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閃電戰的“急先鋒”——三號坦克

戰爭新視界,專注近代戰爭歷史,鑑古知今 ,以史明理

德國閃電戰的“急先鋒”——三號坦克


德國閃電戰的“急先鋒”——三號坦克

早在 1933 年,希特勒就下令德國各軍工公司研製一種重15t,裝備有 37mm 或者 50mm 火炮的裝甲指揮坦克。古德里安打算讓這種坦克成為德國新組建的裝甲師的主力裝備。1936 年,本茲公司在柏林製造出第一輛原型車,其他公司也製造出他們的樣車。1937 年 5 月,本茲公司製造出第一輛 PzKpfw III.A 戰鬥坦克。其後又有 3 種改進型:B,C,D 型。不過 PzKpfw III.A,B,C,D 這 4 種型號都屬於試驗型,生產量很小。1939 年德國開始生產 E 型,這種型號是正式裝備部隊的初生產型,後期的 E 型開始裝備一門 50mm 短身管火炮,這個型號是德軍入侵波蘭的主力坦克。

德國閃電戰的“急先鋒”——三號坦克

裝備50mm短身管火炮的III號坦克

1941 年,德國又開發了 F,G,H 這 3 種型號的 PzKpfwIII 戰鬥坦克。它們統一的編號為 Sd.Kfz.141,這幾種型號的 III 型坦克和以後 J 型早期型都裝備短身管 50mm 或者 37mm 火炮。1941年到 1943 年之間 PzKpfw III 戰鬥坦克又增加了 4 種型號:J,L,M,N 型。除了 N 型和 J 早期型,都安裝一門長身管 50mm 火炮。J,L,M 統一編號為 Sd.Kfz.141/1。而在 1942 年至 1943年間生產的 N 型則是裝備一門短身管的 75mm 火炮,它的編號為 Sd.Kfz.141/2。在它的 12 種型號中 J 型是生產量最大的,分兩批一共生產了 3000 餘輛。到 1945 年,各種型號的 PzKpfw III 戰鬥坦克大約生產了 6000 輛。

德國閃電戰的“急先鋒”——三號坦克

1940年,法國戰場一隊III號坦克正在開過一座臨時橋

由於生產進度緩慢,在波蘭戰役時,僅有98輛III號坦克投人作戰。在法蘭西戰役時才正式成為戰場的主力。法蘭西戰役中,III號坦克表現出色,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搭載的火炮威力偏小,已經不能擊穿盟軍最新型坦克的主裝甲。而古德里安的意見被證明是極有遠見的,幸好預留了改裝50毫米火炮的餘地,使得III號坦克仍能穩居主力作戰坦克的寶座。

德國閃電戰的“急先鋒”——三號坦克

極有遠見的"德軍裝甲兵之父"——古德里安

改良型III號坦克先期改裝的是50毫米L/42炮,不過很快被穿透力更強、威力更大的50毫米L/60炮所取代。但即使這樣,在入侵蘇聯的作戰中,III號坦克依然被蘇聯紅軍的 T-34/76型中型坦克壓過一頭,在北非也不敵美軍的M4坦克。最終德軍將III號坦克裝上短管75毫米炮,將其作為火力支援坦克使用。最終隨著“豹”式坦克的投產而停止生產。

德國閃電戰的“急先鋒”——三號坦克

裝備短管75毫米炮的III號N型坦克

III號坦克的沉浮為我們展示了二戰坦克技術的飛躍性發展。在戰爭爆發初期還是技術領先,性能強勁的III號坦克隨著戰爭的發展而漸漸落後,在戰爭中期成為了一款平庸的坦克。不過由於III號坦克的底盤可靠性很高,於是產生了大量以此為基礎的改進型。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III號突擊炮。III號坦克總共生產了5644輛,這甚至超過了德軍原來的預計。

德國閃電戰的“急先鋒”——三號坦克

極為罕見的III號突擊炮A型,僅僅生產了20輛而已,可以被視為III號突擊炮原型車的量產型。照片的拍

在1939年,德國大多數工廠都被動員起來生產III號坦克,德國的武器開發和生產體系與二戰其他參戰國都不相同。它不依賴各個設計局和國有大型兵工廠,反而交由各個小規模的研究機構和民營製造廠商負責。

