣性,這種方式一直被保留下來。

而歐盟就是這種權威主體的現代版本罷了。

其背景在於一戰二戰都是以歐洲分歧而起,主流的歐洲大陸國家需要通過某種區域框架的建成,來消弭歷史宿怨和今後歐洲間基本穩定的局勢,形成布魯塞爾議事體系。

歐洲復興計劃和歐洲黃金三十年,使得法德為中心的歐洲國家需要在國家間商貿,投資等等方面做一個經濟共生態,並在財政,稅政方面提供互助,整合成一個國家間經濟體,以至於形成統一貨幣。

建成既成的北約軍事體系框架內,歐盟不涉軍,使得國家間契約更為容易達成共識,也少了很多外部因素,尤其促進了英國的“不誠意”加入。

在新千年後,歐洲作為區域經濟整合度很高,但政治外交置於美國戰後體系內的現狀,法德等人都希望在北約外,為自己尋求一個獨立的外交話語權,歐盟這個平臺的實質權威又開始進一步加強。

而客觀來說,中日韓並不能做到以上這些。

其一,三者的歷史宿怨遠遠達不到消弭,還在國際關係間發揮著變數。

為什麼當代中日韓之間關係有些緊張,而歐洲各國卻能團結在一起?

其二,三者地緣上相近,但是不在一個格局內,日韓在美國亞洲體系下。我們有意去尋求一個亞洲平臺,訴求就是“亞洲事務亞洲解決”,通過整合中日韓東亞主導區,來取得獨立話語權。但是兩者均陷入糾結。

其三,中日韓商貿關係從80年代亞洲崛起到中國新千年發展,一直是經濟分工“分層”而不是如歐洲版多強的局面。早期日本幾乎佔了全體量的個東亞的工業體系,後來韓國通過轉口工業轉型電子工業開始佔據某些領域的優勢,同時新加坡和臺灣也開始發展,此時我朝剛改開,還在市場換技術和轉口加工業的積累。而至今,我朝成了最大體量,體系最完備的工業國,某些領域日韓佔據技術優勢,新加坡開始轉型,其他經濟體走入停滯。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東亞的經濟分工是被市場邏輯天然分層的,故而沒有歐洲“黃金三十年”期間由於經濟多強,對於經濟整合的需求那麼迫切。加上以上兩點,就徹底聯盟不起來了。。。

為什麼當代中日韓之間關係有些緊張,而歐洲各國卻能團結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