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液》真“香”,而《香水》卻可能有“毒”


《毒液》真“香”,而《香水》卻可能有“毒”

《毒液》的這個“大舌頭”已然獲得了各位看官的認可。

夠威懾力的名字之後有著一個“醜萌”的超級英雄。

那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的,卻剛好相反——

一個美麗的《香水》故事背後,蘊含著的極致瘋狂,正如所謂的香水有“毒”

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準確地說電影的名稱應該是《香水:一個謀殺者的故事》。這是一個頗具爭議性的R級電影。但不可否認得是從電影的各個層面去評價,這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廢話不多說,豆瓣8.4的評分(《毒液》7.4分)足以證明它的價值所在。

《毒液》真“香”,而《香水》卻可能有“毒”

故事的主人公由本·衛肖出演,上映的時間是2006年。

但就小編覺得,至今任然只有他,能夠將電影中這個極具爭議性地角色,表現得如此完美。

《毒液》真“香”,而《香水》卻可能有“毒”

本·衛肖Ben Whishaw,2004年,Ben從英國皇家戲劇學院(RADA)順利畢業,同年他在倫敦劇場界更以哈姆雷特一角引起轟動。值得一提的是,由他所扮演的哈姆萊特是舞臺上各種版本的哈姆萊特中最年輕的一位。從《哈姆雷特》到《天幕墜落》,從《演播時刻》到《雲圖》,本•威士肖的成功與契合角色的能力已無人質疑。《雲圖》也是小編個人最為推崇的電影之一,以後會單獨出至少一篇來跟大家介紹。

他更是一名戲劇演員!眾所周知戲劇的現場發揮,對於演員的自身素質和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本·衛肖出演的每一個場景,隨意的一個鏡頭抓拍,都能讓我們感覺到那一種獨有的氣質與氛圍。

《毒液》真“香”,而《香水》卻可能有“毒”

圖注:朱迪•丹奇和本•威士肖在約翰•洛根的《彼得與愛麗絲》劇中:"我喜歡朱迪的輕鬆風趣."攝影者:Johan Persson

油然而生的貴族感,是對本·衛肖的最好詮釋。

《毒液》真“香”,而《香水》卻可能有“毒”

回到《香水》,故事講述的是讓-馬普蒂斯特•格雷諾耶(本•韋肖 Ben Whishaw 飾)出生在十八世紀巴黎最骯髒、最惡臭不堪的地方——魚市場上。而格雷諾耶天生對氣味有著驚人的天賦,敏感度和源自本能般的嗅覺記憶,讓世界在他的意識裡,跟普通人本就不同。

《毒液》真“香”,而《香水》卻可能有“毒”

而格雷諾耶彷彿天生就帶著不祥,因為他的哭鬧,他的生母因此被冠上“棄嬰謀殺”的罪名而絞死。13歲時從育嬰院被院長賣給制皮匠,院長轉身就遭遇橫禍。經過自己的忍氣吞聲,終於得到制皮鋪老闆的賞識,帶他進了富人區交易皮革。也正是這一次,讓他正真彷彿找到了自己靈魂的歸宿源頭——“香水”。也正是因為遇到的那個淳樸女孩彷彿最美的香味,自己失手釀成大錯後,讓這世間最美的味道流失在自己手中。

《毒液》真“香”,而《香水》卻可能有“毒”

為了學到學得如何保存萬物氣味的方法,他找到老香水匠巴爾蒂尼面前展露了其過人的天賦,正中下懷地香水匠留下了他,讓其幫他製造各種最頂尖的香水,同時也傳授了格雷諾耶來響水製作的方法。知曉香水的起源地在格拉斯,那裡的人知道保存氣味的方法。格雷諾耶拿著巴爾蒂尼的推薦信來到了格拉斯。

《毒液》真“香”,而《香水》卻可能有“毒”

格雷諾耶在這裡再次遇到了純潔的少女,為了把這種香味保存下來,格雷諾耶最終走上了殺手的道路。

最具爭議的是影片的最後,當格雷諾耶被千夫所指上絞刑場時,他這個對香味追求到瘋癲的“瘋子”,將“致命香水”揮灑在風中,所有的人因此進入幻境。

這個鏡頭不需要太多的形容,但在本·衛肖的演繹下

獨特的意境讓隔著屏幕的觀看者,內心都有所波瀾。

《毒液》真“香”,而《香水》卻可能有“毒”

“手中掌握的這種威力,比金錢、權利甚至死亡更強大 只有一件事是香水做不到的,就是讓他如常人一般愛與被愛”

最後他回到了出生地,巴黎的魚販市場,用特殊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彷彿回到了最初第一次來富人區,見到那個純真的女孩,回到了他的初戀,他,與香味的初戀。

《毒液》真“香”,而《香水》卻可能有“毒”

每一個天才都是超越世俗觀念和道德範疇的偏執狂。

但這個故事裡的人物,已然是為了追求某一個極致走向了扭曲,瘋狂。

每一位網友對這個故事的感受可能都有不同,但電影是成功的,成功在每一個看過之後的觀眾,都想參與到評論之中。

歡迎大家在後臺回覆【社區】,一起討論。也可直接回覆電影名,查看《香水》(只做交流討論)。

來源|昊林影院

END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更多往期精彩電影推薦觀看,在後臺直接回覆電影名稱試試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