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採訪故事# 2018年印象比較深刻的採訪其實很多:張首晟教授給我講發現“天使粒子”的過程;為了寫“金立百億生死劫”,採訪離職員工被要求付“線索費”;獨家報道小米IPO,被券商研究所約聊;“錘子生死劫”時,為了獲得更準確的信息,到家拜訪生病的線人;獨家採訪OPPO新掌門人帥沈義人;藍箭“朱雀

#我的採訪故事# 2018年印象比較深刻的採訪其實很多:張首晟教授給我講發現“天使粒子”的過程;為了寫“金立百億生死劫”,採訪離職員工被要求付“線索費”;獨家報道小米IPO,被券商研究所約聊;“錘子生死劫”時,為了獲得更準確的信息,到家拜訪生病的線人;獨家採訪OPPO新掌門人帥沈義人;藍箭“朱雀一號”發射失利後採訪創始人張昌武等等。現在想起來,每個採訪都歷歷在目,好像剛剛過去不久。如果非要選擇一個印象最深刻的話,可能就是張首晟教授的採訪了,因為以後再也不可能採訪到他。其實,2018年採訪了兩次張教授。一次是因為“天使粒子”的發現,一次是因為張教授獲得了“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因為兩次採訪的內容都是最前沿的基礎物理知識,太過高深。科技出身的我對物理僅停留在初中的水平,但要將“天使粒子”這一重大發現報道清楚,就必須得聽懂張首晟教授在講些什麼。因此,在採訪之前查了大量關於張教授和其相關研究的報道,但仍然心裡沒底,害怕問太多“白痴”的問題。可沒想到,張首晟教授深入淺出,用形象的比喻和圖片,愣是讓我這個文科生明白了“上帝粒子”、“馬約拉納費米子”、“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拓撲量子”等等。當然,這個“明白”也是很淺顯的。雖然我的問題問的很白目,但張教授解釋的很有耐心。一向語速非常快的他會時刻注意你的眼神,一旦感覺你的眼神有些迷茫,就會重新再講一遍。這可能與他一直在校任教有關,能夠洞察到學生的狀態。採訪稿完成後,張教授也會一字一句的修改,畢竟科學需要非常嚴謹。對張教授的採訪讓我感受到,越是有學問大家,越是會虛懷若谷,海納百川。希望自己也能永遠保持一種學習的心態,學無止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