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年 · 最中國” 如何讓人年年都想來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西安市在連續一年霸屏抖音、刷爆頭條後又攢了一個旅遊高潮。據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統計,2019年春節假日,在“西安年·最中國”系列活動的強吸引下,西安市共接待遊客

1652.39萬人次,同比增長30.16%,實現旅遊收入144.78億元,同比增長40.35%。西安市接待遊客數量在全省佔比也從2015年-2017年下滑之勢在2018和2019出現大幅提升。

“西安年 · 最中國”   如何讓人年年都想來

今年是西安市舉辦“西安年·最中國”的第二年,網絡熱度也空前高漲,截至目前,#西安年·最中國##我在西安過大年#等相關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7.6億次;同時,“西安年最中國”話題在抖音短視頻APP上的播放量已達1.8億次,不少小夥伴們更是看著視頻過了一把“西安年”。

“西安年 · 最中國”   如何讓人年年都想來

單看流量,西安是穩贏的。相比較去年,大唐不夜城,又稱步行街或唐人街(現代唐人街)打造的以光影、演藝、互動小品、小商業位主調的盛唐氛圍的確出彩,牢牢的抓住了人們朝拜盛唐文化的心思,利用高科技手段和貼心的服務,再加上華麗的演出,一系列的配合和互動極大程度上調動了遊客們的積極情緒。不僅實現了客流量和旅遊收入的雙增長,也打破了西安多年“端著金飯碗討飯吃”的窘境。除此,今年的雙城燈會也是一個亮點,城牆穿越燈盞與南京秦淮河燈會,兩城遙相呼應,隔空感知,讓遊客在火樹銀花的時空交錯中真真切切過了一把穿越的癮。

“西安年 · 最中國”   如何讓人年年都想來

從2015-2019年西安市春節接待遊客數量、旅遊收入兩方面看,雙增長的趨勢在2018年到達峰值,增長率分別達到66.56%137.08%。在2019年,雖然人數和收入也在增長,但增速開始放緩。放緩的原因一方面和旅遊人數基數較大有關,在2018年實現大幅增長之後,顯示接待遊客人數數量劇增,在今年出現增速放緩從數據上看有其必然性;其次,今年是舉辦“西安年·最中國”活動的第二年,其可活動內容的延展性和持續發展性也是人數和收入放緩的一個重要原因。

“西安年 · 最中國”   如何讓人年年都想來

巷議數據通過春節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積累的原始數據信息,並對其進行信息化處理和分析,發現在2019年“西安年·最中國”呈現出以下一些特點

熱鬧只是曲江的 別的地方燈火闌珊

“西安年 · 最中國”   如何讓人年年都想來

曲江是西安盛唐文化的承載地,又是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區,通過對唐人街的兩次改造升級,這片連接了大雁塔、大唐芙蓉園兩個世界級景區以及諸多商圈的地方,成為“西安年·最中國”系列活動的主場地,也是全國遊客心目中的盛唐文化朝聖地,光影效果以恢弘、熱烈、絢麗為主。從數據反饋看,大唐不夜城現代唐人街的客流量增幅創造了一個奇蹟。在各大景區官方發佈的數據裡,其接待人次和增幅都創造最高,大雁塔文化休閒景區的增幅隨即排在第二。

“西安年 · 最中國”   如何讓人年年都想來

對大唐不夜城的升級改造,體現在對光影的應用、對商業街區的合理佈置、對節目的編排和演繹。在提高遊客旅遊消費和活動性體驗方面,別有心思。貫穿整個春節期間的“長安天街白如晝,璀璨星漢不夜城”,不僅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參觀,對本地人而言,西安過去略顯黯淡的城市色彩,顯然與人們心馳神往的長安城之恢弘、絢麗相去甚遠。如今的不夜城是一個驕傲,當然值得更多的關注。

霎時間,大唐不夜城遊客如織,遊客人數不能用擁堵來形容,只能用人群厚度來形容,摩肩接踵,好不歡喜。相比之下,城牆景區、大明宮景區、永興坊等景區則顯得遜色許多。

“西安年·最中國” 是否能全市開花

從這個春節遊客的出行軌跡看,曲江無疑是人流量最密集地區。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西安年·最中國”活動,絕不僅限於曲江,但對於遊客而言,“西安年·最中國”=“曲江年·最中國”。從各大景區和休閒娛樂公園接待的遊客人次看,即便是常年擁有高人氣的北院門風情街文化景區,接待遊客人數也與不夜城有著百萬的差距,其他景區就更不用說了。城牆景區,作為雙城燈會展的重要構成部分,接待遊客人數和不夜城也不是一個數量級的。除了城牆景區承載力有限之外,年復一年的燈光秀和燈會對於遊客而言,吸引力下降也是無可厚非的。