德國閃電戰的“急先鋒”——三號坦克

在北非戰場上的III號N型坦克

III號坦克主要由戴姆勒-奔馳公司生產,MAN, FAMO、MIAG、MNH這四家公司則或負責生產,或負責組裝其他部件,也有公司兩項都有參與。德軍在設計時,將坦克大致分割為車框、炮塔、前上部車身、後上部車身等四大部分,分別用一塊外接鋼板焊接在一起後,最後使用鉚釘完成組裝固定。這種設計非常有利於後期的批量生產。

德國閃電戰的“急先鋒”——三號坦克

正在進行裝配工作的III號E型

1940年11月,德軍制定的生產目標是月產108輛坦克。可是在東部戰線戰鬥開始後的 1941年7月,裝甲師快速擴張到36個,坦克數也膨脹到7992輛。德軍根本無法確保生產的車輛能滿足需要,III號坦克和IV號坦克就是從這些滿負荷運轉的生產線中硬擠出來的。

德國閃電戰的“急先鋒”——三號坦克

III號B型坦克車組在奧地利街頭接受人們的歡呼

III號坦克的設計非常簡單明快。其發動機位於坦克後部,G型之前型號的引擎蓋都是平的,之後型號的引擎蓋則略微上翹。齒輪箱和方向操控系統位於坦克前部。坦克傳動系統仍然採用傳統的傳動模式(後輪驅動、前輪導向)——即通過驅動軸將發動輸出的動力傳送給主動輪,進而驅動履帶前進。其檢修孔位於車身前部。駕駛室前部可乘坐駕駛員和無線聯繫兼射手共2名士兵,駕駛員上方設有觀察孔。A型到H型坦克上安裝的是7.92毫米前機槍,外側裝有角形的裝甲框架。後期型號坦克上則採用了不同的裝甲框架。因此,在外觀上有所變化。為了保護前部乘坐的2名士兵,在設有觀察孔的坦克側面安裝了防護裝甲。另外,車身側面下方還緊急急逃生艙門。為了生產更方便容易,在M型之後的坦克上,這些設計全部都廢除了。

德國閃電戰的“急先鋒”——三號坦克

III號D型的引擎蓋是平的

剩下的3名土兵坐在炮塔內.車長和射手坐在同炮塔壁連接在一起的座位上,不過 將炮塔和車身之間沒有隔離柵。這3名土兵除了可使用側門外,還有專用的觀察孔和手槍孔。不過後期生產的坦克就不再使用手槍孔了。驅動軸位於車身正下方,車身前方是齒輪箱和戴姆勒—奔馳/威爾油壓離合器、剎車。

德國閃電戰的“急先鋒”——三號坦克

III號J型坦克炮塔內部照片

發動機室和戰鬥室是獨立分開的,中間裝有防火隔扳,發動機就位於防火隔板後的正中央,兩側分別是燃料箱和電池.2個散熱器並列排在發動機的後面。炮塔可以手動旋轉.射手和炮彈裝填手可通過旋轉曲柄操作炮塔,2人同時操作炮塔即可迅速旋轉。車內配有指示炮塔旋轉位置和目標所在位置的裝置供車長和射手使用。車內裝有一臺二戰時德軍坦克通用的Fu 5無線電,天線則用螺栓固定在坦克的右側.只需將其扳倒.天線即可恢復到原來的位置。

德國閃電戰的“急先鋒”——三號坦克

III號坦克右側有一根用螺栓固定的天線

德國利用 PzKpfwIII 坦克的底盤生產多種變型車,其中最出名的是 StuG III 系列突擊炮,另外還有自行榴彈炮,噴火坦克,指揮坦克以及觀察坦克等。

德國閃電戰的“急先鋒”——三號坦克

採用III號為基礎設計的炮兵現察車,炮塔內安裝1挺自衛用的機槍,炮塔上有了1門木製的假炮用來迷惑敵軍

PzKpfw III 型戰鬥坦克從 1939 年裝備德軍開始一直使用到 1945 年。在 1943 年下半年以前它一直是德軍活躍在各戰線的主力裝備。它作為德軍裝甲師主要裝備參加了入侵波蘭,法國戰役,北非戰役以及入侵蘇聯的行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和中期,PzKpfw III 戰鬥坦克無疑是德軍的重要裝備之一。

德國閃電戰的“急先鋒”——三號坦克

雖然德軍有良好的裝甲兵戰術,但是一些性能良好的法國坦克亦給德軍以不小麻煩,特別是法國 的S-35中型


德國閃電戰的“急先鋒”——三號坦克

行駛在鐵路上的III號E型坦克


德國閃電戰的“急先鋒”——三號坦克

在蘇聯秋季的泥濘中掙扎的III號坦克

想了解更多近代戰爭的相關知識,就快來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