“西安年 · 最中國”   如何讓人年年都想來

從大唐芙蓉園景區官網可知,大唐芙蓉園的日承載量是6萬人,春節7天,最大可接待遊客42萬人,但緊靠在客流量最大的不夜城旁邊,大唐芙蓉園景區接待人次也並沒有達到最大承載人數。倒是西門口的雙龍戲珠燈盞很別緻,吸引的遊客較多。對於大唐芙蓉園這樣的景區而言,門票收入是其盈利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僅從這一換算比例來看,芙蓉園景區的吸引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熱鬧是曲江的,我們只有燈火闌珊。和曲江每一條五光十色,璀璨奪目的街道相比,其他城區的燈光造型只能堪堪稱得上“傳統”,最經典的就是北郊的漢城湖,4A級旅遊景區,傳承和雄渾大氣的漢朝文化,春節期間舉辦的年貨節,除了周邊的本地居民參與較多以外,對於外地遊客根本不具有任何吸引力。雖說也有傳統燈會,但路兩旁的中國結和路口的豬年造型發光燈顯然和曲江不在一個頻道。從今年的活動來看,春節特色活動都集中在曲江,其他城區的市民有心參與,最終還是會被人山人海勸退。

“西安年 · 最中國”   如何讓人年年都想來

會賺錢 要更會用智慧賺錢

“西安年 · 最中國”   如何讓人年年都想來

這組數據顯示了從2015-2019年春節期間西安市的旅遊人均消費,我們能明顯看到,在2018年有了一個大的提升,2019年雖然是這麼多年來最高的,但876.2元的人均消費,不禁讓我們發問,為啥遊客這麼不愛消費?沒有東西買?還是不想買東西?

今年的不夜城街區改造升級後,去除了原來兩邊的臺階道沿,街面一馬平川,人流通過性提升不少,不經意間便會走近臨街商業。街區當中植入兩排或美食或文創的小店鋪,看起來與整體氛圍毫無違和感,且多有遊人排隊購買。雖然去年也零散佈置了一些,但無論規模,還是體現在店鋪名稱、造型、商品上的文化創意屬性,遠不及今年。這些都是市政府努力的結果,反饋到數據上,就是每個人比去年多花了64元。

“西安年 · 最中國”   如何讓人年年都想來

2019年春節期間,成都旅遊人次高達1892.3萬人次,同比增長20.1%;旅遊總收入達206.9億元,同比增長47.5%,人均消費1093元。西安正在不斷地縮小這一差值,那在縮小這一差值過程中,我們還應該在哪些方面努力?

如何讓“西安年·最中國”在全市全面開花?2020年的“西安年·最中國”活動又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吸引遊客?如何打造一個完整的旅遊生態鏈,將“西安年”這一文化IP更好地豎立起,傳播開?

巷議君覺得,既然叫“西安年”,主辦地點完全可以多點分散,多主題布展,帶動西安全區域,不把曲江作為唯一的“載體”。比如說,位於西鹹新區的涇河新城,有主打茶文化,集地道特色美食小吃和民俗於一體的茯茶小鎮,象徵著關中文化的崇文塔,也有大型休閒體驗式樂華城,也有居家休閒旅遊的壽平民宿,多個景區連成一片,完全可以舉辦以關中民俗、春節活動為主題,為期七天的特色活動,做極致傳統年。滻灞、經開和高新,建議深挖自身定位找賣點包裝,搭上西安年的高速列車。過年拜財神普遍受歡迎,周至樓觀臺可以舉辦傳統主題廟會,與秦嶺國家植物園、曲江農博園連成一片。

“西安年 · 最中國”   如何讓人年年都想來

把本地人吸引到郊外區賞本地人最愛的傳統民俗,把外地遊客引進來市區。春節期間,老中青三代對年俗活動都有濃濃的興趣,但卻鮮有這類活動的信息,記憶中的社火,舞龍舞獅,踩高蹺等活動很想看到卻很難看見大規模的。下一個西安年·最中國,希望能看到年俗表演,西安周邊的幾個民俗村可以共同舉辦,發起年俗挑戰賽,不僅能將傳統年俗發揚下去,還能吸引客流,讓年味更濃。這一點要求對周邊有能力舉辦春節活動的景區要求比較高,但就目前看,周邊幾個區都存在著多多少少的不便,但如果能借“西安年”的東風,相信不久也會很快變成有利條件。

“西安年 · 最中國”   如何讓人年年都想來

再說到曲江新區,中國年主打唐文化,不妨在唐文化上做細、做精、做純粹,將唐朝過年的各種習俗一一還原,真人表演與遊客實地體驗結合,此外唐朝的蹴鞠、馬球、投壺等各種運動,唐朝的婚嫁場景、習俗都一一還原,唐朝的酒肆、茶坊、酒樓復建還原……讓遊客踏入曲江就有夢迴大唐之感,那麼提高遊客的人均消費也不是問題了。此外,漢城湖、昆明池、大明宮、未央宮打包走漢唐文化主題,深挖漢唐習俗、年俗及活動,讓遊客穿越回古代過年。

“西安年 · 最中國”   如何讓人年年都想來

2019年春節快要過完了,但“西安年·最中國”的活動仍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除品牌傳播力的顯著提升,新聞熱度和旅遊業的井噴式增長,在一系列城市營銷中讓人們再次見證了西安的魅力。我們希望通過西安年活動來帶動這個城市快速發展,想迫不及待的向世界華人更加自豪、有底氣地介紹我們的城市:西安年·最中國,讓你來了還想來!

關於積極嘗試、不斷突破自己,西安這座城市一直都沒有停過。

(照片來自網絡)

歡迎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